首页
>感触江北>江北概况>历史沿革

江北概况

  • 自然风貌
  • 历史沿革
  • 区划人口
  • 社会事业
  • 名人名家

    历史沿革

    江北区现境历史悠久。春秋(公元前 770 一前 476 年)及战国前期(公元前 475 一前 332 年)属扬州越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 473 年),越并吴,越王勾践于姚江北岸今江北区慈城镇三勤村之城山渡建句章城(乃宁波境内有城之始)。汉 《 十三州志 》 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 333 年),越王无疆攻楚,楚威王趁机灭越,杀无疆,越国分立,臣服于楚。现境遂为楚国地。

    秦至唐初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江苏苏州),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今江北区全境属句章县。治在城山渡句章城。

    西汉初,汉高祖封同姓王,会稽郡相继隶属荆国、吴国、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江都国除,会稽郡重隶扬州。从此经西汉后期、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今江北区全境始终隶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改郡为州,并析句章县置姚州、鄞州,隶越州总管府,历时 842 年的句章县遂废,武德八年废鄞州,更置鄮县,今江北境均属鄮县。

    唐中叶至中华民国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 年),朝廷于越州鄮县别立明州,并析鄮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鄮 4 县。今江北区慈城、洪塘、庄桥一带属慈溪县;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等地仍属鄮县。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分鄮县地置望海镇于甬江口。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 909 年) , 吴越国国王钱镠改鄮县为鄞县。同时改望海镇为静海镇,旋即改置望海县,次年又改名定海县。今甬江、孔浦和白沙的部分区域遂属定海县。从此经唐、宋、元、明、直至清初,江北现境始终分属慈溪、鄞、定海 3 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 ,定海县改为镇海县。期间在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 ( 1844 年),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老外滩一带,按条约指定为“外人居留地”。
    民国元年( 1912 )废府, 3 年置道,宁波属会稽道。民国 16 年,废道;同年,划鄞县城厢及近郊置宁波市。民国 20 年 1 月,宁波市裁撤,地复入鄞县。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域分属慈豀、鄞和镇海 3 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6 月 24 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 11 月 3 日,江北区公所建立,次年 6 月撤销。 1950 年 8 月 2 日,鄞县城区划归宁波市。 1951 年 5 月,成立江北区人民政府, 1956 年 2 月撤消,街道直属市政府。 1958 年,置江北街道办事处。 1959 年 2 月,组建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与街道办事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69 年,建立江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2 月,改区建置,更名为江北区革命委员会。 1978 年 10 月,江北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县级)政权建置。 1980 年 10 月,复名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378号。

    1951 年 5 月,镇海县庄市区白沙、压赛两乡划归宁波市,同月建立郊区人民政府。 8 月,鄞县北郊镇划归宁波市(大部分属今江北区境)。 1954 年 10 月,为划建棉区和机场特区,调整慈豀、余姚、镇海 3 县境域。同月,镇海县梅堰乡的 3 个村、新团乡的 2 个村、团桥乡的 2 个村,慈豀县的庄桥镇、灵阳乡、姜颜乡,郊区的白沙乡、压赛乡划归庄桥,建庄桥机场特区,并建立庄桥区人民政府,属宁波市辖。同月,慈溪县城迁至浒山镇;今属江北境的慈豀县慈城镇、城东、半浦、洪塘、横山、狮东、鞍山、裘墅、鄮力、洋墅、费市、赭山、黄山、云湖、妙山等巧乡镇划归余姚县。 1955 年 1 月,宁波市郊区、庄桥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 1955 年 6 月,镇海县团桥乡、新团乡划归庄桥特区。 1956 年 2 月,郊区、庄桥区合并为郊区,仍设区公所。 1957 年 l 月,郊区区公所改为郊区办事处。 1958 年 9 月,郊区 6 乡镇联合,分别成立庄桥和甬江人民公社。 1959 年 2 月,郊区办事处撤销,公社直属市。同年 12 月,庄桥、甬江 2 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并析出庄桥镇,均属宁波市。 1960 年 10 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 1958 年 9 月建立时为东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 1961 年 9 月,建立慈城区公所, 12 月,建立甬江区公所。 1962 年 12 月,慈城、甬江 2 个区公所撤消,公社直属市。 1978 年 11 月,恢复宁波市郊区办事处,驻宁波市苍水街 150 号。 1983 年 7 月,郊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置。

    1984 年 l 月,镇海区庄市乡路林、双桥、联成 3 个村划归市郊区。 2 月,市郊区(大部分区域)和江北区合并组建新江北区,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 378 号。

    2020年6月,江北区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中马街道和白沙街道,设立外滩街道;调整洪塘街道行政区划,新设前江街道。


    【相关信息参考】(历史资料)

    江北区第二批历史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序号

    类别

    标准地名

    所在镇乡(街道)

    备注

    1

    村民委员会

    裘市村

    洪塘街道

    古村落,裘姓定居于此,每逢单日有集市,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村内有7处区级文保点。

    2

    村民委员会

    压赛村

    甬江街道

    古村落,以村委会驻地压赛堰得名。村内有省级文保单位姚江水利航运设施中的压赛堰及3处区级文保点。

    3

    村民委员会

    白米湾村

    慈城镇

    古村落,该湾土地肥沃盛产大米,称白米湾。村内有3处区级文保点。

    4

    渡口

    青林渡

    庄桥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古渡口,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5

    渡口

    李碶渡

    庄桥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古渡口,因位于李家村的李碶而得名。

    6

    渡口

    半浦渡

    庄桥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古渡口,明朝前曾名鹳浦渡。

    7

    水库

    荪湖

    慈城镇

    因湖多香荪得名,自清朝起使用,1957年建水库,始建沿用至今。

    8

    河流

    慈江

    慈城镇

    旧时称管山江,亦称后江,是一条内河运河,为江北重要水上交通要道。1958年改称慈江,并建慈江大闸。

    9

    河流

    江北大河

    孔浦街道、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

    位于姚江之北,为市郊大河之一。

    10

    马鞍山

    洪塘街道

    因山峰起伏形似马鞍得名,旧名骠骑山,山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

    11

    闸坝

    姚江大闸

    文教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因该闸横跨姚江得名,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波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12

    道路街巷

    生宝路

    白沙街道

    以原有的生宝桥得名,为老江北重要道路。

    13

    道路街巷

    使君街

    中马街道

    巷内原有佘使君庙(祀元使君佘楷)得名,旧时江北街巷,民国《鄞县通志》已有记载。

    14

    道路街巷

    车站路

    中马街道

    因此路设有沪杭甬铁路宁波站得名,旧时江北街巷,民国《鄞县通志》已有记载。

    15

    道路街巷

    永明路

    慈城镇

    因该路的北端有永明教寺得名,旧时江北街巷,光绪《慈溪县志》已有记载,民国时期定现名。

    16

    道路街巷

    尚志路

    慈城镇

    以尚志桥得名,旧时江北街巷,光绪《慈溪县志》已有记载,民国时期定现名。

    17

    人物事件纪念地

    浙海关旧址

    中马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浙海关于宁波。

    18

    人物事件纪念地

    谢宅旧址

    白沙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曾作为侵华日军司令部驻地得名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又因该宅原为甬籍煤炭巨商谢恒成住宅而得名。

    19

    人物事件纪念地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

    中马街道

    省级文保单位。通商银行宁波分行于民国十年(1921)建立,是该行在上海外所设立的第一家分行。

    20

    人物事件纪念地

    朱贵祠

    慈城镇

    省级文保单位。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中大宝山战役阵亡的民族英雄朱贵命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