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组配分类: | 主题分类: | ||
公开方式: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各中小学:
2020年江北区中小学德育论文、案例评比已经结束,共评出论文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案例一等奖16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44名。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
一等奖9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4篇
学 校 | 作者 | 作 品 名 称 | 获奖等次 |
江北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 倪肇 | 先“知”后“行”,知行合——少先队垃圾分类教育研究 | 1 |
江北外国语学校 | 张园红 | 精准课堂教学,达成德育渗透——以《升国旗》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 | 1 |
外国语艺术学校 | 田静 | 建成长型家长训练营 探协同育人新模式 | 1 |
江北中心小学 | 袁珊儿 | 实践 体验 享受 评价——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中年级班级劳动教育初探 | 1 |
洪塘中心小学 | 周晓芬 | 厨房里的“辛”成长——小学高段学生“自能”厨艺劳动能力培养的研究 | 1 |
洪塘中学 | 王益锋 | 开展“每日一问”活动,养成“勤学善思”班风 | 1 |
惠贞书院 | 张海燕 王越雅 翁银萍 郑珊珊 | 巧手下厨品滋味,家校共育悟真情——从“一道菜”到“一桌菜”的特色劳动课程实践与探索 | 1 |
新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 汪慧慧 | 小学低年级“起点+”班队活动模式初探 | 1 |
江北中心小学 | 宓孟锦 | 创,你我皆有可能——六年级创造性劳动实践探索 | 1 |
实验小学 | 郑飞 | “乱”顺藤来治理 | 2 |
修人学校 | 杨洁慧 | 知行合一,让德育深一度——“行知班”一班一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2 |
新城外国语学校 | 戴静娴 | 创新班本文化,营造育人磁场——记“聪聪鹰”的起飞之旅 | 2 |
惠贞书院 | 邓欢 | 培养优秀队干部 发挥榜样的作用——学校少先队大队干部组织建设现状和策略初探 | 2 |
中城小学 | 俞宁 | 天地情怀,方寸精彩——基于校园集邮活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 |
庄桥中心小学 | 冯海红 | 让公益的种子厚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百年庄小之百年公益思想的传承与实践 | 2 |
育才实验学校 | 李友兴 | “倾听一刻钟”为载体的和谐校园学习生态的构建 | 2 |
第二实验小学 | 詹曼 | 怀“服务”之心,塑“美德”之行——以图书馆活动培育小学生服务意识的行动研究 | 2 |
外国语艺术学校 | 屠成佳 | 扫去一纸一屑,留下金色余晖——年级组“金扫帚”活动实践研究 | 2 |
实验小学 | 华敏霞 | “北燕说事”,让学生成为行规教育的主人翁——校园电视台对于学生行规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 |
洪塘实验学校 | 夏巧云 | 推行“1+1>2”模式,让学校德育“活”起来——以洪塘实验学校“生活化”德育活动开展与落实为例 | 2 |
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邬曙波 | 巧用工匠精神,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 2 |
江北中学 | 杨勇 | 科学小实验,德育大道理 | 3 |
江北中学 | 王业琦 | “大德育”化为“小南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管理策略 | 3 |
实验小学 | 朱莹莹 | 班级消极型小团队转化策略与实践研究 | 3 |
外国语艺术学校 | 周养娟 | “三效”合一,实现“最美”——教室墙面文化建设例谈 | 3 |
外国语艺术学校 | 冯洁 | 启航之路,家访相助——新生家访工作指南 | 3 |
第二实验小学 | 杨晓希 | 云端小组研学 推进班级管理——例谈疫情下云端班级管理的策略 | 3 |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陆佳丽 | “小当家”,大智慧——劳动教育背景下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 3 |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朱丹丹 | 做“后妈”,想说爱你也容易——小学班主任中途接班的策略初探 | 3 |
江北中心小学 | 李露蓉 | “家庭指导会”提升叛逆期学生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 3 |
庄桥中心小学 | 陆晶晶 | 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德育实践 | 3 |
费市小学 | 於悦明 | 培育劳动沃土落实劳动教育 | 3 |
灵峰学校 | 吴静燕 | 潜移默化树德育 | 3 |
洪塘中学 | 沈钧英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做好一名初一班主任 | 3 |
惠贞书院 | 应依儿 吴佳洪 吴小芳 岑琼瑛 | 育心无痕,润物有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德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 3 |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 何蓉 | 入学三部曲 | 3 |
实验中学 | 杨晓玲 | 各有各的精彩 | 3 |
孔浦中学 | 谢采韵 | 浅谈朗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 3 |
新城外国语学校 | 杨铭 | 生存、生活、生命——浅谈后疫情时代的德育教育 | 3 |
慈城中心小学 | 郑丹 | 师生共建小鱼塘 微班管理有新招——创新班级管理评价模式的实践研究 | 3 |
尚德学校 | 任晓雅 | 这儿是你们的第二个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探析 | 3 |
甬江实验学校 | 朱明芬 | 我为光盘代言——劳动角色体验在低年段学生节约粮食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 3 |
绿梅中学 | 瞿秋雁 | 民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 3 |
第二实验小学 | 徐静 | 浅析小学中段“赋能型班级”的建设策略 | 3 |
实验小学 | 戴露璐 | 疫情背景下培育小学生责任意识 | 3 |
一等奖16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44篇
学 校 | 作者 | 作 品 名 称 | 获奖等次 |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陆烁锦 | 角落里的“小怪兽” | 1 |
洪塘中心小学 | 蒋世世 | 老师我想让你对我笑 | 1 |
庄桥中心小学 | 沈萍萍 | 规则之下,用儿歌给予生命灵动的守护(庄桥中心小学 | 1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邓 欢 | 修补破损的窗 打开心灵的门 | 1 |
江北区中心小学 | 龚兆珍 | 静等花开 | 1 |
江北区实验小学 | 沈雯 | 让仁爱点亮孩子的心灵 | 1 |
江北外国语学校 | 邵芝月 | “神州任我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 1 |
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小学部 | 戴威 | “网游苦肉计”发生以后 | 1 |
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小学部 | 苏晓青 | 心灵驿站 聆听互动 | 1 |
育才实验学校 | 瞿雨露 | 在不确定中成长 | 1 |
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刘佳 | 用关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 1 |
宁波市洪塘中学 | 潘曙霄 | 愿每个孩子背后都有父母温柔的托举 | 1 |
宁大附属学校 | 杨宁宁 | 我被“控诉”了 | 1 |
甬江实验学校 | 童梦寅 | 解开态度问题的“连环锁” | 1 |
育才实验学校 | 冯志军 | 为星星点一盏灯——自闭症儿童60天初探 | 1 |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 崔红云 | 让每一颗心都免于哀伤 | 1 |
慈城中心小学 | 沈 怡 | 遇见,让“传奇”不再传奇 | 2 |
江北区妙山小学 | 孙敏敏 | 宽容而不纵容,严厉不失温情,亲近却不溺爱——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引发的思考 | 2 |
洪塘中心小学 | 徐倩 | 小鱼儿,快快游吧! | 2 |
庄桥中心小学 | 张依咪 | 请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扇窗 —— 一位特殊孩子辅导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 2 |
费市小学 | 娄巧萍 | 爱的记“事”本 | 2 |
江北区中心小学 | 朱瑾 | 做作业,也能母慈子孝 | 2 |
江北外国语学校 | 朱雪霁 | 是顽石还是璞玉 | 2 |
宁波市孔浦中学 | 应若睿 |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 2 |
灵峰学校 | 刘萌洁 |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 2 |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姚江书院(小学) | 周瑶琪 | “小青蛙”修炼记 | 2 |
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小学部 | 贾雅文 | “泼妇”的蜕变 | 2 |
新城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 杨铭 | 沟通始于关爱——一个抑郁症女孩的蜕变 | 2 |
江北中学 | 张丹微 | 别急,你可以慢慢跑 | 2 |
江北中学 | 王泽南 | 浅谈新班主任工作之家校沟通 | 2 |
修人学校 | 沈亚波 | 喜欢画丧图背后的原因…… | 2 |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毛月芳 | “炸药桶”的华丽变身 | 2 |
江北实验中学 | 水雪娇 | 班里的同学收到了一份“律师函” | 2 |
江北实验中学 | 应东娜 | 我的教学心路 | 2 |
洪塘实验学校 | 金秋霞 | 我要打败捣蛋鬼 | 2 |
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 | 罗泽亚 | 关注缺憾之美,彩绘人生画卷 | 2 |
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 | 俞靖舸 | “孩子,不要哭!” | 2 |
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陈宵菁 | 孩子你慢慢走——正面管教的温度 | 2 |
宁波市洪塘中学 | 侯旦阳 |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 2 |
红梅小学 | 郭丹琼 | 小小红梅章,大大成长梦——论“积分争章法”在学生评价中的运用 | 2 |
红梅小学 | 车佳玮 | “以劳增智,以劳促德”——少先队劳动实践教育 | 2 |
宁大附属学校 | 林兴美 | 让爱的阳光洒满隐形的翅膀 | 2 |
甬江实验学校 | 王丹丽 | 停下行走的脚步,聆听心灵的心声 | 2 |
宁波市中城小学 | 王洁 | 从“乱起绰号”到“巧取雅号” | 2 |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 孙梦瑾 | 适度的“强迫意识”让学生的整理习惯自觉进行 | 2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俞宝荣 | 发放三两“权力”,收获半斤“能力” | 2 |
洪塘实验学校 | 覃昊韵 | 彼此赋能 相伴成长 | 2 |
慈城中心小学 | 郑 丹 | 细心捕捉•耐心引导•真心赏识 | 3 |
慈城中心小学 | 丁姣姣 | 有些孩子,只是缺少关爱 | 3 |
江北区妙山小学 | 任胜雅 | 我的孩子是差生 | 3 |
洪塘中心小学 | 姚瑶 | 从“奇葩”到奇葩 ——记录一个感统失调孩子的蜕变 | 3 |
洪塘中心小学 | 叶丽娜 | 孩子不见了以后 | 3 |
庄桥中心小学 | 潘赞梦 | 劳动勤于手,品格践于行 | 3 |
费市小学 | 史沁 | 寻找心灵的“施力点“ | 3 |
费市小学 | 张毕 | 做一直快乐的“大白鲨” | 3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毛瑞珍 | 让孩子能像橡皮球一样弹来弹去 | 3 |
江北区中心小学 | 宓孟锦 | 找盲点助重建 走出攻击困境——潇潇攻击性行为转化记 | 3 |
江北区中心小学 | 宋晨玮 | 教室里被遗忘的那一角——改变,从“心”开始 | 3 |
江北区实验小学 | 黄雯 | “小胖”的华丽转身 | 3 |
江北外国语学校 | 阮晓超 | 巧使妙计化矛盾 | 3 |
江北外国语学校 | 倪肇 | 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 3 |
宁波市孔浦中学 | 吴姣云 | 人生若只如初见——破碎家庭该如何弥补这残缺的爱? | 3 |
尚德学校 | 叶丽丽 | 撕下“标签”,守护花开 | 3 |
尚德学校 | 钟 飞 | 感恩铭记心中,幸福伴随终生——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案例分析 | 3 |
宁波市泗洲路小学 | 陈琼 | 寻找“真相” | 3 |
宁波市泗洲路小学 | 陈远 | 倾听,从心出发 | 3 |
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小学部 | 陈伊萌 | 当成长“悬停”以后 | 3 |
江北中学 | 张雅萍 | 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 3 |
修人学校 | 王璐丹 | 以“爱”育“爱”,让“爱”开花结果 | 3 |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吴美玲 | 关注情绪 改变行为 | 3 |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周涵 | 个体帮扶这场持久战 | 3 |
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 | 陈春亚 | 让阳光照进班级的“角落”——小学高段行为偏差生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 3 |
江北实验中学 | 陈波 | 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值得期待 | 3 |
江北实验中学 | 张冰雨 | 班主任小故事 | 3 |
育才实验 | 杨婕 | 倾听一刻钟,让我走近你 | 3 |
育才实验 | 金文洁 | 学会倾听,从“心”教育育 | 3 |
洪塘实验学校 | 蹇艺洁 | 你是班干部吗? | 3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王越雅 | 我有三十六“技” | 3 |
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丁雪琪 | 让友谊绽放希望之花 | 3 |
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 韩夏微 | 做一个和善而坚定的老师 | 3 |
红梅小学 | 蔡海松 | 吵架风波 | 3 |
红梅小学 | 郑文珠 | “电子监狱”里的孩子 | 3 |
宁波市洪塘中学 | 解朋云 | 世界以“痛”吻你,你仍可选择报之以歌 | 3 |
宁波市洪塘中学 | 叶珊珊 | 乘风破浪的画画女孩儿——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 3 |
宁波市洪塘中学 | 王晶露 | 一杯奶茶开启的信任之旅 | 3 |
宁大附属学校 | 李曼玲 | 倾听小树拔节的声音 | 3 |
甬江实验学校 | 冯丽莉 | 上学这场持久战 | 3 |
甬江实验学校 | 王立欢 | 赢了学生到赢得学生 | 3 |
宁波市中城小学 | 周彤栅 | 气沉丹田,动情晓理 | 3 |
庄桥中心小学 | 蒉儿 | 月行一孝,感恩成长 | 3 |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 王诚 | 断了三次的班牌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