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4060760X/2025-62880 | ||
文 号: | 北区经信〔2025〕30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有效
区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答复 |
成文日期: | 2025-05-16 | 发布日期: | 2025-05-27 |
北区经信〔2025〕30号
顾琦浩代表:
您在区人大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区新型都市工业发展的建议》,我们收到。我局领导十分重视,对您提出的问题专门研究,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将您建议中提出的七点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形成新型都市工业发展共识”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通过规划引领、机制创新和实践验证,逐步形成政府内部及政企协同的新型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共识。一是产业规划引领发展共识。在都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把新型都市工业作为江北工业发展的主航道,提出打造宁波市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都市工业路径和方向。二是机制创新凝聚行动共识。2024年区委办、区府办联合出台《江北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聚力打造“133”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对内统一思想、对外整合资源,形成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合力。三是实践探索强化协同共识。积极探索工业“二次开发”模式,通过增容提质、政府收储、国资收购等路径,把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成为高效产业发展空间。长阳路518号地块通过收储引进6个优质制造业项目,柯力传感经过3次增容提质改造容积率从1.3提升至3.37。
二、关于您提出的“规划先行,按照新型都市工业发展规律重新配置都市工业资源”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规划先行是推动新型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需立足城市功能升级与产业演进规律,统筹优化空间、政策、技术等要素配置。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宁波市工业集聚区专项规划,在《江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新型都市工业作为“产城人融合”核心抓手,重点划定江北都市产业园、江北高新产业社区和前洋数字经济产业社区,形成“一园二区”的工业空间格局。二是在摸清家底后优化资源配置。以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为牵引,对全区工业用地及厂房租赁情况进行定期排摸,全面掌握工业空间资源家底。探索以国资为桥梁,对产业空间形态和招引项目进行有效把控。金山智造园开发建设之初就明确,要把匹配都市型初创中小企业“拎包入住”的用地用房需求作为设计硬性要求。三是在破除障碍中建立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实施工业上楼,制定“上楼”操作指引,明确新出让工业用地实施“上楼”项目原则上容积率不低于3.0,并设置平面布局、建筑层高、楼层荷载、车位配比、消防电梯、垂直交通等6项限制性条件。目前,全区已实施新出让工业用地“上楼”项目11个,平均容积率达3.7。
三、关于您提出的“加快数智化转型,为发展新型都市工业提供必要条件”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加快数智化转型是重构新型都市工业发展逻辑的核心引擎,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枢纽,以数智化重构产业组织方式。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轻量化智改。推动尚未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的规上企业开展“点对点”数字化诊断,启动稀土磁性材料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工作,让“11大基础应用场景”成为行业标配工具。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赋能产业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点撬动生产方式变革,目前全区累计培育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建成2个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项目、2个国家级工业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公共数据平台江北分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数据平台江北分平台(江北区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对已经归集数据的共享及开放进行了明确定义和规定,实现了全区公共数据的共享,于2023年成为全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首批单位,。
四、关于您提出的“大力发展与新型都市工业高度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新型都市工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一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我们支持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升级、现代服务业向制造领域拓展应用,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4家,培育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5家、试点园区1个。2024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4.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6.8%。二是建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启动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制定《关于2024年江北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编制完善江北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划,促进文创港、创新港“两港”联动,宁波大学创新港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顺利开园,大工研究院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暨大工宁研院—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心成立。三是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梯队。研究制定《江北区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支持引导专业服务业机构上台阶,形成科技服务业梯队雁阵。推荐电力设计院与省勘院申报省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浙大工研院、博士科技等平台共招引落地科技型及科技服务业企业10余家。
五、关于您提出的“高标准建设发展新型都市工业所需的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以产城人共融为价值导向,突破传统园区边界,构建“工业上楼、社区嵌入”的都市空间范式。一是制定工业楼宇建设技术标准。出台工业楼宇建设指导性意见,设置6项限制性条件和4项鼓励性条件,推动“轻设备、工艺流程短、附加值高”的产业实现上楼。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共建宁波大学创新港,引进产学研团队10余个,成立宁波大学创新港服务联盟,目前已实现开园运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个、省市级项目116个,成功获批创建全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5个。三是做好生活服务配套。前江街道强化由工业区片区属性向社区属性转化,整合现有资源,建设议事站、志愿站、公益站、实践站、候鸟站、书香站等6大站点;打造“一小时学习圈”,满足职工学习需求;开设“小红雁爱心托班”,解决暑假子女托管难题;邀请“健康大巴”开进企业,开展健康义诊。
六、关于您提出的“致力新型都市工业与社区融合的都市社会形态创新”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建设可推广复制的工业社区样板,探索园区绿色低碳治理,推动生产生活融合共生。一是建设工业社区示范标杆。打造118工业社区,服务面积覆盖7.8平方公里,集聚2500家以上的工业企业,辖区内企业职工超3万人。构建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涵盖6大类77项职责,涵盖员工入职、就业创业等10大节点,实现企业员工、工业企业和工业社区三方共赢。二是建设绿色低碳园区试点。在金山智造园打造精品低碳园区,建设期间提前介入,建设光伏、储能、供气一体化的全省首个综合型低碳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项目屋顶光伏规模2.5MW,年发电量250万KWh,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0吨,二三期已初步完成规划设计。
七、关于您提出的“推动试点示范,形成差异化的新型都市工业发展态势”方面的建议(您提出的该条建议被采纳)
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工业产业园区生命周期,强化对各类园区分类施策,整合空间资源、补强核心功能,加快形成“一园、两区、多点”的工业空间格局。一是高标准建设江北都市产业园。加快江北新兴产业园开发建设,围绕都市智造新高地“13N”产业定位,加速项目布局、功能导入、产业培育,以“宁波·都市智造谷”为重点,加速打造一体化发展的都市战略产业园。二是迭代升级前洋产业社区和高新产业社区“两区”。前洋产业社区,以“二次开发”为核心提高空间承载力,加速构建江北都市工业创新带。高新产业社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打造光电膜材料产业生态群。三是推动其他板块错位发展。甬江加速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跃迁,推动传统产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洪塘以“都市智造”重构工业空间形态,探索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庄桥以产城融合拉动城乡融合,推动未来工业实践区内各板块组团提升。文创港依托数据产业创新园、数字文创特色产业园,推动江北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
顾琦浩代表,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关注,感谢您在区人大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期间给我局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局工作,给我局多提建议意见,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意见,努力改进和做好工作,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宁波市江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李然然,联系电话:0574-89582773)
北区经信【2025】30号关于区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100号建议的答复函(以此件为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