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42187943/2025-61605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5-03-13 |
今年以来,我局聚焦省市区工作重点,围绕“高质量冲千亿、高品质提能级、高水平展风采”工作主线,坚持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工作引擎,紧紧盯牢力争第一批通过省级改革验收、力推“预约式”指导服务省级试点项目和力抓“协同高效”晾晒指标三个重点攻坚任务开展工作。“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评价考核持续列全省、全市第一梯队,“预约式”指导服务在全省试点推广;相关工作多次受到部、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并受央视、《法治日报》等采访报道;作为综执系统唯一代表在年初全市新春第一会接受市委市政府表彰;去年综合绩效考核列全区所有区直单位第一名。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新姿态新征程,以高效率全速完成改革任务
1、完成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实施人员转隶和职能调整。
2、落实城市管理事务移交。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职能涉及相关项目、合同等工作移交至区住建局。公共排水管网管理等工作移交至区农业农村局。
3、完成财政资金和固定资产等划拨。与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财权划转于6月全部完成。涉及机构改革调拨的办公家具、办公设备、专业仪器、设备设施、车辆等固定资产已按规范流程处置(调拨)完成。
(二)强担当强创新,以高水平全面深化执法改革
针对当前企业反映集中的检查扰企、过度执法等突出问题,在全省试点“预约式”涉企指导服务。自试点以来,已对19个领域、800余家市场主体开展分类指导,减少涉企行政检查近千余次,指导企业整改重点风险隐患1000余个。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市法治领域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在全省推广。
1、转变理念。坚持以“预约”为纽带,切实转变传统执法理念,不断促进执法与服务互动融合。一是通过固化监管执法早介入、早指导、早防治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从“惩罚监管”向“预防治理”转变;二是通过强化审批监管执法协同联动,着力推动法治服务从“多头分散”向“集成供给”转变;三是将服务“按钮”设在企业手中,让法治服务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着力推动政企交流从“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动”转变。
2、规范流程。一是聚焦便捷高效,搭建咨询受理“一个平台”。线上,开发微信小程序“益企服”,开通预约“二维码”。线下,依托企服中心法治服务专区,设置办理窗口,指定专人负责帮办;二是聚焦专业优质,做强现场服务“一支队伍”。编制“企业行政合规分类指导清单”,为指导服务提供实操准则。聘任33名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复杂疑难问题指导和智力支持。三是聚焦引导激励,落实结果运用“一揽机制”。注重结果运用,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充分调动企业预约积极性。
3、注重细节。一是编清单。组织涉企主要执法监管部门,先后推出19个预约主题场景。针对每一个预约主题场景,梳理汇编“行业高频易发风险提示清单”,帮企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二是打品牌。专门设立受理电话87871190,全力打造“1190”(预约就灵)品牌,方便企业预约。三是降干扰。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服务时,一律不着制服,执法车不进企业,有效消除企业主顾虑。
(三)重质量重规范,以高标准全链提升执法质效
“双牵头”领导持续发力,秉持增值化理念,主动谋划、全力配合,着力行政检查计划统筹、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以领导统、任务统、指挥统、制度统增强实绩实效。
1、计划统筹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区综合执法指导办“统”的功能,牵头开展行政检查计划统筹,下发《江北区行政检查计划统筹实施办法》,建立全区重点监管对象库和重点服务对象库,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排查梳理。打造完善监管“一件事”,推出街镇监管“一件事”12类,其中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一件事”已列入省级监管“一件事”项目。
2、专项整治从严从实。开展涉水行政执法,结合“甬有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和涉水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涉水执法巡查和跨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加强露天焚烧行为巡控,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受理查处移送案件、强化日常检查,案件量同比增长180%。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做好新一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共收到涉及问题4个,多数已完成整改。
3、执法质效有效提升。坚持办首案、要案,强化新领域执法,加大对处罚事项研究和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其中,在建设—市政公用、退役军人事务、水利等领域实现办理全市首案5起,在应急管理、林业、水利、人防等领域实现办理全区首案5起。
4、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聚焦城市秩序和活力,围绕盛事要事,坚持一体推进、全域提升,圆满完成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特色年货节、中高考等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着力做好春节、跨年夜、清明节等节假日的执法保障工作,全面保障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二、问题困难
一是行政执法改革与先进地区还有差距。对改革的认识还需深化;条块、层级之间常态化机制有待健全。二是执法质效距离群众期待还有不足。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的措施还不够完备;街镇赋权事项不够精准;执法与监管的职责边界没有理清。三是队伍建设距离目标定位还需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行政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培训机制有待建立健全;队伍规范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凝心聚力抓好队伍建设。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红领蓝聚.综执五度”品牌建设,深入开展“绩效晾晒大比拼”“品牌亮点大展示”等活动,引领党员干部人人思作为、个个争作为。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六大行动”,严格执行保密要求,确保保密工作责任落实落细。积极发挥首创精神,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首办案例、创新案例、疑难复杂重大案例,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类。利用好“双一流”大讲堂等载体,强化新划转领域业务轮训,打造“一专多能”执法队伍。围绕风险问题,在检视上动真格,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筑牢党员干部抵御诱惑、防范风险的“防火墙”。
二是尽心竭力抓好改革试点。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全面全力全域推进“预约式”指导服务,着力在“扩面”、“延链”、“增效”上下功夫。扩面,以初创期企业、转型期企业、上市培育类企业三类企业为基础,在江北高新区和投资创业中心作为封闭区域,开展全覆盖的指导服务,做好结果运用,并逐步向其他区域、其他领域推开,全力帮助企业预防违法、消除隐患。延链,在前端、预防端做功基础上,进一步在后端、整改端发力。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一罚了之、整改标准打架,整改成本过高等问题,充分发挥指导办统筹协调作用,把指导服务延伸到罚后整改、信用修复,全力做好多部门联合帮扶整改工作,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消除违法状态、实现整改目的。增效,聚焦行政执法领域高频易发案件,强化工作数字化全闭环管理,着力挖掘执法部门服务潜力,积极打造一批主题式、增值化服务场景,推动指导服务从先行先试向实战实效转变,真正让企业有所知、有所获、有所感,努力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化,推动政府更有为、企业更有感、社会更有序。明年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涉企分期延期缴纳罚款、减免滞纳金制度,为经营困难的涉案企业减轻负担。
三是齐心协力抓好统筹协调。发挥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的统筹协调作用。针对个别行业领域监管执法职责边界不清、一些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按照“一事一部门牵头”的原则,大力推进执法监管“一件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设,着力减风险、防风险。针对安全风险隐患突出、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社会治理难点,强化执法倒逼监管,以“三书一函”为载体,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更好履职尽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针对渣土清运、别墅违建、噪声扰民等城市管理难题和“六个周边”环境秩序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力遏制违法违规高发势头。进一步落实统一协调指挥体系,充分利用好执法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功能,初步建立起全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执法指挥体系;进一步精准优化街镇赋权事项,差异化调整、精准匹配执法事项;进一步提升执法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整合无人机等执法资源,探索实践执法装备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全面统筹“一个计划”检查,发挥行政检查计划统筹生命线作用,真正做到企业有感,扰企现象减少、安商信心提升;部门有得,资源投入减少、履职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