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34060760X/2024-60248 | ||
文 号: | 北区经信〔2024〕24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有效
区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答复 |
成文日期: | 2024-05-07 | 发布日期: | 2024-05-24 |
北区经信〔2024〕24号
尊敬的王建苹代表:
您在江北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我局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产学联合,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建议
一是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打造“科创北岸”品牌活动,不定期组织江北企业家赴甬江实验室、中科院材料所、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对接,形成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今年,还将组织开展“科技心链心·新质荟谈”主题沙龙,分领域邀请行业学术大咖与我区相关企业家谈技术、聊需求,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二是实施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券补助。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向我区转化,企业向科研机构购买技术研发或成果转让类服务的,给予单家企业服务总费用的20%、总金额不超过50万元创新券补助。三是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创新挑战赛,企业发布行业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形式确定合作高校,并给予财政支持。支持企业申报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023年我区成功申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项,其中浙江乐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的“科创甬江2035”项目(基于数字化商业智慧大脑研究及场景深度应用)获得市级财政300万元支持。四是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每年组织开展企业新产品认定,并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软件首版次、产品首台套;鼓励区内软件企业赋能本地企业,对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和服务且合同金额2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实际到账金额5%予以补助。
二、关于“跨界赋能,以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建议
一是政策保障激发企业活力。制定出台《江北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市区两级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技术改造给予最高12%、最高600万元的补助;对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给予最高30%、封顶30万元的补助。二是分类施策推进数智改造。实施“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制造工程,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梯队培育体系。在“点”上,以制造业“大优强”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打造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标杆项目;在“线”上,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动磁性材料细分行业N+X数字化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面”上,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应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机器人,实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截止2023年底,共有2家“省级未来工厂”、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以金田、三星、爱柯迪、双鹿等为核心的40余家省、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核心的“未来工厂”后备梯队。
三、关于“金融支撑,以投资加速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发挥政府资金产业引导功能,推动大好项目招引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吸引社会资本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对接龙头企业和宁波天使引导基金,拟通过区国资公司参与共同设立宁波智能传感产业天使投资引导子基金。投资于江北区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其他产业,重点支持智能传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初创企业,投早投小,助力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加速成长。
四、关于“场景落地,以应用促进产业成熟”的建议
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如宁水集团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开发了基于多模型结构的人工智能水表检定系统应用,通过智能相机自动采集水表读数,相机通过识别算法,实现自动化智能校表。我区企业盈力智能联合宁波大学、华为、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启动“风华·苍鹭”视频理解大模型研发,探索通用人工智能,通过挖掘沉睡的监控视频数据,实现各场景事件分析,尤其关注异常事件的检测和分析;借助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大模型全流程体系及算力支撑,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昇腾AI的视频场景理解大模型。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市级及以上智能制造标志性项目46个,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
五、关于“筑巢引凤,以平台吸引企业集聚”的建议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对标深圳、江苏等园区建设经验,加快新兴产业园打造特色人工智能园区、产业社区,创新工业“上楼增容”、特色园中园建设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升级存量,通过“二次开发”扩展现有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园区,推进柯力长兴路工业物联网研发中心大厦、高新园智能仪器暨工业物联网系统项目、金山路机器人传感产业园尽快竣工投用,形成50万方的体量,按照“孵化器+加速器”的模式,孵化培育一批上下游创新型企业,加强配套服务,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江北新兴智能智造产业园等国资平台建设,引进落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
六、关于“虚实结合,以生态培育产业集聚”的建议
一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打造“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硬件生产+方案解决+产业平台”的数智生态链条,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推动相关技术就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研发力度,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支持人工智能设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快新设计、新工艺导入,缩短产品化周期,促进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二是构建云端产业园。与实体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融合,通过跨区域、线上线下联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行业内企业“大带小、小促大、先拉后”。构建选材之家、线上商城、人才之家等应用场景,共享检测设备和数据,提供产业网络营销服务和产业供应链服务,打造一体化人力资源共享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产业园,赋能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
衷心感谢王建苹委员关于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感谢您在区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给我局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局工作,给我局多提建议意见,为江北工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特此答复。
宁波市江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函.pdf
宁波市江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