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K1606053X/2024-00460
文 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司法,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外滩街道 成文日期: 2024-02-23
2023年度外滩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2023年,外滩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省市区三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断推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聚焦聚力法治赋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打造和谐幸福新外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法治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和调整外滩街道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明确各科室、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党政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党内法规学习制度,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二是配备专业队伍。按照《江北区街道(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全面实施“1+4+N”工程,明确职责清晰的运行机制,落实街道合法性审查的责任主体为街道党委政府。组建合法性审查工作小组,副书记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司法所所长等为副组长,统筹司法所、综合执法队、街道法治员、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法治力量,全面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三是聘请法律顾问。街道办事处和下属的征拆更新办公室分别与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和合创律师事务所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合同书,聘请律所律师共3名担任街道常年法律顾问,依托律师专业力量推动街道依法行政、事务调解和提供法律咨询。

(二)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坚持规范行政执法。根据街道执法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全面落实“三项制度”,配置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执法辅助设备,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记录。二是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积极按照街道镇法定主动公开目录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开,提升信息公开和更新的质量和频率;依托新江北政务矩阵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申请,答复率和答复及时率均达100%。三是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外滩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街道合法性审查范围、标准、流程、方式和责任,对街道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等内容应审尽审,做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的线上系统的使用和报备,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区的框架下顺利推进。

(三)深化基层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一是推进社会矛盾源头化解。设立了公共法律接待和人民调解接待窗口,接待辖区居民的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提前预防介入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地点化解纠纷。通过会商研判机制,采取司法引导、法律建议等手段,切实提高矛盾化解率。二是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进法律顾问向社区延伸,各个社区均配备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社区与法律顾问的联系,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提高纠纷解决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法治网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分工包干到社区,指导负责分工连片社区的依法行政及法治建设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强化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层级工作体系。

(四)强化学法普法,营造法治环境。

一是注重学法用法。街道分层次组织学法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法治学习,定期组织学法用法活动,不断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程度和依法行政能力。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二是加强氛围营造。结合宁波创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治浙江建设考核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等工作,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按照“区域无死角、人员全覆盖、形式多样化、效果最大化”的要求,以海报、标语、视频片等形式,加强在全街道范围内普法宣传。三是加强载体建设。利用公园、景点、商场、市场等载体,通过富有美感的雕塑、造型等艺术视觉手法,把法治文化思想理念与日常生活生产环境相融合,使广大市民能够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将法治理念深植于心。

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一年,外滩街道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省市区发展大局,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成为法治政府建设街镇层面实践范例。

(一)提升干部队伍法律素养。在各支部党建工作中加入学法用法元素,邀请律师、专家学者为机关干部上法治课程,利用主题党日打造特色学法活动。发挥好第一责任人带头榜样作用,将法治素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考虑因素,坚持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二)提质依法决策审查。加强重大决策法治化管理,完善政府决策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机制,推进决策科学民主。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合同审查跟进机制,保障规范性文件落实和行政合同履行,提升基层合法性审查质效。

(三)探索争议化解新路径。推动争议调解体制机制融合,特别是基层“点、站、所”融合,建立“基地+工作室+调委会”融合的“全域调”体系,完善“巡回调”“乡贤(社贤)调”等调解机制,切实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四)创新法治创建活动。从群众的法治需求出发,开展一批接地气、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握商圈普法、红色普法特色,有针对性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好用好“街道+司法所+法律顾问+法治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的普法宣传团队,通过线上媒体宣传、线下宣讲等方式,提升居民、商户法治素养,营造全民学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