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触江北>千年古县城>古迹遗韵

慈城印象

发布时间:2023-04-14 15:25浏览次数:

完备。一座千年的江南古城,慈城太完备了。江南文化的种种形态她几乎都有呈现,从外形到精神,从纵向的历史到横向的剖面,随意取一个支点,就会获得多个向度,就会发现,只要开始,她的延伸,贯穿,交错都将没完没了,都将把我们从一个景象带到另一个景象。
  历史。就从开城的唐开元二十六年开始吧,慈城作为县治的历史之帷由此拉开而绵延不断,越千余年。其实从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往上追溯也无妨,那就可以说到姚江边上的王家坝村和城山,以及山高数仞,山顶有一块平坦之地可容千人,相传昔日秦始皇东游会稽,登山望秩以求神仙的千人坛,再往前,还可以提起傅家山,这个距今约7000年,属于耜耕、渔猎和采集经济并存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我的内心一直对开城之初的第一位县令房琯充满着无尽的仰慕和敬佩,他真是伟大呵。是他在凭空处发现了生活的具象,是他的目光首先穿透了千百年还未抵达的时光。千百年来,慈城虽然也偶尔遭遇到战火的侵掠,但总体一直是文化兴盛,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富庶。这应该都得益于这块土地自然环境的宜居和人民的智慧。但房琯在当年在他的心里在蓝图中就一定已经看到了这种一派祥和的景象。慈城历史上大人物辈出,房琯是首屈一指的。这就说到人物了。唐宋元明时期,慈城有影响的人物主要在政治和文化学术上,清民时期,慈城的重要人物又多出现在商业和其它领域。再上溯到建城之前的董孝子董黯,他的传说故事“开风气之先”,慈城的慈孝文化由此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董黯,字叔达,西汉大儒董仲舒六世孙。这就说到慈孝文化了。董黯之后,慈城又出现了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而被称为“三孝乡”、“三孝镇”和“孝中镇”。根据《慈溪县志》记载,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孝女就有30多个,这些孝子孝女的孝行都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慈孝盛行,这就可以说到教育和科举文化了。学宫,也称孔庙,庙与学并建,由政府出资的县学,始建于宋朝雍熙元年。与县学并存的书院在湖光山色的慈湖周边一带林立,古慈城讲学风气盛行,学风浓厚,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涌现出一大批科举人物。还有考棚,慈城作为县城唯一专设的一个考试场所。孔庙、书院、校士馆等建筑环境幽静,它们与县署、宝善堂、酒税务、钱家祠堂等公共建筑是古代建筑学的标本,它们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各显功能,反映了中国古代敬天礼儒、敬祖亲族的观念和伦理关系。这就说到建筑了。古建筑是慈城现在我们还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形,也是古慈城留给我们最直观的魅力所在。达官显贵的住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呈现由公共性逐渐过渡到私人性的渐进的层次布局。各个庭院空间,也自成完整的格局,建筑群之间有相互连接的檐廊、转角回廊、院墙与垂花门等。大量的砖雕和木雕是慈城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这就说到建筑装饰了。还有石窗,瓦爿墙……呵呵。
  慈城,一座雅致、肃穆、充满了闲情逸致的小城。她涓涓绵绵的往事的流水依旧在轻漾。往事越千年,它在每一座建筑上都留下印记,每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墙面上都投下光影。时光来又回,地面上的建筑物倾圮又重建,我们的先人辞去,但他们的精神长留,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索自然,感悟万物,体验贫富,感慨社会,争执生活的品质,寻求人与人美好相处的精神层面的制高点,以及他们勤奋,勇敢,坚韧,平和,坦淡的精神和意志长留……这堵瓦爿墙是一种凝结,它有没完没了的镌刻,有一种包含深情的诉说。仿佛我们的先人在阳光下久久地凝视着大地上的这一方山和水。
  也许一座完备之城,一座格局严谨,人文彰显,历史悠久,等等等等,充满了理智与激情之城,她的表现总是这样的朴实平静,坦然舒缓。即使是一回眸,也是淡淡的。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