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4060760X/2023-51837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成文日期: 2023-02-23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区经信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狠抓落实、加压奋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效能连续释放,工业经济稳步向好,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全区完成工业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29%。

一、数字赋能提档加速

(一)数字经济发展扛旗争先。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获省市两级政府督查激励,并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汇报江北探索,数字化改革全省排名提升至第5位,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排名首次跻身全省前十强。推进重点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和数字经济系统迭代升级,通过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引领、部门协同,积极推动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打造产业集聚、资源协同、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名单,目前已完成大脑1.0建设。

(二)着力推动核心产业培育。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制定出台《江北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软件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建设江北软件信息产业园,新招引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107家,当年新增上规企业12家,2022年全区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9.4%、位列全市第三,高于全市平均17.4个百分点。2022年新增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33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8%,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卢山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二、智能制造量质齐升

(一)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持续推动优势企业迭代新标准新工艺,建立省、市、区三级智能制造项目培育梯队,通过深度走访排摸、优质资源对接、项目预评审预答辩等方式,推荐爱柯迪成功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项目,恒帅等8个项目入选市级产业投资和数字化项目,入选数量占规上企业比重位于全市第一梯队。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示范打造省市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已实现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制造全覆盖。鼓励企业用数赋能,2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工厂标杆培育企业名单,2个企业项目入选国家级物联网示范项目。

(二)全力推动重点项目竣工。持续做好“千个项目抓投产”行动,对已梳理排摸的长阳功能膜、正力药品预灌封注射器、富来汽车等重点竣工项目进行沟通走访,确定项目投产时间,联合住建以及属地城建部门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跟踪服务。支持技术改造项目“快建设、早竣工”,加速企业设备进场以及试生产,协助企业早投用早产出,尽快形成实际生产力,爱柯迪产业园、金力永磁、向隆机械等3个省市县长重大项目年度贡献投资9亿元。针对年度计划开工的增容调绿项目,加快项目前期进度,持续形成新的投资增量。

三、二次开发强势推进

(一)深入推进“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行动。利用落后产能淘汰、闲置资源盘活等手段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接续出台《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江北区制造业“腾笼换鸟”的扶持政策》《关于深入开展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落后企业整治为手段重塑发展动能,2022年整治提升“散乱弱”企业291家、落后产能企业32家、高耗低效企业30家,腾出低效工业用地504亩。

(二)工业空间有序拓展。实施增容调绿项目,缓解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需求,纵深推进“二次开发”,年度新开工增容项目建设面积超30万平方米,竣工增容项目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支持国资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目前东力、明飞等4个国资小微园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新增工业用地500亩(按容积率2.0计算)。针对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的难点,创新机制体制,在企业自主改造、国资收购开发的基础上,提炼政府收储再出让的新模式。

四、主体培育培优育强

(一)深化骨干企业培育。坚持做强主干、带动枝干,工业企业脉搏强劲。以单项冠军和数字工厂培育为具体抓手,全面打造多层次优质市场主体梯队,巨隆机械、艾克姆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大央科技等9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全区拥有单项冠军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分别占全市的10.8%和7%,高于工业增加值占比3.4%。

(二)扶持企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奥克斯高科技、宁水集团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40家企业被评为宁波市三星级(区级)绿色工厂,9家企业被评为宁波市四星级(市级)绿色工厂;深入推进创新设计赋能,宁水集团水计量产品工业设计中心成功入选全区首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长阳科技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一)助企惠企纾困解难。应势接续出台稳增长10条、数字经济22条等5项重点政策,全市率先出台《江北区工业经济防疫情稳增长保畅通惠企助企政策》,首创性对规上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普惠式”补助,发放一次性“惠企红包”,覆盖规上工业企业90%以上。统筹省市区三级政策,精简政策兑现流程,区级资金实施“应兑尽兑”,引导企业用好政策工具,年度累计下达涉企补助补贴类政策资金2.37亿元。创建“线下政企面对面+线上直播平台”企服品牌,参与人数达4.8万人次,一揽子流转解决各类咨询、问题。

(二)全力保供保链保畅。做好重点医疗物资储备调拨,向上争取退烧药、抗原试剂等紧缺物资,紧急采购9.7万份“健康包”,筑起特殊困难群体“健康防线”。成立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专班,梳理102家重点保供企业“白名单”,第一时间实现办理对象工业企业全覆盖,提速审批时间,办理通行证500余张、保障运力1.6万吨,协调解决物流运输及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保障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体制扩面“无疫工厂”创建,创建率达83%。

江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