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0800/2023-51821
文 号: 主题分类: 科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区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3-02-22
2022年江北区科技创新推进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域全链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加快高能级创新型城区建设,为创智和美城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获得的主要荣誉:获评全省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省委发文,全省科技系统唯一);获评全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市2个县市区);创建成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全市第一批);连续三年(2019-2021年度)获得宁波市科技创新督查激励(全市唯一县市区);江北高新园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全市唯一)。

(一)围绕顶层设计,激发创新发展“原动力”。制订出台《江北区关于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和6个具体管理办法,构建起了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022年共兑现政策资金1.8亿元,惠及企业达到500余家次。区财政科技投入提升了2倍。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围绕主体培育,壮大创新发展“主引擎”。聚力打造创新企业梯队,省级创新型领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2家,两年实现翻番,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居全市首位。8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能力500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413家。在全市首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清零”行动,全区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3%。全面推进研发机构建设,新增国家、省级研发机构11家,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31家,其中国家级3家。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编制形成区域技术难题“三色图”清单150项,全年实施各级科技研发计划和攻关项目19项。

(三)围绕平台建设,做强创新发展“加速器”。积极服务甬江科创区,沿姚江、甬江打造“北岸滨水创新带”,成为全市首批入选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的县市区。有序推进江北高新园区“东西两园”建设,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园区排位在全省提升7位。积极发挥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国电投宁波氢能研究院等一批平台创新策源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科技园投用,落地建设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江北分园,努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及企业提供了强劲科技支撑。

(四)围绕科技招商,做大创新发展“森林源”。深入实施科技招商一号工程,构建起了一把手带头,全局皆为招商员的工作推进机制,聚力招引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启动建设,形成科技服务业洪塘湾、环文创港“一体两翼”总体架构,新引进科技服务业企业22家,首个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博士科技浙江创智中心)落地。发挥孵化载体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招引培育科技型企业,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5家、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达到9家。

(五)围绕改革赋能,激活创新发展“新资源”。以数字化改革激活创新资源,打造标志性成果。按照“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建设“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一本账”,获评全省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集成企业信息150多万项,累计访问量突破15万次,精准服务企业2600多次,被企业称作“线上专家”。同时建成江北科技服务中心,创建“科技360”服务品牌,创新编制“科技月历”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路径,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六)围绕生态营造,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上海、杭州、深圳等科创资源,在深圳设立了“科技飞地”。加快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俄创新中心引进企业超100家。开展创新型“产业教授”试点,选聘首批10名“产业教授”主持参与项目攻关。成为全市首个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总决赛的区(县市),14个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全市最多。

二、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2023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1261”科技创新计划:“1”是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工作主线;“2”是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两大核心指标为牵引;“6”是系统实施6大工程;“1”是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应用,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大提升。

主要指标预期安排:全社会R&D强度达到3.2%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高于工业投资增幅。

(一)实施创新平台提能攻坚行动。实施江北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高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整合,推动高新区在全省争先进位,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研究院平台能级,积极创建标杆性产业研究院,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链,形成“一链一平台一园区”发展模式,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科技园、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校友产业园,谋划建设公共检测服务中心、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检测技术创新研发中心,搭建国家级实验平台。打造特色产业孵化平台,重点争取中美科创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国字号孵化器零突破。

(二)实施创新主体提质攻坚行动。开展科技企业“诊断+提升”服务,加强企业基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努力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聚焦市场主体培育, 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实施“销号式”管理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加速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

(三)实施创新技术提级攻坚行动。完善构建由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组成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指导金田、生命健康研究院积极争创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深化关键核心技术“三色图”管理,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项以上,积极指导企业参与和主持国家、省级研发计划和宁波市“2030”重大专项。围绕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双碳”科技专项行动,突破一批“双碳”核心技术,选派科技特派员助推农业高效增值,形成科技富农领域共富标志性成果。

(四)实施创新合作提效攻坚行动。积极争取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区等重大创新平台的政策覆盖。 深化与宁波大学科技合作,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共建创新平台。开展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积极加入长三角技术转移联盟。支持中俄创新中心等涉外载体建设,加速引入涉外项目、企业和专家人才。依托爱发科深化拓展与日本在真空、低温泵等领域间的国际技术合作,建设爱发科真空技术未来研究院。

(五)实施创新服务提升攻坚行动。实施科技招商一号工程,利用“大招商”机制,建立招商专班+全员招商模式,充分利用科技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资源招引科技型企业。按照“一体两翼”总体架构,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做大科技服务业规模。引育专业化服务平台,推进博士科技浙江创智中心建设,力争新引进1-2个专业化服务平台,服务产业转型提质。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浙大启真创新港建设。升级数字化改革应用, 打造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2.0版本,为企业研发提供好用管用实用的服务平台。

(六)实施创新生态提优攻坚行动。积极打造全域创新生态,精准实施人才团队引育计划,力争新申报、引进各级人才数再创新高,通过产业教授、博士创新站等形式,带动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结对合作。谋划建设姚江人工智能科技馆,开展“科创中国”江北试点建设。做深做实“创新引领·产业赋能”系列活动,积极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创赛事,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