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北岸丨宁波文创港历史遗存口述史——宁渔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22-06-30 10:04浏览次数:

退休不到一年,就见到了改建好的站长楼,是我的幸运

口述人:励震铭 1957 年生,宁波人,原铁路北站副站长

1975 年,刚刚18 岁的励震铭高中毕业后,来到火车北站工作。在当时,这是一份令伙伴们分外眼红的工作。不久后的一天,他与几个同事一时兴起,在靠近大庆北路的仓库边,种下了一排小树。几年后,小树的斜对面,造起了一座四层高的北站站长楼,每日人来人往,无数不经意的目光,就这样看着这些树一点一点长大。直到许多当时的植树人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但在44 年后,2019 年的6 月,励震铭又一次来到站长楼前时,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这是我当时种的树,我记得它们,没想到还在这里,都那么高了。”

似乎漫长的岁月里,一切都未发生改变。而在他的身后,一座改建后重获新生的站长楼,静静地伫立。从四楼变成了五楼,从灰砖墙面变成了富有设计感的黄红。其实,一切都在变化着。我们每一天看到的,都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扳道员,是铁路工作者的一种,也是我进入北站后的第一个岗位。铁路上,把车站内的一条一条铁道,称作“股”道或“股”路,并编了号。白沙北站货场内,总共有大小长短不一的12 条铁轨,编号分别为1— 13 号(4 号铁轨空缺),在12 条铁轨边,又分布有8 个大仓库。此外,由北站白沙货场出发,还有四条专运线,分别是部队专运线、食品冷冻总厂专运线、宁波海洋渔业公司专运线、宁波地区水产公司专运线。纵目望去,货场虽大,但那么多的铁轨和仓库坐落在这里,却也有些捉襟见肘。

火车进站时,如何分流到12 道铁轨中,就是扳道员的工作了。在列车进出站前,铁路调度室会发出指令,我们现场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扳道机,将进出站口的铁路道岔,扳到指定的股道上,以保证列车行驶的正确和安全。一年中3000 多车皮的冻鱼、6000 多吨的重油和沥青…… 在20 世纪70 年代,数不胜数的物资就是这样一车车运至宁波,再经扳道员精准分流,运到铁路沿线的三四十家企业中去。可以说,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经济腾飞的宁波企业,就是以宁波北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建立的。下手早的企业,纷纷抢占铁路边的黄金宝地;起步晚的企业,则每年都会到铁路局去,请求能将铁路修至他们企业的所在地。这种依铁路而建,依铁路发展的经济生产模式,持续了二十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铁路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所以夸张一点说,我们这些一线的铁路工作者,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一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如今宁波大剧院的位置,曾存在过一个列车发电厂。彼时宁波用电紧张,每当接到指令,掌管铁路出口的扳道员就会将列车分流至通往发电厂的铁轨上。当时那一块地区,位置相对较偏,没有什么住宅,但在夜晚远远望过去,如果能看见那里闪烁的灯光,听见火车吭哧吭哧的行动声,回家的市民大都能放下心:可能家里停电了,但马上就会有电!我们也曾开玩笑地说:我们手里,也掌握了部分宁波电力的开关。这里,岂止有人间的悲欢离合。

后来,我的岗位慢慢变动至调车员、行车员、值班员,见到的市民也渐渐多了起来。一是因为工作开始集中在货场中心区域;二是因为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北站的零担运输达到了高峰。现在想来,当时我们北站的零担运输,就是如今快递公司的雏形。在办理零担运输业务的9 号至12 号窗口,每天人山人海,远远望去几乎看不到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公路运输远未发展起来,尤其是对有小件运输需求的市民来说,只有铁路零担这一种选择。同时,铁路运输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在20 世纪90 年代,跨越一两千公里的距离,运一件东西只要几块钱。在当时,这个价格也只有铁路能做到。

我们的零担运输,最远可以到达乌鲁木齐、成都、柳州、昆明等地,而且为了保障时效,一个60 吨载货量的车皮,在一些需求没那么大的地方,常常装满10 吨货物也就发车运走了。现在想来,为了满足市民的运输需求,铁路是不计成本的。在这样强大的运力和需求旺盛的运量下,将近20 年间的每一天里,北站货场都在上演着这样那样的悲欢离合。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能在零担卸货仓库看见一位老人。每次到这里来,他都会询问办事人员自己的货物到了没。他显然上了年纪,一大早就晃晃悠悠拄着拐杖,穿过拥挤的人群,顺着楼梯爬上高高的月台仓,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往往会愣神一阵子,然后再晃晃悠悠地原路返回。

信息来源: 宁波市文创港开发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