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0798/2021-49704
文 号: 北区政办发〔2021〕36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发布机构: 区府办 成文日期: 2021-11-19
相关规划: 点击前往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8日

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江北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期,也是江北在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优质均衡的基础上,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冲刺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市民终身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创智之城、和美江北”贡献教育力量,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江北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北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规模总量与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

1.资源保障达到新高度

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十三五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递增12.1%,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共计44.22亿元。投入18亿元,开办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甬江实验学校、新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和姚江书院等8所义务段学校。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在14.81%到15.6%之间,配套小区幼儿园建设统一执行“五同步、两提前”,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7所(其中新增7所农村公办园),新增学位4500余个,率先实现准办园清零,省二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位居全市前列。教师待遇得到更高保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着力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资源,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新型教学空间22个,智慧教室280间,实现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2.教育公平取得新突破

城乡同步打造学前教育“15分钟入园圈”,大力推进增优减差,等级园招生覆盖率100%,省二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86.5%,位列宁波市第一。义务段学校全部按照省一类标准配齐配足仪器设备及图书,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100%,以“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等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将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为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一景;通过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创建等方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顺利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评估。区、街镇、社村三级终身学习机构不断优化,获评省学习型城市;建成了4个区级老年大学、8个街道(镇)老年大学分校、85个社区(村)老年大学教学点,累计招生约5万人次,“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服务覆盖面超过70%。

3.教育质量跨上新台阶

多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通过“从起点看发展”质量评价、统筹推进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搭建江北公开课、城乡学校同步课堂等平台,推动各类学校教学水平同步提升,在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居第一方阵。有力推进体艺“一校一品”“一生双技”工程,全区现有全国体育特色学校、示范学校14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阳光后备人才基地8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5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9所。劳动教育一校一特色布局全面推开。智慧教育、创客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4.教育活力实现新提升

坚持先行先试,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走出了江北路径;“从起点看发展”评价体系成功打破弱校固弱的陈旧视角;率先制定区                      级义务教育政务公开标准,被纳为浙江省教育厅标准并上报国办,义务教育政务公开评分全省第一,成功打造 “江北样本”;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师资格认定、学生集体外出审批“跑零次”。获评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入选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在省三次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均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一方阵。区教育局三次获评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先进单位、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前列、在区级民生类工作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规划)

实际完成情况

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入园率

%

99.5

99.9

99.9

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

92

97

100

义务教育


巩固率

%

100

100

100

标准化学校比例

%

96.3

99

100

终身教育


资源配置

数字化即时学习平台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全民共享。


居民参与率

%

70

80

86

教育投入


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达到宁波市核定的标准

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性经常性收入增长

信息技术


计算机生机比

4:1(据使用周期逐年更替)

3.62:1

多媒体班套比

1:1(据使用周期逐年更替)

1:1

学生身心健康


体质健康达国家标准

%

92

95

97.83

城乡一体学校布局

每0.5万人住宅区建设8班幼儿园一所;

每1.3万人住宅区建24班规模小学一所;

每2.6万人住宅区建24班规模初中一所。

按规划执行

(二)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江北区必须适应新要求、直面新挑战、抢抓新机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出引领江北未来的现代化一流教育。

1.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升级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围绕这一目标,国家层面接连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纲领性文件以及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和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等意见,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战略的升级,为江北教育发展提供根本遵循。江北区需要抓住举国教育事业系统化改革契机,乘势而上,以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度、广度、精度,在变局中开新局,力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保持领先。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杭甬一体、甬舟同城,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江北区也正乘势放大接轨长三角融入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力求借势登高、跨越发展。在此背景下,江北要以高质量教育,提升对人才等高端发展要素的吸引力,更要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接轨上海,加强与优质办学机构、中小学校、高教学院等的交流合作和办学,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提档加速。

3.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江北区正按照省、市发展要求,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全领域推进“五化联动、五区共建”,全方位打造“创智之城、和美江北”,奋力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争创实践样板。提升江北作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实现高质量职住平衡,离不开高质量教育的支撑,“一带两轴三核四片”空间布局更要求未来教育资源布局贴合服务城市框架拉伸和城乡品质提升。江北教育必须在巩固优质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提升总量、抬高底部、做强顶部。

4.群众对优质多样教育的期待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群众关注程度持续提高,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的追求和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江北区教育公共服务需求已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转化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区域教育事业自身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亟须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发展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辐射,提高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着眼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和现代化,提升区域教育的满意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江北区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争创实践样板提供更有力的教育支撑。

(二)发展原则

1.坚守初心,育人为本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强化立德树人使命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围绕增强学生把握未来的能力,以更优质的教育供给,为所有学习者追逐成长梦想、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支持与帮助。

2.城乡融合,优质均衡

坚持“守住底线、高端引领、优质均衡”的原则,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成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强通盘谋划,强化资源整合,通过政策保障、投入倾斜和“互联网+”技术辅助,落实城乡学校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缩小办学差距,加快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水平梯度实现。

3.立足区域,服务大局

围绕江北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一带两轴三核四片”发展格局、“三城会战”等重点工作,在量上重抓新增资源布局,在质上重抓现有资源提升,提供与江北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的、面向全龄层的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为提升全区宜居宜业水平、文明程度、公民人文素养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区做出更大贡献。

4.面向未来,创新发展

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江北教育要主动捕捉和融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推进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完善,主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

(三)发展目标

扎根江北,立足宁波,依托浙江,凭借长三角,融通中外,充分发挥江北区位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程、服务每一位学习者,形成高水平育人方式,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终身教育开放泛在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人有优学、学有优教、教有优师、校有优策”的发展态势,争当教育优质均衡引领区、教育现代化治理先行区,涌现一批具有江北辨识度的教育成果,提供一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江北样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响“优学江北”品牌,发出“一念向北,一生向上”名片。

1.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更加完善

育人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深化,立德树人成为普遍共识并落到实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系不断健全。各学段一体化的德育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提升,中小学学业水平监测合格率达到93%,体育艺术“一生一艺”“一生一技”工程持续深化,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达到99%、97%,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示范,努力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2.全员优培的成长体系更加完备

教师数量和结构全面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幼儿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0%,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5%,初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清正教风进一步彰显。优秀人才引进机制不断优化,分层分类培育体系不断健全,师训机制和师训课程更贴合教师发展需求,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一批育人典范的好班主任,一批教育家型办学的好校长,名优教师比例保持全市前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队伍逐渐壮大。

3.优优与共的办学体系更高质量

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服务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优质学校、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分类提升深入推进,全区学校各优其优、优优与共的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保持在0.25左右,省现代化学校比例全市居前,教育公共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更多样的优质。

4.现代化水平的服务体系更见成效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优先发展和资源统筹配置更加到位、教育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力得到保障,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参与和监督更加充分,现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构建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稳步增强,教育资源布局契合区域“一带两轴三核四片”城市空间布局战略,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梯队,教育品质匹配中心城区首位度,教育泛在、优质、可选程度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

江北教育“十四五”主要预期目标

类型

指标

2020

2025

学前

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97%

97%

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55.7%

70%

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面

86.5%

90%

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

600

按国家标准落实

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98.8%

100%

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宁波首批创建

义务

教育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69%

85%

生均日常公用经费

小学

1500元

1800

初中

1800元

2100

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小学

0.245

0.25左右

初中

0.208

师资学历比例

小学本科以上

92.5%

95%

初中研究生以上

6.6%

10%

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

小学

2.66%

5%

初中

5.94%

6%

学业水平监测合格率

小学

89.8%

93%

初中

89.8%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小学

98.99%

99%

初中

95.67%

97%

近视率

小学

33.71%

每年下降

一个百分点

初中

73.60%

特殊

教育

适龄持证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100%

100%

义务段

100%

100%

成人

教育

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

总数比例

30%

50%

综合

发展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

全省第一梯队,达成度

超过75%

全省第一梯队

现代化学校创建比例

6所5.4%

按指标100%

创建

社会公众教育工作满意度

全市第二

全市第一

15年教育普及率

全市第二

全市第一

三、重点任务与行动举措

立足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好“禾”“核”“合”“和”四篇文章,努力使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好老师、老师在江北有好发展、江北因优质教育更和美。

(一)优学助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彰显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中小学减负各项举措,努力让每一个江北学子具有未来眼、中国心、江北情。

1.深化学生道德教育

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落实书记、校(园)长抓德育工作机制,建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统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继续深化江北特色德育建设,用好区域慈孝教育资源、初心讲堂等德育基地,鼓励学校开发开设有江北印记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校园特色品位,彰显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2.夯实学生核心素养

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施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区域优质科创企业资源,持续深化创客教育,为我区构建创智之城培育创新基因、播下创新种子。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深化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为主要载体的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体育学前游戏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做优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挥教体合一的体制优势,利用奥体中心、中体sports城、市小球中心、市水上运动学校、SBSX滑板基地等社会资源,校内校外联动推进“一生一技”。结合体育公园,发展街头体育,培养“风一样的阳光少年”。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依托区域内医疗资源推进近视防控圈建设。建立脊柱侧弯筛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建立学生及家庭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开足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主题活动和个性化辅导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及家长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及应用水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加强和改进学生美育,持续提升美育普及水平,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素养。持续推动创建“一校多品”,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布局结构。结合江北文创港、音乐港、时尚港建设资源,积极推进 “一生一艺”,帮助学生至少培养1项艺术特长。

5.重视学生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细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等,规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校内劳动实践,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结合江北青山绿水和农旅资源,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格局,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6.关爱特殊学生成长

发展全学段、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无障碍建设,新建2个学前融合教育示范点、3个以上卫星班,建立10个示范性资源教室,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学前入园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以上。推进融合教育常态化,促进残疾儿童少年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完善送教上门服务,落实每年140课时量。推进智慧特教建设,加大辅助科技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推广远程个别化辅导。

7.服务市民终身学习

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基层社区(村民)学校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打造“15分钟”市民学习圈。整合社区教育、老年大学、成人学校等资源,推动社区学院和乡镇(街道)成校功能升级。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教育助农服务平台,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继续做强老年教育,完善城乡一体、广泛覆盖、资源丰富、分层发展的老年教育“江北模式”。

专栏1:思政立德510行动

建设10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10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10所省级绿色学校,打造10个精品思政课程,遴选10个育人典型案例。

专栏2:创智教育510行动

与优质科创企业合作建设10个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10个校外创智实践基地、聘请10位科创企业家为创智导师、聘请10名科创顶尖人才为校外实践辅导员,每年评选10名“创智小达人”。

专栏3:阳光少年510行动

建立10个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引进10名国家级以上退役冠军作为启蒙教练,推进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飞盘、轮滑、击剑等10项学生运动联赛,做强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传统武术、手球、网球、射箭等体育优势“传统10项”,打造击剑、高尔夫、皮划艇、棒垒球、山地自行车、滑板、小轮车、飞盘、攀岩、轮滑等体育新特色“时尚10项”。

专栏4:美育浸润510行动

评选10支精品合唱队,组建10个校园乐团,选树10个“艺术特色学校”,打造10个江北新时代美育实践基地,举办10场师生艺术作品展。

专栏5:劳动教育510行动

打造10个学校示范劳动课程,开辟10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10条具有影响力的劳动研学精品线路,开发10个劳动体验工种(岗位),聘请10名新时代农民作为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

专栏6:终身教育提升510行动

新培植10个有影响力的学习共同体,培育10个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项目,新增10个村(社)老年大学教学点,新开辟10个老年教育流动课堂,新编写10门老年教育课程教材。

(二)优师聚核,培育教师终身发展、轻负高效

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把出众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江北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引导教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用优秀人才培养更优秀的未来人才。

1.坚持全行业涵养师德

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把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探索建立师德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将师德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奖励表彰的首要要求。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优秀教师表彰和宣传,通过评选“师德标兵”“四有”好老师,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评选一批“师德涵养基地学校”。

2.构建全过程培养体系

全面融入宁波市新一轮卓越教师培训计划和市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新锐教师夯基启航工程、名师骨干拔节扬帆工程、甬城教育名家领军工程,实施江北区强师优师工程和名特教师培育“领航”计划。构建贯穿教师专业生涯、加快推动教师出色和校长出众的培养体系,以管理岗位、教学岗位分类培训和“新系列”、“优系列”、“名系列”分层培训双轴,缩短从新教师到名教师的成长路径。健全入职培训,深化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夯实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优化在职研训,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完善“五年一训”全岗位教师研训模式,搭建在职教师提升教育硕博士学历通道。鼓励学校因人而异,制定教师成长成才规划,实现教师与学校互相成就。发挥辖区名优教师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制定教师成长导师制,优化师徒结对模式。积极融入长三角,选派“影子教师”赴上海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五年内,培养一批市名班主任、市名教师和正高特级教师。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健全校长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校级干部梯队建设,坚持依事见人的用人导向,推行“校长向前冲”,培养一批后备校长,启用一批90后校长,打造一批名优校长。

3.强化全学段教研引领

以立足课堂、服务课堂为宗旨,将教学课题研究渗透到常规教育教学研究之中。加强幼儿园保育指导和游戏教育研究,纠正和防范“小学化”现象,指导教师努力探索具有江北特色的学前教育游戏课程。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研训驱动、项目带动、展评促动”的“三动”工作机制,强化实验教学、推广STEAM教学,加强教学、作业、考试全链条质量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评价能力,推动教学轻负高质。持续推进教研组(团队)建设,深化星级教研组(团队)等评比,发挥先进引领、辐射作用,实施科研帮扶“点对点”行动,缩小教学教研的校际差异、领域差异。

4.深化全方位关爱服务

推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尊师重教合力,不断完善教师从业大环境。以国家和省、市、区高层次人才计划为依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优化教育人才工作政策,进一步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探索试行学前教育教师人事代理制度、报备员额制,优化学前师资聘用渠道和多元补充机制。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给予教师更多双向选择的权力。完善中小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推进中小学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保障教师待遇,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成果,统筹考虑学前教育教师薪资增长,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基本达到同工同酬,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本地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以上。着力完善多元激励机制,巩固优教有优酬理念,收入分配向一线教师、班主任和名优教师倾斜,研究制定教师发展长效激励金制度,深化学前教育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教师,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专栏1:教师培养“影子”行动

组织校长、教师赴上海结对学校跟岗学习,深化“影子教师”“影子班主任”“影子校长”培养培训,逐步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校长、教师。

专栏2:“5个100”行动

完成100名校(园)长提升研训;完成1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落实100名教师城乡交流支教;完成100场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开设100堂城乡学校优质“同步课堂”。

专栏3: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科研扎根课堂,引领学教方式变革。探索“单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打造小学“活力课堂”、初中“有效教学”的江北模式课堂。深化精准教学研究,升级“智慧课堂、同步课堂、直播课堂”三个课堂建设,推进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大数据分析,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轻负高质。

专栏4:实施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学术道德”“工作和生活作风”“廉洁从教从业”五个方面35条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对于违反负面清单所列失范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优教融合,实现学校协同发展、特色明显

不断优化基础资源布局,加强各类教育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互联网+”技术针对性开发应用,通过各类教育资源互融互促,实现学校出色、融合发展,整体提质、各优其优。

1.区域联合助力内涵提升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与上海、杭州等教育先进地区达成区区结对关系,整合本区教育、教研、教师进修等力量和资源,与结对地区围绕办学管理、校园文化、教学教研、师资培育、学生研学等,开展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交流协作,使先进教育理念、经验和评价体系与本地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并渗入教育肌理。巩固与上海优质学校合作办学成果,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长三角地区优质高校合作联动,在国际理解、科技与工程、数学建模等课程领域拓展教育合作。充分排摸江北校友资源,动员江北校友帮江北。

2.城乡融合优化资源布局

切实保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障基础资源扩容增量。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结构。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巩固在12%以上,以扩大普惠性资源、等级结构增优减差为抓手,推动学前教育城乡融合、普及普惠发展,新增幼儿园18所,整合改造11所低等级幼儿园。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聚焦“塑能中心城”,完成江北中学二期、江北中心学校、江北外国语学校二期、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二期、新孔浦中学等学校新(扩)建工程;聚焦“崛起姚江城”,建成姚江新区民办学校(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二期,并探索符合未来都市窗口、未来城市标杆定位的未来学校发展模式;聚焦“复兴古县城”,坚持古城、新城联动互辅,新建慈城新城九年制学校,谋划建设湖心学校,推动区块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容。

专栏1:学前教育建设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交付

时间

序号

项目名称

交付

时间

1

李家安置幼儿园

2021

2

宝龙世家幼儿园

2021

3

陈广庄安置幼儿园

2021

4

铁路北站安置幼儿园

2022

5

中旅城幼儿园

2022

6

望江府幼儿园

2022

7

湾头8号地块幼儿园

2022

8

万科云谷幼儿园

2022

9

荪湖度假区幼儿园

2022

10

慈城湖心幼儿园

2022

11

人民路地块幼儿园

2023

12

冯家地块幼儿园

2023

13

荪湖配套幼儿园

2023

14

世纪滨江幼儿园

2023

15

慈城新城配套幼儿园

2023

16

应家配套幼儿园

2024

17

文创港幼儿园

2023

18

姚江新区幼儿园

2024

专栏2:中小学建设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质

交付

时间

项目名称

性质

交付时间

1

姚江新区民办学校

续建

2021

2

江北中学二期

续建

2021

3

宁大附属学校二期

续建

2021

4

世外高中

续建

2021

5

江北区中心学校

续建

2022

6

应家配套学校

续建

2022

7

惠贞高中

续建

2022

8

江北外国语学校二期

扩建

2023

9

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二期

扩建

2023

10

慈城普迪学校

迁建

2024

11

慈城新城九年制学校

新建

2024

12

洪塘第二中学

新建

2024

13

新孔浦中学

扩建

2025

14

姚江新区第二学校

新建

2026

15

荪湖学校

新建

2026

16

湖心学校

新建

2026

17

康桥路西侧配套小学

新建

2026

18

洋市配套学校

新建

2026

3.校校竞合推动优质发展

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机制,创新建立校长奖励金,深化共性化的目标考核、发展性的项目化评价、过程性的第三方检查,分类运用考核结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优化“从起点看发展”激励评价机制,分层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形成竞合共赢、优优与共的发展格局。推进义务教育新时代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和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确保校际优质均衡系数控制在0.25左右。

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优质普惠发展,全面理顺“以区为主、街道(镇)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名园+新园”“名园+民园”等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带动幼儿园等级提升,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0%。

4.信息化组合赋能教育创新

大力推进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新基建工程,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夯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保障。深化课堂教学变革,构建基于5G、WiFi6、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共享等新技术的互动教育教学系统,促进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同步课堂”、“江北直播课”、“网络研修”形成贴合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长效发展模式,创建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推动管理数字化转型,开发服务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大数据平台,探索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文明校园建设等深度融合的新环境新模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动全覆盖,将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

专栏1:实施江北区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到2023年,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14%。等级幼儿园覆盖例保持在100%,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90%左右,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6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97%左右,满足适龄幼儿“入好园”的需求。

专栏2:探索未来学校办学模式

配合城市开发建设,探索符合未来都市窗口、未来城市标杆定位的未来学校发展模式。

专栏3:教育共同体建设

推进“名园+新园”“名园+民园” 模式,形成江北中心幼儿园、甬港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祥星幼儿园、槐树幼儿园、东方幼儿园、绿梅幼儿园、怡江幼儿园、倡棋幼儿园、甬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庄桥街道中心幼儿园、洪塘街道中心幼儿园、前江街道中心幼儿园、慈城镇中心幼儿园、慈城镇实验幼儿园、阳光艺术幼儿园等16个教育集团;逐步实现义务教育新时代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和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专栏4:数字赋能510行动

创建10所优秀网络空间应用学校,打造10个精品远距同步互动课堂,组建10个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10名教育信息化应用名讲师,建成10个省级优秀网络同步课程。

专栏5:江北校友帮江北

全面排摸江北校友资源,建立联络通道,加强联系,适时举办江北世界校友大会,宣传江北发展成就,吸引广大校友服务江北新发展。

(四)优策清和,推进服务能级提升、治理优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强化督导问效。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着力增强教育社会参与度、社会认可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管理格局,构建具有江北特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化综合治理体系,推动管理出效,为服务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美的教育生态。

1.突出党建引领

完善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强化对教育工作的全局引领与顶层设计。推进和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党组织建设。坚决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制,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完善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教育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优化智慧党建平台,升级教育党建“一岗一日一课一网一室一帮一评”制度规范。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和“党建强、教育强”的双向考核机制,开展“支部争优、学校建强”选树工程。推进清廉校园建设,深化“清廉教育16条”,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把学校建设成立德树人的“绿水青山”。

2.优化评价体系

以办“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导向,制定以“校长领导力、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办学满意度”6维度的“江北区优质学校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应用的正向引导功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提升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专业性、过程的高效性、服务的精准性。深化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引领,推动教育管理与政务服务高标准、高起点发展,并向系统内部延伸。落实教师资格、职称和民办学校审批等“一件事”改革,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公众参与的校外培训机构纠纷问题“一件事”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入学网报事项,探索具有江北特色的报名前指导和报名后追踪的全程服务模式,优化区域招生政策,助力引才留才。

4.营造和谐生态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和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开拓与整合,深化学校与社会的常态化互通协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习资源、活动资源、体艺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校特色化发展创造更有支持力的资源保障。统筹发展公民办教育,支持与规范并举,提升民办教育内涵特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民办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平台,探索健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执法机制,规范培训机构市场秩序。

专栏1:清廉校园建设

围绕江北区“清廉校园建设16条”,制定清廉学校评价标准,对清廉教育开展情况实施认定和验收。打造“廉洁清明的政风,清廉干净的校风,高洁清正的教风和纯洁清新的学风”的清廉文化,积极培育清廉教育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专栏2:更富动能的教育评价优化策略

以办“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为指向,制订“校长领导力、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办学满意度”六个维度评价体系:

校长领导力指数标准:愿景与规划领导、课程与教学领导、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自我领导与管理。

教师队伍指数标准:专业素养、专业发展绩效、专业发展支持。

学生发展指数标准: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审美修养水平、劳动素养与能力水平。

课程与教学指数标准: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理解与实施、课程监测与评价。

校园文化指数标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办学满意度指数标准:学生、教师、家长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