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领域政务公开案例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北侧危旧房改造项目

一、项目背景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北侧危旧房改造项目是江北区于2017年7月启动的一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该项目位于文教街道文教路86弄1-5号,征收范围东至新海景花园(不含)、西至原金丰宾馆(不含)、南至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不含)、北至银行干校(不含),共涉及60户居民,征收房屋总建筑面积约0.4万平方米。

该区域房屋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缺少相关公共设施等问题,项目启动不仅能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也能同步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是个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但是由于房屋面积小,补偿总额不高,而项目启动前紧邻的海田南侧地块出让价格又高于预期,让居民担心征拆后难以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同时早年拆迁留下的“早签吃亏,晚签受益”印象,让居民们顾虑较多。

二、工作做法

(一)细致调查,渗透宣传,重视民情去化“不解”

在项目前期做好摸底工作,掌握被征收人的家庭人员、产权情况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分类梳理进行预判和风险评估,摸清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

一方面现场设点,开展政策宣讲、答疑解惑等工作。特别是针对易造成群众误解的法规政策条款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解剖,更结合实际融入解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政策、流程介绍通透;另一方面上门入户,将装有服务手册、扇子和纸巾盒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用品分发给居民。并依托“众乐乐志愿者联盟服务站”、 “扩音器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伍,从情绪疏导、案例详解、提供对策等方面入手,不定期向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和意愿不强的居民讲解政策,对重点对象进行结对帮扶,有效保障了被征收人知情权,也为其表达真实意愿奠定了基础。

(二)畅通表达,充分沟通,民主决策去化“不信”

虽然政府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但最终拆不拆,取决于被征收人自己的意愿;方案怎么定,还是被征收人说了算。为此,街道和区房征办联合畅通渠道,通过健全网上接访平台、分类设置现场咨询点等,建立方便快捷的利益表达通道,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堵”不“避”,不“拖”不“压”,使被征收人诉求有地方反映、问题有地方解答、矛盾有地方处理,将群众不相信、不认可的情绪化解在前。

在意愿征询和评估机构选取的投票阶段,邀请居民代表作监督,看到每户被征收人的真实投票。而为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居民投票是交由公证处现场开箱的,同时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等同时在场,以确保了投票内容真实、计票过程有效。最终该项目意愿征询环节同意率达95.4%,顺利过了90%的项目启动线。

在该项目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间,有些比较心切的居民已经在其他地方看好了房子,准备付定金了;但也有部分居民考虑到个人的家庭因素,不想搬迁;还有的表示预评估价格没有达成她们的心理价格。在收到意见后,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居民进行地毯式走访,充分了解其真实情况,并召集全体被征收人召开情况通报会,详细讲解项目启动原因、周边项目情况和补偿安置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后,按政策规定召开补偿方案听证会。由于前期的充分沟通,听证会和谐有序,房屋征收决定随即顺利作出。

(三)规范操作,结果透明,理顺民心去化“不服”

全省率先推行征收协议“网签制”,利用系统程序形成统一的协议样式,工作人员在录入被征收人、被征收房屋及评估结果等信息后,系统自动计算政策性补偿金额,并由系统对应分配每户的唯一协议编号;在确认后实行“网上备案、网上公开”同步走,形成层级审核、多方监督的“三上网”模式。该做法以信息化运作有效消除了信息供需差,充分打消了群众疑虑;同时给予被征收人和社会各方充分的监督权,最大程度地限制人为操作的随意性,有效避免了暗箱操作,对实现以公开促公平、以监督促廉洁起到了积极作用。

充分考虑被征收人可能产生“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在房屋征收过程中,创新启用“一屏、一网、一图、一栏”公开平台,使被征收人可便捷获取征收补偿方案、项目动态进展、征收范围内每户的房屋概况、补偿结果等信息。被征收户只要刷一下身份证,点一下现场签约点的电子触摸屏,“其他人补偿价格多少?”“他们得到了多少安置面积?”等问题的答案就会呈现在眼前。“调查结果、评估结果、补偿结果”等征收补偿信息的全公开,相当于揭开了房屋征收的最后一张“底牌”,邻里之间可以互相对比、相互监督,一切在透明下执行,一切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清。

同时对征拆干部来说这也是一种“倒逼机制”,确保征收全过程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横向做到一碗水端平,纵向做到一竿子到底,特别是对于临近期限仍未签约的被征收人更是坚决不开口子。在签约的最后几天,属地街道一方面继续进行情绪疏导和思想动员,另一方面由区征收办提前做好征收补偿决定预案,向其明确利弊,告知其未及时签约的经济损失和将要面临的司法强制程序,并明确不会向要挟公共利益的人妥协,促使其打消侥幸心理,如期签约。

(四)暖心帮扶,以情促迁,关注民生去化“不便”

规范操作、阳光公开让征拆工作顺利开展,而人性化的服务则是项目圆满收官的催化剂。针对居民在征拆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找房源难不难、首付款够不够、搬迁(签约)期限合不合理”等问题,江北区想群众所想,提前谋划,主动设法解决群众现实需求。

为了让居民更便于了解安置方式,街道拆迁办实地踩点,将手上的户型图与实地面积、套型进行核对,保证安置房房源的信息准确。同时,还提前为每户做好了货币安置及调产安置的测算,通过表格方式列明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和选择调产安置的安置不同套型房源需结算的差价等,便于被征收人一目了然地对比,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让居民大呼细心、贴心。

另外,建立“家门口”服务机制,将购房、租房、搬家、贷款办理、理财等居民关注和关心的事务服务直接引入居民家门口,邀请评估机构、房产中介、银行、物业等5家组织在现场设点。对于选择货币安置又不急于购房的,现场安排银行理财顾问及时提供理财服务;需要购买房屋的,房产中介可直接现场介绍房源信息,提供购房租房手续办理等。对于选择安置房源的,参照售楼图册制作安置房源区位图、套型图,明示不同户型结构,让旧屋换新房提前“看得到”。并安排专门人员讲解,方便居民详细了解安置房源的情况,减少老年居民来回奔波的劳苦。

三、主要成效

“决策民主、操作规范、结果透明”的阳光征收有效去化了被征收人的“不解、不信、不服、不便”,实现了“改造意愿高、工作效率高、公众评价高”的良好工作局面。该项目从开始签约到项目生效仅仅2天时间,刷新了宁波棚改网签生效的新纪录;并在签约期限内实现了100%签约,从签约到收官仅用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