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4060760X/2019-01443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
发布机构: | 江北区经信局 | 成文日期: | 2019-01-23 |
近年来,我区将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成效卓著。但江北区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要素紧缺是制约我区都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存量土地变发展增量”的理念,自2011年开展低产地改造提升工作以来,我区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近3200亩,现就我区促进土地要素资源高效利用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江北区促进土地要素资源高效利用举措
面对日益严峻的转型提质压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要素资源高效利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用足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了“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组合拳模式:
(一)挥好“指挥棒”,实施低效闲置资源再利用,引领都市工业创新发展。
明确将全力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现有工业聚集区内,不鼓励退二进三,积极谋划存量土地变发展增量。与此同时,我区先后制订出台《江北区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实施方案》和《江北区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原有低产地改造政策基础上大胆突破,对项目审批、政策扶持、利用评价、使用监管等,全面引入“质量评价”和“正负清单”,在三十强评比等方面充分体现亩产效益导向。同时坚持边试点边完善、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有吸引力、可操作性的存量土地盘活办法。
(二)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腾挪发展空间。
创新“低散乱”整治工作思路,出台《江北区落后产能淘汰和四无企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重点区块腾退整治工作机制。根据“低散乱”企业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分为一般整治类和重点整治类。一般整治类由街道、镇、工业区自行整治;重点整治类由经信局牵头,采取环保、安监、城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整治,进一步深化了“八颗公章”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保障“低散乱”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其中,裘市大河两侧的整治通过联合执法、集体约谈等措施要求企业限期搬离或整改,完成65家“低散乱”企业的拆违淘汰;原天荣薄板区块通过落后产能淘汰和四无问题企业清退,成功引入万科集团,未来将打造宁波江北科创产业园;洪塘工业B区整治通过打造洪塘西路时尚文化街区项目,完成21家企业的整治淘汰,推动传统工业生产制造区域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腾笼换鸟”。18年五月,区经信局牵头对全区C、D类共计53家高耗能低端发展企业实施有序用电,限电停产,有效推进低端发展企业的倒逼清退,为下一步优质项目招引提供用地、用能空间。2018年全年我区针对各工业集聚区重点“低散乱”企业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二十余次,腾出低效用地亩数1071亩,累计整治低散乱及落后产能企业(作坊)717家。
(三)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企业分类综合评价。
一是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出台《江北区深化工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方案》。18年多次召开“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相关会议,建立实地回访机制,实现全区规上企业“一企一单”2次全面覆盖,对重点企业、总得分提升明显和单项指标提升较快企业实地回访。二是加大亩均改革宣传,积极梳理典型。金田铜业、柯力传感、三星智能电气等企业亩均效益提升方法作为省市典型推广,5篇国家级、省级媒体把我区作为地方性“亩均论英雄”带动产业跨越提升的典型案例报道,9篇经验做法在《宁波日报》上宣传。广东佛山高明区、河北工信厅等多家单位来我区考察学习亩均改革经验。三是提前启动工业用地排摸。建立详细的工业企业用地情况“一企一档案”,掌握全区工业“家底”,为明年更加精准做好“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打好扎实基础。
(四)开展空间资源利用提升专项行动,破解疑难问题项目。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由发改、经信局、国土牵头推进空间资源利用提升行动,摸清企业用地效益,包案清理低效用地。各责任单位对照攻坚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优质项目推介、协调企业主体迁移等事宜,切实推动盈旺通信、恒欣五金等疑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慈城镇依托奥克斯电力,积极引进供应链型企业宁波高越电力有限公司,将原江北恒欣五金加工厂低效闲置用地重新盘活。2018年全年,推动36个攻坚项目提前完成盘活目标,工业空间资源优化盘活达到52.9万平方米,完成率超过94%。
(五)推进都市工业增容调绿,助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
积极推进落实都市工业厂房增容调绿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压缩绿化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或在原有建设用地上通过加层改造改建等途径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增加发展空间。区经信局推进并落实52个都市工业厂房增容调绿项目上会和实施,建成后预计可新增都市工业空间61万平方米。为进一步解决一次开发后形成的空间扁平化、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全区瞄准“楼宇高层化”的目标,积极探索和推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以柯力等优势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同时为满足柯力物联网产业园持续发展需求,确保产业园后续发展空间,借助宁波市列入国家土地二级市场试点的机遇,引导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自有资金,加快推进柯力物联网大厦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形成了以柯力物联网大厦、亚虎大创园研发车间大楼、盈力智慧城市中心等7个都市工业楼宇为代表的自我提升开发模式和以万科特色产业园为代表的低效企业合作提升开发模式,共同推进江北都市工业楼宇高层化发展。
(六)落实政策扶持,推动低效闲置资源向优势企业流转
鼓励优势企业通过租赁、并购、司法拍卖等途径提升低效闲置用地产出,引导区内优势企业租赁消化低产地企业存量闲置低效厂房,优势企业新租赁1000平米以上低效闲置工业厂房用作生产的,在租赁续存期间三年内给予每月每平方米3元的租金补助。2018年区经信局联合区财政局共验收优势企业租赁闲置低效厂房项目14个,兑现厂房租金补贴400余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土地要素资源高效利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发展、城市规划、财税金融等多方面政策的综合运用。需从全区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系统部署,尤其是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联合执法等全方位引导和布局。
(一)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土地要素资源高效利用
启动《江北区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实施方案》修订工作,重点加大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低效闲置土地资源的补贴力度,弥补低效闲置土地二手交易中较高的地价、税费等。同时,起草《江北区存量工业用地管理实施办法》,针对存量工业用地房屋用途改变、用地公司股权(结构)变更登记、用地房地产权属变更、转移登记以及用地房屋出租等四方面,建立工业用地的联动监管机制,杜绝工业用地私下无序转让、炒卖及擅自改变土地房屋用途行为,鼓励存量工业用地房屋原权利人引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
(二)实施“千亩百亿”工程,倒逼腾退发展空间
以“低质低效、高危高耗能”集聚区块为重点。按照低小散及落后产能淘汰提升方案,落实重点区块整治淘汰任务,实施深层翻耕,提升工业质量。一是开展深入排摸,摸清问题底数。以“四无”问题、亩均税收低下、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的落后产能基础上,以乡镇工业集聚区、老镇区内、重点发展农旅区块、主要干道和区级河道两侧为重点,以街道全面排查结合部门随机暗访抽查的形式全面摸清辖区内落后产能的底数。二是多措并进,确保整治到位。首先积极推进“八颗公章”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深化倒逼手段。各部门加大集中整治、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有效树立执法权威。同时将差别电价、有序用电等用能倒逼机制长效深化,探索研究C、D 类企业禁货、限制信贷等倒逼手段,提高C、D 类企业用能、用地等生产成本,形成强有力的倒逼“组合拳”。其次树立综合整治意识,将落后产能淘汰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全区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三)立足特色产业,强化规划引领
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匹配。按照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思路,对全区特色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各街道(镇)、工业区的功能定位,拉高标杆,长远谋划,防止“二次低效”。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引领,以工业区天荣薄板区块和洪塘西路区块为样板,树立招商项目先行引领的意识。提前谋划招商工作,按都市工业发展的要求,招引优质高效的新项目。二是“疏”导入园,创建小微精品园区。总结孔浦街道8号公园、洪塘西路时尚文化街区等小微园区建设经验,积极谋划“园中园”模式与集聚区、特色小镇等融合发展,打造小微特色产业园。结合各涉农街道、镇、工业区产业发展发展实际,突出主导产业积极谋划产业链招引,按行业和产业链,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集聚,鼓励支持慈城镇以奥克斯电力供应链产业园为试点,逐步提升私营工业城产出效益;庄桥以电力产业园为重点,深化“腾笼换鸟”,推动区域发展转型升级。
(四)探索都市工业地产发展路径,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梳理总结已上会的都市工业厂房增容调绿项目和都市工业楼宇项目,督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打破原有围墙、界限,整合片区低效闲置厂房,统筹规划,推进连片开发,积极探索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都市工业地产发展路径,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市工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加强都市工业增容调绿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优化都市工业增容调绿操作细则,严格把关项目申报等各环节。一是明确拟实施都市工业增容调绿项目必须在申报时提出完整的申请报告(包括项目主要建筑指标、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投入产出等内容);二是过会项目在实施前,需与属地街道签订投资协议,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引进产业和预期效果。三是项目过会一年内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取消实施资格;项目竣工后,如未按约定履行产业准入,将取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奖励以及区内面上相关工业政策扶持。四是加快出台都市工业楼宇租金补助方案,进一步强化产业准入和业态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