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醉经阁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7-02-13 08:00浏览次数:

  从外通往醉经阁是一条长长的弄堂。日本人侵略慈城时,曾有几个鬼子走进长弄堂,去醉经阁。据说是个阴雨天,“嘎噔、嘎噔”,当鬼子的皮靴与青石板的摩擦声回荡于长弄堂时,那脚步声与回荡声虚化为一种怪异之声,加上光线阴森,硬是把日本鬼子吓得退出了长弄堂……孰料,后来醉经阁的不肖子孙,竟里应外合,引贼入阁,昼掏古版,夜行偷窃。藏书楼书散阁空……
  笔者在慈城做田野调查时,曾听说过有关醉经阁藏书楼的诸多故事。
  醉经阁之宝
  醉经阁是慈城冯家的藏书楼,其主人冯云濠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高中举人。4年后,冯云濠的藏书楼胜景入画(见上图)。地方文献对冯氏藏书楼有如下的记载:“幼颖悟,五岁丧父,哀痛若成人,长而才识过人。家素封,好行善事。咸丰间军兴,筹防助饷,先后捐银二十万两,累敘至候补道赏戴花翎,尝于所居构醉经阁。”
  慈城民间传说醉经阁为皇帝恩建,依据不足,不过现存于慈城孔庙的《滋蕙堂法帖》石刻,原是醉经阁所藏的一宝。据说,浙江巡抚曾恒德博学尤好金石书法,曾花费二万两纹银收集名人书法真迹及精工刻石百方,拟碑传世,后因动用库银削官下狱。其子为救父,向慈城冯氏借银垫补。曾恒德出狱不久病亡,曾家子孙无力偿还借银,就以百方石刻抵数还款。冯氏族人便将《滋蕙堂法帖》石刻嵌入醉经阁的两壁。潮起潮落百余年,如今醉经阁已毁,只剩故事在慈城当地流传,而《滋蕙堂法帖》石刻仍存,尚能见到数十方石刻,如苏东坡与米芾的真迹,镌刻精美,拓本极为清晰。2002年,作家、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因六十甲子省亲来到慈城,家乡人赠其慈城礼品之一即是一套《滋蕙堂法帖》拓本。
  众所周知,藏书楼终究以藏书而闻名。民国年间,《时事公报》称醉经阁为与范氏天一阁齐名的宁波三大藏书楼之一。这种说法在民国25年(1936年)贵阳举办的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展览会有三件展品引人瞩目,其一是《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为原稿本,“采摭之富,与黄氏原著相埒”;其二是《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为传抄本。这两件藏品皆是冯云濠中举三年后,与王梓材一起整理刊印完成的。《宋元学案》是黄宗羲继《明儒学案》之后撰写的学术史著作,没完成即去世,后其儿黄百家、著名史学家全祖望续撰皆未完成。冯云濠从黄的弟子卢镐之孙卢杰处获得稿本,即与鄞县的王梓材共同校定,醉经阁由此名闻于学术界。展览会上还有一件展品是九峰旧庐送展的成化刻本《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这套七十七卷刻本因盖有冯氏醉经阁的藏书印,使人识得原来是慈城冯氏的旧藏,同时也让藏书界同仁明白,此展之前,醉经阁已发生了数次窃书惨案。其中较大且有文字记载的两次窃案分别发生于1920年与1935年,正是这两起窃书案,导致醉经阁5万卷藏书仅存107种5500余本。
  窃书案之谜
  醉经阁四周砌有高耸的风火墙,与宅第相隔,后有月池。1946年6月,县城隍庙警察局弹药库发生爆炸,轰穿邻舍墙壁,大火融融延烧至冯氏前新屋宝记几户,然醉经阁完好无损。如此固若金汤的藏书楼,为何连连失窃呢?笔者在宁波档案馆翻阅了近代宁波旧报刊上关于醉经阁窃书案的连续报道,终于获悉了窃书案之谜的答案,醉经阁的前世今生亦由此水落石出。
  《藏书被窃》(《时事公报》1920年7月21日):慈溪冯氏醉经阁藏书楼为宁波三大藏书楼之一,其所藏之书半系宋明版本,每年除夏日曝晒一次外,平时不准闲人登楼,此次不知如何被业古董者潜入楼中将宋板大书四十二部出运至贵阳售于某书局,得价银二万元,前日因分赃不平,互相攻吁,致被楼主人得悉,即联名禀县请究。
  《失书案定期传讯》(《时事公报》1920年8月10日):兹闻窃贼蒋高明获案后供是书卖与宁波三礼堂、三余堂两家等。
  《藏书被窃又一说》(《时事公报》1920年8月13日):兹探悉蒋高明自被城区警所送县研讯之后,高明刁狡异常,于窃取之书售与掮客金某一层虽叠经审究,坚不承认。查本案初因冯智先债台高筑将父遗书籍售与高明,并谈及醉经楼藏书之富。
  15年后发生的醉经阁书案更加荒唐,居然由房长冯葵仙与书贾里应外合实施。当时的报道如下:
  《醉经阁珍籍私运出境截获后》:前日(十九)深夜,发觉被人偷贩运沪、经县政府途中截获各节,于前日(二十)深夜又偕同第一科长钱祖绶,率同长警多人,驰往该阁实地查勘,至冯宅醉经阁上,检点藏书,共三十余大橱、二十余口已被搬一空,十余橱中所藏书籍,亦已多凌乱,即命带去警士,妥加整理,一一加封毕,又在另一空屋内查获整捆书籍四大件,零有一千余本,似为将来私卖之地者,李秘书当将零书一千余本藏入橱内加封,整捆四大件,带回县府,与截获之大批表本,一并封存云。
  慈溪冯氏醉经阁藏书丰富,版本珍贵,与宁波范氏天一阁,为浙东有数之藏书楼。前夜(十九日)竟发现有人将阁中珍偷贩运沪,售与日人,经县政府中途截获,亟录详情如次。
  组保管会 尚未实行 民国廿年六月间,县长成应举,鉴于该阁藏书多宋刊元刻,颇称丰富,珍贵之本,以有为海内所稀有著,近以冯氏一二子弟,有受书贾诱惑,私将藏书变卖者,大好图籍流入异域,殊为可惜。曾发起组织冯氏醉经阁图书保护委员会,提经第三届全县行政会议通过,嗣以冯氏代表迄未举出,因循至今,尚未实现。
  偷贩装运 幸经截获 十九日晚间,县政府秘书李光乐据人密报,有江苏吴县人书贾李劲庵、杨彭龄等,偷贩醉经阁图籍,已成交待运,立饬车站轮埠警丁,守候查截,一面复派警长程炳南率同干警至该阁拘人截书,至则果见书籍十余大包,已经装就,正待挑运,有二书贾在旁指点,遂带人到案,一面派警监视截获书籍,李秘书连夜开庭讯问。
  午夜开庭 审问详情 李劲庵供称,四十三岁吴县人,向业书贾,近次向冯氏醉经阁购书,系城中大关圣殿附近周永兴铜锡店介绍,共计购去九十八部、五千五百余本,计正价1080元,零星开销亦数百元,内中书籍,略如二十四史,七百二十一本少三十六,通志堂经解四百九十六本,少五本,以及资治通鉴等等,均为同、殿版,次传杨彭龄,供年四十二岁,此事全由劲庵接洽就绪,现冯氏醉经阁书籍,尚留二千余本,此次冯氏出卖醉经阁书籍,系出于四房公意,主卖人为房长冯葵仙。
  保护文献 决予收买 此时,李秘书已派程巡长将书截回送县,计十一大包、三叠,当庭加封。已而房长冯葵仙以及介绍卖书人南山嫂,亦均传到。冯称卖买出自四房公意,本人不能做主。南山嫂亦认介绍是实。秘书以此次偷买珍籍,全系南山嫂所拉拢,即谕发押,冯葵仙,吴书贾二,均交保出外。又以九十余部、五千五百余本之珍籍,其价决不止,以栖财力及本县热心保护乡邦文献者之多,决不肯坐视运往外埠,沦于异域,决函旅沪殷绅,筹款收买,到此次截获书籍细目,待合同县党部教育局等机关共同拆查,又截此今日(二十)发稿时,县府正着手筹款收买,已有裘昌如认捐一百元正。(《时事公报》1935年4月21日)
  此外,笔者还找到《醉经阁藏书之后善问题》的报道,其中提到:“邀集冯氏后裔,地方士绅,整理阁中现有图籍,共商妥适保存办法,盖为慈城县政府,尤切重要之工作也。”可见,当时醉经阁窃书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藏书楼再生
  翌年,醉经阁珍籍由抹云楼价买收藏,这对醉经阁来说,犹如再生。醉经阁的前世有故事,其藏书楼的再生亦有细节,这些细节由抹云楼主人秦润卿先生的日记一一记录。
  1936年1月3日,晴。商售醉经阁存书。半年后的7月24日(晴)。抹云楼承买醉经书籍,先送来两千册,整理晒之。过了两天(晴),(又)整理书籍半天,醉经阁又来书四千余件,非一星期不能整齐,惟书橱新做既不及,冯氏意见分歧,未允价卖,殊一难事也。
  继此后的27日(晴)。请干欐卿、钱炳南等整理书籍,向醉经阁借书橱八口。
  同年8月6日(晴)。冯葵仙到抹云楼参观。冯葵仙为1935年窃书案的主卖人,不知其是否羞惭……至这年的11月,抹云楼再次收买醉经阁残书198本,这次已无善本也。连初窃的醉经阁文粹终得有一归宿也。
  新世纪初,任继愈主编的《中国藏书楼》中,醉经阁再次名列其中,这便是醉经阁的今生影响。
  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了《清嘉庆间张氏照旷阁刊本》,此善本的钤印为“五桥珍藏”“慈溪冯氏醉经阁图籍”。此前的2008年12月16日人民网上发了一条消息,题为“清嘉庆刻本《周官新义》:记王安石的变法理想”。据载,《周官新义》,清嘉庆间张海鹏刻《墨海金壶》本,半页11行,行23字。首有扉页,卷前有《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和王安石原序……此本系《墨海金壶》丛书一种,钤有“五桥珍藏”“慈溪冯氏醉经阁图籍”二印,系清道光间藏书家冯云濠旧藏之本。仅此两条消息,足见醉经阁的影响于今不绝。
  此外,宁波天一阁现藏的《伏跗室藏书目录》,为藏书家冯孟颛抄编本,这卷藏书目录所录的(宋)赵蕃《乾道稿》(二卷一册),系武英殿聚珍版本,书盖有“五桥珍藏”“慈溪冯氏醉经阁图籍”二印;唐陆羽撰的《原本茶经》(三卷)系雍正乙卯寿椿堂续茶经本,亦盖有“慈溪耕余楼藏冯君辨斋藏书印”。
  如果通过天一阁、浙江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来讲述醉经阁的珍藏故事,说不定更为精彩呢。

作者: 柳风
信息来源: 社保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