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80425789/2016-02259 | ||
文件字号: | 北区交〔2016〕41号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服务对象: | 无特定对象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区住建局 | 成文日期: | 2016-11-02 |
江北区公路管理段:
你段关于《关于要求批复彩云路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请示》(北区公【2016】56号)已收悉,根据江北区发展与改革局《关于同意彩云路公路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复函》(北区发改基【2016】91号)确定的工程规模、技术标准、总投资和工期,并结合施工图专家审查专家组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彩云路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基本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文件已参考了初设批复意见,并按照专家组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设计文件和基础资料较齐全,图表较规范,施工图设计深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同意修改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作为工程实施的依据。
二、路线走向及规模
本工程起点位于慈城东入口道路与现状彩云路交叉口,路线由西向东,穿过将官岭隧道,途径慈湖人家,穿越农田山谷和原保荪线,终点顺接于鞍前线起点处(桩号K0+000)。路线全长4.86km,其中新建段(包括扩建)2.868km,老路维修利用段1.992km,道路宽24m。沿线交叉7处,桥梁4座(新建1座,利用3座),隧道(维修利用)1处,同时配套建设雨、污水管、给水管、路灯及环卫设施,新建路段红线外侧设置5~15m绿化带。
三、设计依据及标准
新建路段: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一级公路的标准执行,并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设计速度:60km/h;设计荷载: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桥涵公路-Ⅰ级;建筑限界高:机动车道为5.0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为2.5m;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老路维修路段:建设标准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四、原则同意建设内容
4.1横断面布置
新建路段,K1+801~K3+837和K4+193~K5+025,路基宽24米,标准断面布置为2×[2.0m(人行道)+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 +3.0m中央分隔带,红线外两侧各设置5~15m绿化带。
老路维修路段共有4个断面,具体如下:
1)K0+165~K0+625路段(慈城东入口道路以东至将官岭隧道以东120m):路基宽24米,标准断面布置为2×[2.5m(人行道)+3.75m(非机动车道)+3.5m(行车道)+0.5m(路缘带)] +3.5m中央分隔带。
2)K0+625~K0+930 (将官岭隧道以东120m至慈孝大道):路基宽26米,标准断面布置为2×[3.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3.5m(行车道)+0.5m(路缘带)] +4.0m中央分隔带。
3)K0+930~K1+801(慈孝大道至义山路):路基宽24米,标准断面布置为2×[3.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3.0m(行车道)+3.25m(行车道)] +0.5m隔离栏。
4)K3+837~K4+193(环湖西路至荪湖大道):路基宽24米,标准断面布置为2×[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3.5m(行车道)+0.5m(路缘带)] +3.0m中央分隔带。
4.2路面结构
一般路基填筑材料为塘渣,K3+600~K3+837路段已建塘渣路基予以利用;一般路段不进行深层软基处理,桥头软基处理采用沉管灌注桩+钢塑格栅,填河段以及填塘段清淤换填;挖方路基、边坡防护采用TBS厚层基材护坡。
新建路段路面结构:
1)行车道路面结构为 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SBS I-D)上面层+粘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SBS I-D)中面层+粘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透封层+3×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90cm塘渣。
2)南侧人行道采用暗红色强固透水混凝土铺装,北侧人行道采用花岗岩铺装。
老路维修段路面结构:病害处治后加铺2cm超薄磨耗层;K1+401~K1+801路段维持现状;对破损的人行道进行修复。
桥头接坡:1号、4号桥桥头纵坡进行调整,加铺沥青砼。
4.3排水工程
已建路段排水系统予以利用,新建路段排水工程按规划实施,具体包括雨水和污水。
雨水管埋设在北侧机动车道下,主管管径为D500~D1000,雨水就近接入附近河道或已建雨水系统;污水管主管埋设在南侧机动车道下,主管管径为D300~D400,根据污水管埋置深度以及地质条件,采用开挖或拖拉施工,污水分段排入荪湖大道、慈孝大道污水系统。
4.4桥涵工程
全线共有桥梁4座,其中3座为已建桥梁,1座为新建桥梁。在所经过的排水沟及渠道上单独设置排水及灌溉圆管涵7道, 1-4m钢筋混凝土箱涵2道。
对K0+978.8处1号桥、K1+455.5处2号桥和K4+063.8处4号桥进行利用,维持原设计荷载不变,并进行30t限载;K2+484.8处3号桥为新建桥梁,采用3-10m简支梁桥,桥梁标准横断面同道路,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台,单排Φ100cm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60cm厚C4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4.5隧道工程
本工程主要针对隧道洞口渗漏水、隧道裂缝、隧道路面、隧道装饰、隧道消防六方面进行改造。
隧道洞口渗漏水:疏通隧道洞口排水系统,坑槽采用C30砼进行回填;清除现状隧道明洞上部砂浆抹面,采用M20水泥砂浆重新抹面,若排水卷材有破损、老化现象,则更换防水卷材;疏通隧道东口顶部截水沟。
隧道裂缝:采用高压化学注浆加固堵漏法。
隧道路面:洞外路面、隧道路面均加铺2cm厚超薄磨耗层。
隧道装饰:侧墙采用亚光瓷砖,瓷砖饰面高度为2.5m(人行道平面算起);隧道拱部采用蓝色乳胶涂料进行装饰。
隧道消防:每个消防洞室内添加两具灭火器。
突起路标:在隧道内增设突起路标。
4.6路线交叉
沿线与慈城东入口道路、慈孝大道、义山路、甬湖线、环湖西路、荪湖大道和鞍前线等7处交叉,不改变被交叉道路的等级,根据规划对慈孝大道、义山路、荪湖大道等路口进行渠化设计,渠化加宽宽度为3.0~3.5m。
4.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安全设施:交叉口设置信号灯、监控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禁令标志、指路标志。
2)照明:已建路灯(慈城东入口道路至义山路路段)予以更换,采用单挑路灯,布置于现状路灯位置,并利用原人行道下现状电缆线;新建路段采用双挑路灯,中心对称布置于中央分隔带,间距按35米。
3)数字公路:设置固定视频监控6处,交通流量检测站2处,LED可变情报站2处,治超点1处。
4)公交站:沿线设置公交站12座。
5)地下管线设施,按规划断面布设电力、燃气、综合通信和给水管道。全线敷设了10KV电力管道、DN300-DN500给水管、DN150燃气管道以及8孔综合通信管道。
4.8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对3m中央分隔带及两侧各5~15m宽绿化带进行绿化设计,其中北侧绿化带设置2.5m的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的路面结构为:无色透明密封面层+4cm厚暗红色强固透水混凝土层+8cm厚水泥本色强固透水混凝土层+10cm碎石垫层+30cm塘渣垫层。
4.9其他工程
1)改河1处:位于3号桥处,新建河坎挡墙采用浆砌片石墙身,C25砼+小方桩基础,规划湖塘河宽20 m,河底标高控制-1.87m。
2)改沟渠:对沿线原有水渠进行改移,共4处。
4.10标准化施工
本项目施工执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包括工地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五、原则同意设计单位提出该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请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工作,做好服务。
六、原则同意设计单位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总造价2198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0442万元)。
七、请建设单位做好该工程下阶段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选择施工、监理单位,组织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并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施工期的服务工作,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建成。
八、各参建单位要严格按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作重大修改或变动,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彩云路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册)(附件详见文件下载)
2.主体工程施工图审查意见(签到单、专家组名单、专家组意见)
3.绿化专项施工图审查意见(签到单、专家组名单、专家组意见)
江北区交通运输局
2016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