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状元“正名”

发布时间:2015-07-06 08:00浏览次数:

  慈城镇民族路18号,是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状元姚涞的故居。姚涞的父亲姚镆,历任六部侍郎、左都御史、太子少保等职,官居正二品,是嘉靖初年的一位朝廷重臣。姚涞中状元那年,恰巧姚镆也从延绥巡抚升任工部右侍郎,父子俩同日向皇帝谢恩,一时荣耀无比,朝野都为之轰动。
  姚涞是皇帝钦点看中的“天子门生”,自身又才华横溢,《光绪慈溪县志》称他“经学、诗学、史学为翰林院三绝”,加上他还有一位杰出的父亲,所以从当时条件看,他的仕途可谓一片光明。然而,直到嘉靖十八年姚涞去世,他的官职不过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比他父亲都还差得远。人生的价值当然不是以做官的大小来衡量的,但在当时,书生们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能做大官吗?
  姚涞有两个慈城老乡兼晚辈,官都做得比他大,他们是赵文华和袁炜。赵文华投靠首辅严嵩,做他的干儿子,官至工部尚书;袁炜是嘉靖十七年戊戌科的探花,徐阶的门生,官至内阁大学士。由于嘉靖皇帝笃信道教,酷爱写“青词”,袁炜就以“青词”邀宠,因此时人称他“青词宰相”。其实要论诗才,姚涞未必不如袁炜,但姚涞非但不以“青词”邀宠,相反还因为几次“正名”而不惜冒犯嘉靖皇帝,这就难怪他的官做不大了。
  姚涞的第一次“正名”是在嘉靖三年,也就是他中状元的第二年。原来,嘉靖皇帝继承了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皇位,因为朱厚照既没有亲儿子也没有亲兄弟,所以死后由他这个堂弟继位。当时,一帮大臣提出:按照皇统继承规制,嘉靖应该过继给朱厚照的父亲孝宗皇帝当儿子,改称这个伯父为“皇考”,同时还要改称嘉靖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叔”,这叫做“继统兼继嗣”,说这样继位才显得名正而言顺。对此,嘉靖皇帝非常不满,他要的是“继统不继嗣”,也就是只当皇帝不当干儿子。为了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另一帮大臣的支持下,嘉靖皇帝发起了“大礼议”之争。
  遗憾的是,姚涞这个“天子门生” 这一次却立场鲜明地站到了嘉靖皇帝的对立面。他和几百名大臣跪在皇宫外请愿,要求皇帝遵守礼制,这使得嘉靖暴跳如雷。结果姚涞和180余名大臣一起惨遭廷杖,下了诏狱,这一次杖责还当场打死17名大臣。后来姚涞得到赦免,嘉靖皇帝要他参与修撰《明伦大典》,这等于是要他写关于“大礼议”之争的历史决议,也等于是要他向嘉靖皇帝“认错”,但此时的姚涞仍持己见,《明史》说他“恳辞不与”,也就是抱定一个不合作的态度。皇帝这次倒没有再追究,但姚涞在皇帝心目中“天子门生”的形象恐怕已经彻底毁了。
  姚涞的第二次“正名”是在嘉靖十年。这次他写了一道著名的奏疏——《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大意是说:元朝乃异族政权,元世祖忽必烈不配做汉人的皇帝,所以在京城的帝王庙不应该再保留忽必烈的牌位。在我们今人看来,这道奏疏的实质等于是要宣布元朝统治中国不具有合法性。奏疏递上去后,礼部和皇帝的答复是:“太祖神谋睿断,必有见于此,载在祀典百余年,于兹矣,宜遵旧制,庙视如故”(《明世宗实录》)。大意是:设立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子孙们应该遵守祖制,所以没有采纳姚涞的建议。
  然而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当礼部小官陈棐再次奏言:“元以夷乱华,不宜庙祀,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这时皇帝的态度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元本胡夷,甚于五季”, 遂罢元世祖祀。
  同样的建议,换一个人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对于姚涞来说,不是“因其人而废其言”吗?也许姚涞的奏疏本身确实含有指桑骂槐的意思:人家忽必烈是外族入侵,你嘉靖皇帝是外藩继统,人家没有合法性,所以你的合法性也要受到质疑。也许姚涞上疏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却难保嘉靖皇帝和那些反对派大臣会往这方面去想,会考虑到姚涞一贯的政治立场,会怀疑他的真实用意。所以,姚涞的这一次“正名”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此外,在翰林院期间,姚涞还和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搞了一次小小的“正名”——虽然这更像是一次玩笑,却也反映了姚涞十足的书生意气。原来,文征明受人举荐来到了翰林院,由于他不是科举考试进来的,所以在翰林院里的官职级别很低,因此遭到姚涞、杨维聪等一班状元的当众羞辱,他们说:“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意思是翰林院不是画院,你文征明不过一画匠,怎么能待在翰林院里呢?——这真是有些傲慢。不过,文征明的好朋友也反唇相讥,说:“二人只会中状元,更无余物。”意思说你们这两个状元除了会考试,就没有别的本事了。这一场为翰林院“正名”的小事也许只是后人杜撰,也许文征明好友的这句话倒真的切中了状元的要害。
  综观姚涞的这三次“正名”,并没有给他带来事业上和人际关系上的成功,相反倒惹出了麻烦,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是孔孟信徒,孔夫子就是这样教他的:“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可见,按儒家的为政之道,“正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姚涞的性格可谓刚正不阿,如果遇上一个明君,也许能得到重用,就像魏征遇上唐太宗,可他偏偏遇上了一个器量狭小的嘉靖皇帝,而且这个皇帝一当就是四十多年,于是他这个状元郎就只能遗恨终天了。他的“死对头”文征明是一个长寿书法家,他的同僚严嵩、徐阶活了80多岁,他的父亲姚镆也活了70多岁,而他自己却没有活过50岁,也许这就是“天嫉英才”吧。

 

作者: 董顺德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