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留余堂

发布时间:2013-08-27 11:08浏览次数:

  慈城留余堂,冯叔吉所居。提起冯叔吉,想起竺蓉先生曾问过:“叔吉何许人也?”那是大约十年前的问题,当年只知冯岳及他的彩绘台门,也没进一步考查,夏暑读书解热,竟读出了十年之问。
  冯叔吉(字汝迪,号修吾),年二十举,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第四人,次年成进士,除泰和令,后因他为人倜傥,负大节,尤长筹划兵务,累升为湖广布政使。
  慈城冯氏是汉阳夏侯冯异的后代,徙慈城后代有名人。冯叔吉的父亲冯燮时与从兄刑部尚书冯岳、广西道监察御史冯璋齐名(叔吉的堂伯)。叔吉曾以“湖广左布政冯叔吉”条目载于《两浙名贤录》“经世济民”卷。正当他的仕途蒸蒸日上之时,父亲去世,作为家里长子的他丁忧告假回家,不料,这一回再也不复任,以他的话说,“吾二十登朝,五十归里,天佚我多矣。”留余堂正是他归里后的居所。
  留余堂,此名似有任兰生所建的同里退思园的意境,然两者是有区别的,无论是物,还是人。从物的角度看,前者仅仅是堂屋,后者却是一座园林,一个是以黑白为基调的宁波民居,一个是有山、有水,到处栽培了红花绿叶的苏州庭园;若同说建筑,亦是如此,前者是老屋新名,后者却是新园新名;从人的角度看呢,相差更远,前者是明嘉靖年间人,而后者是清朝光绪年间人,地域亦是,一隶属明州府,一隶属苏州府,虽说同是江南人,那至少也相差数百里。尽管如此,无论是留余堂还是退思园,或多或少蕴涵了进与退之间的人生思考。不是吗?冯叔吉、任兰生这两位在官场中混了大半辈子的封建官员,在不同朝代、不同地方做了一件相似的事情———闭门深思。冯叔吉在慈城,任兰生在同里,得到的是“留余堂”、“退思园”的感悟,于是冯叔吉做了一块长约六米,宽为一米的大匾,上书“留余堂”,悬挂在冯布政宅正堂上方,任兰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退思园。此后,冯叔吉似乎觉得留余堂太华丽、太喧闹,又离开留余堂,退居汶溪山,以学养士为乐,教习子孙。据记载,在他退居前后的十余年间,慈城有数十人举进士第,颇为得益的还是他的家人,儿子若吕、若舒,侄子若愚,还有他的女婿张九德先后高中进士……“天佚我多矣”,留余堂主人倍感慈水的恩德,向县学孔庙捐田27亩,以培养一邑的学子,由此冯叔吉成为倡议县学民间捐学田的第一人。
  冯叔吉以特立独行的智慧和才干,在慈城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延续,城厢千岁坊有慈邑冯布政宅,宅西厅祀其神像,时称冯氏祠,后以冯氏祠(误称忠勤祠)而载于《四明谈助》;而他撰写的《复马路议》、《重迁县治碑记》一一载入地方文献;至于义捐县学田的倡议获一邑乡贤响应,清代的慈湖、德润两书院,民国的慈湖中学堂、普迪学校,还有当代的中城小学,都是例证。
  不知留余堂今何在?不妨去布政房弄个明白。

作者: 碧水
信息来源: 宁波晚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