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白蛇传》与慈城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2-02-20 08:23浏览次数:

  主讲人:孙武军  诗人、作家,宁波电视台专题部编导,主任记者。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近百万字。诗歌曾获省优秀文学奖,电视文学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慈城老牌坊

白蛇传年画

  许仙这个人是谁?不用说,他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的男一号。其他三大传说中,也都有一个男主角,然而,无论是《孟姜女哭长城》中的范喜良、《牛郎织女》中的牛郎,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这些男人,都没有许仙这个人来得复杂而丰满。人们对这些男主角印象最深的,恐怕也是许仙。

  但凡民间传说,总有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化过程,故事与人物才能最后定型。范喜良也好,牛郎也好,梁山伯也好,他们在流传过程中,性格基本没有变化,人物形象比较固定。而许仙则大为不同。这个人从开始出现,就一直在变化不定。从南宋到清末800年间,其演化的基本脉络是从一个“天下第一负心汉”变为有情有义的真男人,而真正完成这个转变的,是他成为宁波人的那一刻开始的。

  许仙形象的演变历程

  翻开清光绪十三年杭州景文斋刻本《雷峰宝卷》,开篇后不久,许宣一出场就自我介绍道:“卑人姓许,名宣,字汉文。年方二十三岁,祖籍宁波府慈溪县人氏,从幼随父来到杭州。”

  宁波府慈溪县,就是今天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许宣,也就是后来的许仙,他原来竟是宁波慈城人!

  “白蛇传”故事,起源于源远流长的女蛇精传说。北宋初年所编的《太平广记》中,收有一篇唐人传奇叫《李黄》,说一条大白蛇精化为有“绝代之色”的“白衣之姝”迷惑李黄,最终李黄身体化成了水,“唯有头存”。这时的蛇精还是魅人杀人的恐怖妖魔,而男主人公自然是可怜的受害者了。

  明代的冯梦龙改变了这一切。他将流行于南宋的白蛇传话本编入他的平话集《警世通言》中,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里的白蛇精,已经蜕变成一位情重义长、敢作敢为的侠女,甚至还有几分幽默。但她毕竟还是妖精,最终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从故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冯梦龙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他十分喜欢白娘子这个蛇精,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摆脱人妖不可相恋的正统伦理思想和色即是空的佛教警世观念。此时的男主人公还不叫许仙而叫许宣,这个许宣,哪怕白娘子对他再好,他也不能接受一个妖精,正是他亲手将法海给他的钵盂罩在白娘子头上,后来又化缘在钵盂上砌成了七层宝塔,让白娘子千年万载不能出世。

  此后的数百年间,有关“白蛇传”的话本、曲艺、戏剧等形式的作品不下百部,许宣,或者也叫许仙,就从自私软弱的负心汉向重情重义的真男人不断变化。清乾隆三年,黄图王必刻出传奇《雷峰塔》,此剧情节与冯梦龙话本几乎完全一样。用钵盂收白蛇的虽不是许宣而改成了揭谛神,但最后他仍奉法海之命,托钵化缘,建造雷峰塔镇压白蛇。到了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改写出《雷峰塔传奇》。这部戏剧作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祭塔》等关目,成为“白蛇传”故事中最完整、最优秀的作品。后世“白蛇传”作品,多采用他的这一结构。

  方氏《雷峰塔》中的许宣,虽然延续了冯氏故事中的“负心汉”的形象,但也有了关键性的改变。冯氏小说中,许宣虽有些“善”的表现,但更多的是贪色轻信、软弱多疑、薄幸寡情、自私自利,最后还成为镇压白娘子的帮凶。而方氏《雷峰塔》中的许宣,虽引法海归家收服白娘子,但白娘子被收后,他却说道:“白氏虽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击伤情,太觉负心了些!”因此他出家为僧。方成培的这一改动,实际上为许宣向“有情郎”转变打下了基础。

  方氏《雷峰塔》中的许宣,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他也渴望真情,但又软弱、轻信、多疑,经常在理性与感情之间摇摆,正是他的这种两面性,才使他客观上成了镇压白娘子的帮凶。许宣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的形象,忠厚老实,让人可怜;软弱轻信,让人气愤。可以说,方氏《雷峰塔》中的许宣,成了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悲剧人物。

  许仙籍贯的来龙去脉

  许仙,或者说许宣这个人,从一开始就确定的,就是他漂亮的容貌。冯梦龙话本中,青青便对许宣说:“官人,娘子爱你杭州人生得好……”在众多的“白蛇传”作品中,“许仙貌美多齐整,是个风流俊俏人”,“生来的唇红齿白多雅致,眉清目秀非等闲”,“果然好一个年少郎君也,这俊美希潘宋”,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

  而许仙最不确定的,就是他的籍贯。从冯梦龙开始,几乎所有的本子中,都笼统地说他是杭州府钱塘县人,或杭州人,只因他住在杭州而已。较早的方成培本子中,第一次明确地说许宣是“严州桐庐人也”。而第二次明确说明许宣籍贯的,便是清光绪十三年杭州景文斋刻本的《雷峰宝卷》。而这次,说许宣是宁波人,说得特别确凿而有力。

  照理说,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地方的人,本无要紧。像方成培说许宣是浙江桐庐人,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知道许宣和桐庐有什么关系。但是这次有些不同,说许宣是宁波府慈溪县人,却成为许仙演变史上一个关键的结局,一个彻底的颠覆。就颇有些意思了,值得细细地琢磨一遍:为什么会说许宣是宁波人?这个宁波人许宣,又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最好的许宣?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许,一声巨响,大地震颤,耸立在西子湖畔的雷峰塔倒塌了。

  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得知消息,十分开心。在西三条寓所的“老虎尾巴”中,他欣然提笔写下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对镇压白蛇娘娘的雷峰塔的倒掉,表达出超乎寻常的欣喜。

  鲁迅儿时在家乡听祖母讲白蛇许仙的故事,他幼小的心灵中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他说法海:“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这似乎是世人对法海从未有过的批评了。但令人惊奇的是,翻开清光绪十三年的《雷峰宝卷》,里面对法海的批评,比鲁迅有过之而无不及。书中说,法海收了白娘子后,许宣的姐姐悲愤不已,她大骂法海:“妖僧呀妖僧!你起了只等妄想,我想他乃是三贞九烈之女,岂肯从你?你却枉费了这个念头!”这里的法海何止只是嫉妒,那简直是想要霸占了。

  宝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说唱文艺形式。正式命名于元末明初,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光绪十三年的《雷峰宝卷》,对法海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批判,同时,最为突出地说许宣是宁波慈城人。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不惜先后四次反复强调。第一次就是许宣一出场,就自我介绍说是祖籍宁波慈溪县人;第二次是许宣为金山寺捐檀香,在善缘簿上写道“祖籍宁波府,慈溪县人许汉文”;第三次是许宣出家后,姐姐抚养他和白娘子的儿子许梦蛟,姐姐对梦蛟说“你父祖籍宁波府,慈溪县内是家门”;第四次是许梦蛟赶考前去金山寺寻找父亲,许宣对他说“贫僧俗居宁波人,慈溪县内我家门”。

  宝卷的作者虽已无从考证,但从他对宁波府慈溪县如此强调,几乎可以肯定,他就是宁波慈城人。作为一个慈城人,这个从唐开元年间建城的古城所蕴含的浓厚文化,一定深深地浸染于他,使他无法忘怀,并处处反映在他所写下的《雷峰宝卷》之中。

  许宣,或许仙,从冯梦龙开始,身份就一直是杭州一药铺的伙计或者总管,他父亲曾开中药店。后来白娘子还助许宣在镇江开了中药店。《雷峰宝卷》中也这样说。

  慈城人开药店、做药业生意从北宋以来就十分出名。“中国药王”北京同仁堂的始祖乐良才曾是慈城走街串巷的铃医。清代慈溪人在杭州开设了著名的“张同泰”、“种德堂”等药店,“江南药王”杭州胡庆余堂的首任经理(阿大先生)一直到今天的总经理冯根生,都是慈城人。也许,自南宋流传的“白蛇传”故事,说许宣是药店的伙计或总管,并不一定是巧合。

  慈城地域文化对《白蛇传》的影响

  鲁迅先生痛恨法海,将他视为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他镇压白娘子和毁灭许仙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应该受到诅咒。但是在《雷峰宝卷》中,作者那么痛恨法海,显然不会有鲁迅那样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价值判断又是什么呢?

  慈溪县名,出自东汉大孝子董黯母慈子孝的故事。唐代慈城又出大孝子张无择,宋代出孙孝子之翰,慈城被誉为“三孝乡”。至今慈城被称为“中国慈孝之乡”,一方慈湖,闪烁着无尽的慈孝光芒。

  《雷峰宝卷》的作者作为慈城人,故乡的慈孝之风,无法不深深地影响着他。他的价值判断,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百德孝为先”,而且这种慈孝意识异常强烈。许大娘咒骂法海,就是因为他拆散了一家母子,拆散了母慈子孝,罪莫大焉。

  在所有“白蛇传”本子中,《雷峰宝卷》对于许宣儿子许梦蛟的描写是最多的。他小时就偷偷跑到雷峰塔前探望母亲,赶考前又去金山寺寻找父亲,中状元后又请求皇帝拆毁雷峰塔救出他母亲,这些都是为了突出他的孝心。他甚至说:“母子若得重相见,胜如金榜表题名。”最终法海对他说道:“今为你孝感动天,吾奉佛旨,特来放令堂出塔,与殿元公母子相逢。”

  《雷峰宝卷》的大结局,是父成佛、母成仙、儿成状元。这个大结局,儒、道、释三教合流。正如清光绪间马如飞所作的南词《白蛇传》中所说:“三教团圆恨始消。”而三教团圆,正是慈城的一大文化特质。

  三国东吴赤乌二年,慈城曾建普济寺,为浙江最早寺院,至今遗迹犹存。唐天宝年间,慈城又建清道观,为江南最大道观之一。

  而以科举文化为一大特色的儒文化,在慈城也是光彩耀人。慈城自唐建城,人文鼎盛、科第绵延,共出5位状元和400余名进士。自然,5位状元中没有一个叫许梦蛟的。而许仙儿子中状元,早在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中就已经说了。这时他叫许士麟,也是想拆塔救母,很有孝心。但是,对这位孝感动天的状元公的描写,《雷峰宝卷》的这位作者,一定是更有心得。

  有研究者说,许仙这一形象由负心汉转变为有情郎,是田汉完成的。田汉1947年写出剧本《金钵记》,1953年又改写更名为《白蛇传》。在田氏《白蛇传》中,许仙虽曾听信法海之言,有过动摇,但最终深感白氏之情,毅然发出了“你纵然是蛇仙我心不变”的心声,扭转了历史中许仙“负心汉”的形象。

  其实,早在1887年刻本的《雷峰宝卷》中,许宣就已完成了这种转变。这个慈城人许宣,他甚至比田汉作品中的许仙更为坚定。在法海到家要用金钵收白娘子时,许宣用身子挡住不让法海进去。宝卷中说:“许宣心中来思想,老僧作事起凶心。我妻如若妖和怪,与你无涉半毫分!小钵量来何足惧,断然难害我妻身。”

  许宣最后的出家,是因为被姐姐误解,大骂他“凶毒狠心汉”;更是因为他回转房中,见了娘子手迹,睹物伤情,这才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除了殉情,他也只能以此来报答爱妻的一片深情了。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