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24/2010-36970
文 号: 主题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10-09-10
政协提案57号 关于加强无证幼儿园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教学秩序的建议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江北区大开发、大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增速,包括慈城在内的众多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也呈现递增趋势,伴随而来的是外来学龄前儿童数量激增,极大地刺激了当地无证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对于这一现象,委员们深感忧心。经过委员们的深入调查,无证幼儿园的存在虽然能解当地“幼儿保育”的“一时之渴”,但对幼儿教育、安全,甚至是人口素质的提高却是隐患众多,相关整治和规范工作急待跟进。本文将以慈城无证幼儿园现状为例,就如何加强对其的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地区幼儿教学秩序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全区相关工作的推进有所借鉴。

  一、无证幼儿园现状分析

  慈城现有幼儿园共11家,其中有证幼儿园7家,在册幼儿1490人次,无证幼儿园4家,分别位于新华村、半浦村、洪陈村和杨陈村,共有入园幼儿137人次。无证办园占到总数的36.4%。幼儿占总数8.4%。

  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些无证幼儿园有几个普遍的特点:

  1、教学规模小

  4家无证幼儿园均是租用出租房进行简单布置后招生开园,面积在50—200平方米不等。4个幼儿园中,位于半浦村、洪陈村、杨陈村的3个幼儿园各有1个班级,约20人左右。规模稍大的1个幼儿园位于新华村,也仅有2个班级,75名学生。从教职工配置来看,这些园内也没有所谓的岗位区分,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和后勤人员都是“一人多岗”或是“一人全岗”,基本就是承担的“保姆”角色。半浦、洪陈、杨陈3家幼儿园都仅有1名教师,身兼数职,实质上就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幼托班。而新华村幼儿园也仅有5名教职工数。

  2、教育质量差

  在这些幼儿园中,只有新华幼儿园园长曾有过幼儿教学经验,其他所有教师均未接受过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培训,全部教职人员均没有教师资格证,“高中”毕业生在这些幼儿园中已经算是“高学历人才”。而在课程设置上,也仅有新华村幼儿园安排了常识课和活动课,其它幼儿园都没有具体安排,完全是老师“随兴所致”,有精力就教孩子们认认数字、图片,没精力就放他们在一块儿玩。在这些所谓的“幼儿园”内,大中小班混编,根本没有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提供相关教学,情况堪忧。

  3、安全隐患多

  4所幼儿园的8名教职工均没有健康证,也没有定期参加相关体检。在幼儿的午餐问题上,新华、半浦幼儿园均提供午餐,但菜色单一,经常只有一菜一汤,没有专门的营养师进行调配,很难达到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要求。在食品卫生保障方面,4所幼儿园均没有基本消毒设备。在手足口病高发期,慈城镇相关部门曾专门组织人员对无证幼儿园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查,生熟食混放、环境脏乱差现象令检查人员触目惊心。此外,由于办学规模较小,且都是出租房,无证幼儿园无一例外均只有一个出入口,园内没有基本的消防设施。

  4、设施设备简陋

  在教学设施方面,4家幼儿园中,仅有新华村一家配有小型玩具和简单的教学工具,并有组织小朋友开展游戏活动,其它园内均没有或鲜有相关设施。而且由于人力和水平有限,根本难以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设施方面,按照《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幼儿园一定要有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室外活动场地,并且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生均2平方米。而这4家幼儿园均没有正规活动场地,更别说必要的体育设施。生活设施方面,幼儿的课堂、寝室均集中在一间大教室内,吃、睡、玩都在一个空间,平常床铺就叠放在墙边,中午时再摊开用于午休。简陋的屋角仅有一个自来水笼头,根本没有专门用于幼儿的盥洗设施。

  5、市场需求大

  与上述无证幼儿园的诸多缺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有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从这些幼儿园建园的选址来看,基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如新华村,集居在此的大量外来民工子弟有入学的需求。另一种是距离城镇较远,片区内现有幼儿园已无招生空间的地区,如半浦村、洪陈村和杨陈村,这里附近只有乐溢幼儿园一家,仅能容纳约130名幼儿,接收本地幼儿已超饱和,根本没有能力再接收外来子弟。因此,这4家无证幼儿接纳的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之所以选择这些幼儿园,除了距离近、入园方便、没有门槛外,收费低也是主要原因。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收费标准,目前一般幼儿园每月的收费大约是300多元(包括午餐和点心费),而在这些无证幼儿园,每个学生每月仅需150元左右的费用,低廉的收费也使得收入本就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争相把孩子送去这些幼儿园。

  二、关于无证幼儿园整治和规范的几点建议

  就慈城而言,无证幼儿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办幼儿园力量的不足,但这种填补却未必是有益的。市场的需求、价格上的优势、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当地的无证幼儿园难以彻底铲除。今天取缔了,明天又会改头换面重新开张。所以,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即大量外来子弟“入园难”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即使今天把这些“黑幼儿园”全都关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冒出来。

  故对于慈城无证幼儿园的整治,不宜采用单纯的强堵和取缔政策,而宜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分步开展规范和整治工作。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意见:

  1、制定规划合理疏导

  慈城目前正规的7家幼儿园共能容纳近1500名幼童(已包括正常超编名额),而现在有入学需求的学前幼儿约有1650人次,这一缺口的存在是催生无证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有证幼儿园只能勉强满足本地生源的入学需求,大量外来子弟入学难、入学远等问题急需引起重视。因目前镇一级财力有限,建议上级部门能加大投入,专项拨款用于“慈城学前教育布点规划”的实施,在外来人员集中区域(如新华村等)或是幼儿园辐射较弱区域(如妙山、杨陈等)考虑新建幼儿园或是扩建现有幼儿园规模。

  2、加强整治兼顾需求

  由于教育部门只有管理而无行政处罚权限,所以,对于现有的四家无证幼儿园,应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民政、卫生、劳动、税务、物价等部门,形成联合管理机制,加强整治力度。对明显不能达标的幼儿园应坚决取缔,做好学生分流工作;而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且有强烈办学愿望和改进措施的,考虑到过渡期的需求,应加强对其管理,按照边办学边整改的原则,在限定期限内鼓励其进一步创造条件,提高办园水平,并视其办学情况考虑是否给予依法申报办学资质。如届时仍未达标,再予以依法取缔。

  3、分步实施安防为重

  及早制定规划,保障幼儿合法、合理的入园需求,是解决无证幼儿园泛滥问题的根本所在。由于这一工作难以一步到位,有必要针对当前实际,分步开展整治工作。目前的重中之重,是要落实好各无证幼儿园的消防、食品等安全工作。每个园内都应根据要求配备最基础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等,对幼儿开展消防逃生演习培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勒令无证幼儿园配置必要的消毒设备和用品,做好防疫保健工作。

  4、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无证幼儿园的存在除了有其现实需要性外,对幼儿教育存在认识误区也是原因所在。不少家长,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认为小孩在哪个幼儿园都一样,有人管住、不出意外就行,殊不知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心理等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无证幼儿园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所以,政府部门有必要引导舆论媒体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支持和规范幼儿教育事业。

  慈城的现状反映的只是全区无证幼儿教育的一个侧面,虽然4家、137人次的无证幼儿教育规模貌似不大,但“潜伏”在全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内的各类证照不全、教学质量堪忧的无证幼儿园的总量却不可小觑。虽然现在还没出现诸如合肥某幼儿园发生的“幼儿午睡窒息”等重大事件,但,我们必须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要本着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本着对每一个幼儿负责的态度,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职能。如现在不采取相应措施,听之任之,随着外来子弟和本地幼儿这种需求的日益扩大,受利益驱使,这类无证幼儿园还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届时再谈整治,难度将会更大,且受害幼儿也会更多。

  联系人:林坚强  电话:13566007908

  政协慈城联委会

                        20101月

(提案人:慈城联委会;工作单位:慈城镇;通信地址:慈城镇解放路8号;联系电话:87595003;手 机:13805862235、628077;邮政编码:31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