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严彩韵:一位伟大而独特的女性

发布时间:2010-01-20 14:13浏览次数:
  我国近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创始人吴宪博士(1893———1959)和他所领导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提出了全世界第一个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合理的理论,并开辟了营养研究领域。这两项研究中都有过一位女士的贡献,她就是吴宪在生化系创业时期的最早合作者和终身伴侣———吴严彩韵。
  吴严彩韵,祖籍浙江慈溪费市(今属宁波市江北区),1902年6月12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祖父是老一代“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严信厚,其父严子均是一位开明的商人,在绘画、书法上颇有造诣。她自幼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且富有文化氛围的大家庭里,从小喜爱学习,聪慧过人。6岁进入上海中西女塾就读。后全家迁居天津,1913年她考入天津中西女校,年年成绩均列班级榜首,且利用假期去校补习,增加了不少学分,仅用四年时间就读完了6年的课程。15岁就中学毕业并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荣获了金陵女大发给新生的最高荣誉奖———理事奖学金,并把奖金捐赠给该所大学所办的一所小学。1921年获学士学位后自费赴美留学,先在波士顿史密斯大学学习化学,次年利用暑假在芝加哥大学选学生理化学、营养学等三门功课,各门功课均获A的好成绩,为金陵女大争了光,一度被传为佳话。而后她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食物化学和营养的研究,在著名食物化学和营养权威谢尔曼和罗斯的指导下,她心灵手巧,勤于探索,工作十分出色,深博导师赞赏。1923年5月获化学硕士学位。6月便起程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助教,是该系第二位正式成员。在这里她与吴宪一起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的创业,开始了著名的蛋白质变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学术成果。这位在国内最早从事生化研究的女学者,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营养研究。先后与吴宪撰写并发表了《关于稀酸、稀碱对蛋白质作用的一些新观察》、《蛋白质的热变性》、《中国食物的营养价值》等学术论著。
  1924年12月20日,严彩韵与吴宪在上海喜结良缘。按照校方夫妻不得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严格规定,她不得不放弃了协和已续聘的生化助教这一工作。去美国从事食物化学研究,所写论文“牛奶、肉、面包和奶类及黄豆蛋白质营养价值保持”发表在权威刊物《生物化学杂志》上。1925年底回到北京,先尽义务帮助丈夫做研究工作,协助完成了“素食对大鼠的影响”和“北京人膳食之研究”两项重点课题。还自学了法语和德语,并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北京国际妇女俱乐部、香山孤儿院、基督教女青年会等机构组织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发起创办北京明明学校和金陵女大校医院。随着子女的出生,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务上,使家庭成为吴宪的港湾和加油站,帮助丈夫成为中国生物化学“巨人”,吴宪一生发表的160多篇论文中,80%以上是在婚后完成的。同时她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子女的成长付出极大的心血。她认为:掌握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健康的母亲们和她们的孩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她的悉心培育下,其子女个个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学业优异,日后都成为对人类和科学有贡献的人。长子吴瑞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和北京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协助国内建立了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次子吴应博士是化学家,长女吴婉明博士是放射科专家。
  吴严彩韵以满腔的爱心关怀这家人,同时也尽量抽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自1949年抵美国后,她先后应聘担任亚拉巴马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研究助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食品保藏部技术副教授,曾与吴宪联名发表了4篇高质量的论文。尔后又花费很多精力整理出了吴宪教授的遗著《科学生活导论》,修订出版了《营养概论》。1964年,她到新成立的哥伦比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工作,倾注很多心血,从无到有地为该所建立一个新图书馆,同时指导研究生,给他们上营养学课,并与该所所长联名发表《核黄素缺乏症的全球分布》一文,该文作为一章被收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出版的《地理营养》一书中。1971年她从该所正式退休,但实际上是退而不休,又应聘任秀月圣路加医学院部营养及代谢组顾问,给中心收集了5000种有价值的论文,筹建了图书馆,为该代谢中心闻名于美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每周到该中心工作三天,直到1987年9月,她年满85周岁为止。吴严彩韵如此长的工作年限、对科学教育事业呈现许多贡献,其敬业精神极为感人。她的工作精神和学术成就引起美国学界的关注,其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人名录》、《国际文化名人路》、《世界妇女名人录》等多部工具书中。美国营养协会,大众健康协会、自然科学荣誉协会和英国皇家卫生学会吸收她为会员。
  1982年在她80大寿之际,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冯德培、周启源、刘思职、吴贻芳等和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均发去贺信,对这位在中美两国生物化学和营养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表示祝贺。
  1993年5月27日,这位著名女学者在美国因病与世长辞,走完了她那长久、幸福而又富有成效的一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