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父严修

发布时间:2010-01-20 14:00浏览次数:

  我国著名教育家严修先生,祖籍庄桥街道,生于直隶(河北省)三河县。1882年中举人,翌年连捷成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1894年至1897年任贵州学政时,将贵阳南学院改为经世学堂,讲课以经史、算学为主,首开贵州新学风气。甲午战后,他认为欲强中国必须改革教育,奏请开设经济特科,以广取人才。后任直隶学校司总办,综理全省学政。他以劝学筹款为首务,先后创设了劝学所和宣讲所,开办天津模范小学、天河师范、北洋师范、高等法政、女子师范学堂等。 1905年至1909年任学部(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侍郎,在全国推进新式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他曾赴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考察教育,与张伯岺先生一起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为此先一次性捐款5万多银元,后以家产大部常年累月资助南开,并将私人藏书和典籍悉数(共3万余卷)捐赠给南开图书馆。张伯岺校长尊称严公是南开学校的校父,经常教育学生:“南开学校的创办人是严范孙先生,他的伟大的人格与高远的见解,处处值得‘南开人’警醒!”现今南开中学内设由校友集资兴建的“范孙楼”,并立严公铜像以志纪念。
  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们十分敬仰的伟人。他在待人接物方面所表现的高尚品格和风度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钦佩,而这与他青年时期在南开所受到的熏陶和锻炼有一定的联系。该校醒目处有一大立镜,上方悬挂着严修先生亲笔书写的“容止格言”,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给1913年秋考入南开学校(创办于1904年,为南开大学前身)的周恩来同志以深刻的印象。他自始就被这“镜箴”所吸引,并自觉地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气象、颜色。后知“镜箴”为严公题写,敬爱之情油然而生。1916年,他曾撰《函索镜影》一文,记述美国教育家格瑞里致函南开校长索取大立镜和“容止格言”的照片一事,发表在《校风》第26期上。当年他所在班被评为全校班风第一,所住的西斋19号宿舍获“整齐洁净”之佳奖。
  周恩来同志曾谈道:“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从南开受到了启蒙教育,因为学了一些新知识才能进一步接受革命的思潮。”南开毕业后他赴日本求学,1919年4月回国。五四运动时,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并领导了天津市这场大规模爱国斗争。次年1月因此被捕,在狱中经过半年之久的顽强斗争虽获释出狱,但在反动当局的迫害下,陷入了失学失业的困难境地。爱才若渴的严公为给他创造进一步进修的机会,捐资七千银元设立“范孙奖学金”,举荐周恩来和李福景两人出国留学。1920年10月他俩到严府辞行,严修先生给以旅费千元和第一年用款,约定以后学费每半年汇一次,并将致北洋政府驻英公使顾维钧托其照顾的亲笔信给他俩。周恩来同志11月7日乘“波尔多号”邮船先抵法国后转英国。1921年1月25日到伦敦后即致函严公,信中写道:“范翁老先生大人尊右:自叩别后,匆匆三月余矣。遥念长者病体日痊,精神矍铄,当如私祷。……恩来、福景入学事,已决定往北部,各大学一切入学手续已办完,惟俟学校回信至,便将遄往。”由于当时在伦敦每年生活费用约需200镑,而法国则低得多,故周恩来同志2月中旬回到法国,住在巴黎近郊的哥伦布。他留学期间生活十分俭朴,从国内带去一个木楦,用来补他自己的袜子,旅行时带着一个小炉子,以便自己做饭,通常是把面包泡在开水里当饭,就着白菜或其他蔬菜吃。在法国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3月份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该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8个发起组之一。作为第一批中共党员,他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支部领导工作,对早期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作用。曾有人问严公:“周恩来信仰共产主义你为什么还资助他?”严公认为周恩来同学是个人才,仍嘱咐账房继续汇款给予资助,有力地支持了周恩来同志在欧洲的革命活动。对此周恩来同志十分感激,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此事。如在陕北与斯诺谈及他在法国的经历:“当时有朋友提到,我用严修的钱却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严引用中国一句成语‘人各有志’。”
  严修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封建教育的先驱者,其筚路蓝缕之功,值得后人发扬光大。他一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多所贡献。今日犹荣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第二南开中学(原南开女中),既是他和张伯岺心血浇灌的不败花朵,又是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永恒纪念碑。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