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早的邮政局在江北外滩
唐宋以来,宁波以海运之利,商贾云集,成为我国对外联系的口岸之一和浙江省的东大门。明朝永乐后,民办信局(初称信局)首创于宁波,逐次推向全国。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口通商后,宁波帮迅速崛起,民信局进入鼎盛时期,宁波有全盛、协兴、福润等信局 125家。
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英《天津条约》第四款规定:“大英钦差大臣并各随员等,皆可任便往来,收发文件,行袋囊箱,不得有人擅自启拆。由沿海无论何处皆可送文,专差同大清驿站差使,一律保安照料。”
此后,与其他国家订有类似条款。从此,外国驻华使馆送信(物)专差便可自由往来于沿海各地,清政府还得护其安全。
19世纪中叶,外国邮政侵入宁波,英国(1844)、美国(1865)、日本(1876)、法国(1902)等先后设立了领事馆邮政代办所(俗称“客邮” )。宁波是我国现代邮政建立较早的地区,是当时全国24处海关书信馆之一。
光绪四年(1878)二月初六,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 Robert Hart 1835—1911 ) 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商定,依照西欧邮政之法,授权天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人德催琳(Gustar Detring 1842—1913), 指令宁波海关书信馆收寄华洋公众邮件,承担投递和转发业务。并附发大龙邮票面值五分银、三分银各2500枚,一分银625枚(合计“关平银”206.25万两),开创了浙江近代邮政之先河。
光绪五年十一月三十日,海关书信馆改称为“宁波海关拔驷(post 意邮政)局”。局址设在江北岸海关弄,业务不变。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七,清廷惟恐邮权旁落,御批创办大清国家邮政,全国首批御准成立的邮政局共24处,宁波名列其中。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7年1月29日)宁波邮政局在海关寄信局的基础上设于江北岸外马路,由海关署税务司英人安文(F.S.Unwin)兼管。二十四年十二月,德人莫伦道夫(P.G.vonmollendorf)首任专职邮务总办。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 宁波邮政 局改为 “宁波邮界邮政总局”,二十七年,挪威人余德任邮务总办。二十九年,英人查禄德任邮务总办。三十一年,宁波邮界邮政总局下辖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金华府、衢州府等15处邮政局和24处代办邮政铺商,几遍大半个浙江省。
宣统二年(1910),以行政区域划浙江省为一个邮界,宁波降为副邮界邮政 副总局。翌年五月,邮传部正式接管邮政,邮政从此脱离海关,自成体系。宁波副邮界邮政副总局改称宁波邮政分局。六月,德人应立(Hinrichs.J)任宁波邮政分局署邮务总办。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民国二年(1913),重划以浙江省为邮区。翌年1月,宁波邮政分局改称为“鄞县一等甲级邮局”。英人师可德(Scott.F)任局长。民国六年,秦印绅首任华籍局长。民国十六年,鄞县一等邮局改为宁波一等邮局,曹监庭任局长,并迁址于屠家巷(今中马路172号),并分设两处支局。民国二十年,宁波邮局复改鄞县邮局。
民国三十年4月20日,侵华日军占领宁波,强占邮局新建的邮政大楼(车站路122号),室内门窗,柜台、箱橱、电气及卫生设施全部被破坏,工程材料搬迁一空,损失达1.5亿元(法币), 邮局一度停业。同年5月12日复业。民国三十六 年,迁址于车站路122号新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