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慈城的百年变迁

发布时间:2008-07-11 09:00浏览次数:
  慈城从明代的官宦盈城,到清末民初巨商辈出,这三四百年民风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慈城,从1810年到1910年,这一百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家族的历史,来说明慈城的变迁。
  冯氏是慈城的望族。冯氏一族支系繁杂,身为冯氏后裔的也未必理得清。冯氏一门在明代、清初有许多官宦文人,到了清末民初,却多出商人。冯氏一族出商人从何时起,也许很难考证。据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引《镜湖先生自撰年谱》记载,慈溪的豪门巨富冯孝廉在宁波投资经商,据说当时东郊好几条沿河商业街上的大多数商行和商店都为他所有。这足以说明当时冯氏不但是“豪门”,而且已被公认为“巨富”了。这“富”从何来?两种可能,一是上代做官遗留下来的,一是经商积累的,而且两者很可能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并历数代之功而成。虽说慈溪历史上也有经商传统,《雍正慈溪县志》“户赋”卷就载有“牙税”(掮客的常年税和营业许可证手续费)、“当税”(当铺的所得税)、“契税”(合同契约税)等条目,但数额不大,不足以积累成“巨富”的规模。
  冯氏一族清末民初经商有成的商人不少,以钱业为主,多在京津沪三地。值得一提的是冯芝汀,他是民国初年沪上著名的商人、银行家,他曾经与秦润卿等慈籍巨商捐资保黎医院,以5000大洋名列捐资额首位。
  冯芝汀1910年前后曾在天津经商,大约以煤行的买办为职业,并在其间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后转至上海商界,投资入股甬籍商人开设的地方银行,并于1921年与镇海巨商李云书等人合股在上海组建浙江民信银行,出任该银行行长一职,并代表民信银行列名当年上海总商会的执委,直至翌年因患头疼病(疑是脑瘤)去世,年仅42岁。冯芝汀遗下三子一女,目前女儿及幼子尚健在,都已八九十岁高龄了。其中幼子冯皓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孙子曾任浙江省轻工厅副厅长,也都算得上是现当代慈籍冯姓中较有成就者。
  冯芝汀的早逝,使他的成就与名气为秦润卿等后来居上者所掩盖,其经商经历亦少为人知,仅存与秦润卿等四十余名慈籍商人发起成立上海慈溪同乡会、与孙梅堂等近十人合股创办慈城第一家电类照明公司等事迹。其中电灯照明公司的旧址位于慈城南门,至今仍有迹可寻。
  冯芝汀属慈城冯氏一族“三块桥板”冯家。这一支在冯芝汀之前并无特别突出的人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冯芝汀的曾祖冯赓,冯赓(生卒年不详),字啸琴,后人多称其“啸琴公”,也许正是“三块桥板”冯家的源头。冯赓是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的举人,算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大约并不太热衷科举,又赶上清朝中期大儒辈出之时,中举后未能考中进士也在情理之中,如林则徐就是这年进士及第,同时代尚有屡试不举的龚自珍等名人,但有个举人出身也不算太埋没。冯赓未能继续科举不是学问不够,而是心有旁骛。据《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引《越中历代画工传》记载,冯“善隶书,精篆刻,兼写兰竹。有沈周、陈淳遗意。惜不多作,流传极少”。由此看来,这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典型文人。冯赓中举后,以举人身份投身宦海,在杭州等地任过几任八品教谕、七品教授之类的小官,在这些位置上结识了一批文人墨客,以画会友,自得其乐。
  从冯赓中举到冯芝汀经商有成的一百年(1810—1910),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对于冯氏家族来说,经历了一个从选择科举从文到下海经商的转变,变的不仅仅是观念,而且已经身体力行了。对于慈城来说,冯氏家族的百年变迁颇具一定的代表性,也许还可以追寻到慈城民风从尊崇学子到仰慕富商的变化。
  一个家族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百年的转折点也许正是因为宁波在1843年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所致。虽说宁波“从未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对外贸易中心”,但宁波的商人(含慈城)却因此而逐渐成熟并走向上海、天津等贸易中心,成为商海的弄潮儿,确是毋庸置辩的。本文所选择的1810年到1910年,是慈城历史记载中,资料较为欠缺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对于解读慈城文化来说,也许其意义远远大于以往历代。
作者: 楼剑刚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门户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