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大桥时代的千年古县城

发布时间:2008-04-24 09:10浏览次数:

  慈城,位于甬城西北部,是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入宁波市区第一站。大通道在慈城有两个出口,一个位于慈城北部的慈城出口,一个位于慈城南部,未来4号轻轨从新城区和古城中间穿过,向南进入江北和宁波市中心,向北直接进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慈城即将成为宁波市区北端的门户客厅,上海的远郊。
  慈城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下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人口6万,是宁波市15个中心城镇之一。作为宁波市实施 “中提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以生态文化以及古城为名的慈城,以生态为核心,发挥自然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资源,在千年古城的基础上构建新城,全力发展慈城经济是慈城大桥时代的核心战略规划。
  慈城的发展规划是建立在生态保护和文化古迹上的规划,积极维护和修葺现有的古城,使其尽可能恢复千年古城的风貌,借助江南古县城的定位,发挥其历史文化优势,加快旅游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是根本。而借助大通道的优势,该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展新城区和新商务。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正在进行中,在古城以南慈江对面,与古城遥相对望,新城区的规划包含了基础设施和完整城市机能配套,城市空间格局和区域优势产业的布局。
  古县城:在繁华都市中探寻城市记忆
  一个没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没有自己的灵魂。走向现代大都市,宁波需要繁荣的工商业,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尊重传统,并耐心解读那些承载着传统与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及建筑,是我们探寻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慈城古县城就有这样的人文魅力,它让我们穿越时光,抵达心灵更幽深的地方。
  慈城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之一。这个有1200多年历史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自唐至清出过5名状元、519名进士,近现代又涌现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大批名人名家。在古城2.1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除33处重点文保单位外,还汇集着大量古民居。
  2001年启动的保护性开发,使蒙在古城之上的灰尘被一点点拭去。按照“恢复古城、挖掘内涵、保护开发、经营城市”的总体思路,该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启动了以 “五点一线”为重点的总体保护开发工作,积极维护和修缮现有的古城,使其尽可能恢复千年古城的原生态风貌,借助江南第一古城的定位,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加快旅游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冯 (俞)宅、酒税务、符卿第、彩绘台门、宝善堂等明清古建筑得到维修;南门寻芳区、孔庙儒文化广场、慈湖景观等公共空间相继建成;孔庙、县衙、校士馆等历史景点已开放;走马楼饭庄、宝善堂茶馆已开张。一个以慈孝、科举、进士、衙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休闲特色古城撩开面纱。目前,慈城已修复了近3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去年引来了20万人一睹芳容。
  与此同时,在古城保护中将改造太湖路、太阳殿路东段和民权路北段的历史街区,修缮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把现有景点连接成片,局部展现 “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古城风貌。基于古县城整体风貌的初步形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也于今年年初启动。
  新城:大桥畔的宜居小城
  慈城新城将依托现有古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重点培育居住、文化、商务、商业和休闲旅游功能的新区,使慈城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这个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的慈城新城位于慈江南面沿官山河两岸,东至狮子山,西到中横河,北到慈江,南至北外环线,与慈城古城遥相呼应。整体规划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可容纳居民4.5万。新城区的规划将以 “一廊、两轴、两湖”为主题框架,包含了基础设施和完整城市机能配套,城市空间格局和区域优势产业的布局。
  慈城新城建成后,将以高品质居住功能为主,集文化产业、商务办公、度假休闲、娱乐旅游、商业零售、行政服务和商贸园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小城镇的典范。新城除混合使用核心区外,还包括位于中心湖滨北部和东湖西侧的文化度假休闲区、东依官山河的混合使用居住区及4个纯居住片区。
  新城的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先期启动项目总投资3.96亿元,包括全长4.9公里的慈城新城核心区 “两纵一横”路网,以及28公顷生态湖 (中心排涝池)的开挖。
  目前,新城的 “三路一湖”、连接古城新城的东入口和人民路下穿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开工,将被打造成全省一流中学的新慈城中学也在这里选址动工,她与古城遥相呼应的功能定位,将使其成为离宁波市中心最近的有山有水的郊区化、大盘化、生态休闲化的新市镇。

信息来源: 宁波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