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三孝”故事

发布时间:2008-02-22 14:09浏览次数:

  东汉孝子董黯
  董黯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中穷困,徒有四壁,但董黯懂事又孝敬母亲。
  有一次董母生了一场大病,不吃不喝卧床不起。这可急煞了董黯,又是求药问医,又是尽日侍母床头。几天下来,董母已是连病带饿,瘦得皮包骨头虚弱不堪,让董黯非常焦急。
  看到董黯也心神不安,母亲就答应他先喝点水充饥。董黯看到母亲咽下了几口水,就立即想到传说中水质鲜美清甜的大隐溪,打定主意去那里挑水孝敬母亲。就这样,第二天董黯来回60多里山路,为母亲打来甘洌的溪水。清早出发,晚上才回家的他肩上红肿,脚底打泡,腰酸背痛,溪水也在路上被颠得只剩下半担。回来后他又立即生火烧水,开始泡茶。
  母亲双手接过儿子的热茶,咽了一口,呼出一团闷气,咕咕又喝了大半碗,只觉得有股清新的暖流,曲曲折折流过心胸流过五脏六腑,通气开胃,似乎胸口胀闷减轻许多,病情也减轻许多。自此之后,董黯隔三岔五挑水回家,母亲努力喝着溪水,把它当饭又当药,病情不见再加重,还时有减轻的感觉。最后,两人决定就近结庐为舍,住到大隐溪边去。从此在董黯的悉心照料下,董母的病意竟令人难以置信地痊愈康复了。人们传说,一是大隐溪的水好,二是董黯的孝心感动了神灵。
  董孝子的故事从此传开了。董黯死后,人们为他建造了董孝子庙,把大隐溪改名为慈溪,日后的慈溪县名也因此而得名。
  唐代孝子张无择
  张无择在为亡父守墓期间, “三年不栉,七日绝浆”,就是说三年不洗澡,七天不喝水,终于“有涌泉芝草之异”,即在张无择父亲的墓地涌出了甘泉,长出了灵芝仙草。这使得张无择的孝行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宋代孝子孙之翰
  孙之翰,字文举,以仁义孝悌闻名遐迩。这一年孙母病危垂死,百药无效,之翰信传闻之说,遂剖腹割自己的肝一叶,熬糜粥喂母。其母食后如饮酒沉醉,酣睡整宿,次晨醒转霍然痊愈。乡人均谓孝感所致,传为奇闻。
  当时明州郡守赵伯圭,为宋宗室嗣秀王,闻而惊诧。而他的母亲更想见见这位大孝子,于是命慈溪县派员护送至郡邸。太守母子俩察看之翰腹部创痕,问当时细况,嗟叹不已,欲将其事迹上报朝廷褒奖。孙之翰谢绝道: “本心救母,不想表扬。”赵太守为此馈赠果礼,鼓乐送归。孙之翰平生友爱兄弟,亲睦宗族,济困扶危,见义勇为,逝世于嘉泰三年 (公元1203年),享年66岁,下葬于五磊山。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门户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