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24/2005-00057
文件字号: 北区教〔2005〕47号 主题分类: 教育
服务对象: 无特定对象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通知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区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05-06-23
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生暑期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2005年暑假即将来临,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拓展并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自然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品质,增长知识才干,过一个自主、愉快、有意义的假期,现将2005年中小学暑期教育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足岗位,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四个一”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场所。通过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举办夏令营、“红色游”,考察城市、农村建设成就等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立足于所在社区,开展助老扶幼、助困扶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道德实践,接受社会公德教育。
  (三)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通过当一天家,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写信、读报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四)学习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或自理自护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学习生产劳动、工艺制作、日常生活实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学习自我保护、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德育“四进”活动,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
  (一)开展学校与社区结对活动。
  学校与社区结对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面向社会、融入社会途径之一。
  各学校要主动联系附近社区,共同参与暑期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和策划和组织。每所学校原则上要与2个以上社区进行结对,并在社区开展相应活动。各学校将与社区结对情况登记表(附件一)于7月3日前交区教育局教育科。
  (二)开展教育志愿者进社区活动。
  开展教育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是教育资源向社会延伸的一种形式,各学校要对已有的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扩充和优化,广泛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参加教育志愿者行列,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教育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工作步骤如下:
  1、以学校为单位,对原有的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扩充和优化,以自愿原则,公开招募以青年教师为主、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热心教育、乐于奉献的在校教职员工,组成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2、教育志愿者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报到,并根据街道要求,开展暑假志愿者教育服务活动,并把活动情况记录存档。
  3、教育志愿者要主动参与社区暑期青少年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文化辅导、心理咨询等义教活动。
  三、工作要求
  利用和拓展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动,是提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学校与社区结对活动及教育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可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江北区2005年暑期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协调小组(附件2)要切实加强领导和联络,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表彰。
  附件:1、2005年暑期学校(幼儿园)与社区结对登记表
  2、2005年暑期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协调小组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