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温暖江北 | 公租房里的“夫妻档”,用十年光阴诠释“社区是我家”

发布时间:2025-08-28 08:55浏览次数:

晨起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整洁的步道上,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一片和谐安宁的景象。

作为宁波市首个市级公租房社区,和塘雅苑社区居民构成复杂,矛盾纠纷与民生需求如同杂乱的丝线,曾给社区治理出了一道道难题。而如今,社区居民马妙富与王艳这对年近七旬的“夫妻档”,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为助力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和塘雅苑社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困难群体的冷暖始终是马妙富和王艳心中的牵挂。走进11幢4楼,仿佛还能看到80多岁的葛奶奶家中,马师傅提来刚买的蔬菜、大米,王阿姨在厨房忙碌地准备饭菜的场景。葛奶奶平日里行动不便,由于子女工作繁忙,马师傅和王阿姨就成了她生活中的依靠。在葛奶奶卧病在床的日子里,他们悉心照料,这份关怀一直持续到老人去世。

像这样的帮扶,他们坚持了十多年,社区里10多户困难家庭,谁家需要配药、谁家水电坏了、谁家行动不便需要代取快递,都被他们记在心里。他们用“搭把手”的实际行动,织就了一张温暖社区的“暖心网”。

夫妻俩帮扶社区老人

在和塘雅苑社区的矛盾调解室里,时常能看到马妙富忙碌的身影。社区居民多来自三区的中低收入家庭,家庭纠纷、婆媳不和、邻里矛盾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让居民们闹得不可开交。曾有一起居民因门前堆物而争吵不休的矛盾纠纷,马师傅前后用时两个多月、7次登门劝和,才让邻里关系和好如初。“居民文明一小步,社区才能安宁一大步。”马师傅这样评价自己的调解工作。

夫妻俩日常看望社区老人

近年来,和塘雅苑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管网更新、路面修缮、停车位规划等民生工程。项目启动之初,居民们忧心忡忡,担心“改造走形式”“质量打折扣”。当马妙富被居民推选为改造项目监督人时,他便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必到现场转一圈,居民的意见必须当天反馈。”每天,马师傅都会喊上老伴儿一起到现场,查看工程质量,发现并反馈问题。

马师傅在地下停车场改造现场

在夫妻俩的“监督+反馈”联动下,老旧改项目全程透明,居民满意度高达98%。改造后的小区里,新划的停车位解决了“抢车位”难题,重新铺设的步道方便了老人散步,居民们纷纷表示:“有马师傅盯着,有王阿姨传声,咱住着踏实!”

除了在老旧改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妙富还担任社区居监会成员、自治委员会成员,大到社区经费使用,小到垃圾桶摆放位置,他都“较真”到底。而王艳则在社区巡逻中留意安全隐患,楼道堆物、消防通道堵塞、高空抛物痕迹……发现社区安全隐患时,她都会拍下照片发到社区群里,配合马妙富推动整改。夫妻俩一个“台前监督”,一个“幕后巡查”,成了社区规范治理的“双保险”。

“返璞归针”编织社

在社区文化自治方面,王艳所在的和塘“返璞归针”编织社,也成了凝聚邻里的“活力引擎”。最初,编织社只有5名退休阿姨参与,如今已发展到20多人,成员涵盖了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全职妈妈甚至年轻租户。每年寒潮来袭时,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为孤寡老人编织爱心围巾,提前给他们送去寒冬的温暖和问候。

夫妻俩参与社区治理

十年光阴,马妙富与王艳从公租房的首批居民,成长为社区治理的“黄金搭档”。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了“社区是家”的真谛。在调解矛盾的耐心里、帮扶邻里的温情里、监督建设的较真里,和塘雅苑有了“和睦”“温暖”的注解。

现如今,每当提起马妙富与王艳,和塘雅苑的居民总是会笑着说:“这对老夫妻,是咱社区的‘定心丸’,更是‘暖心剂’。”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