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折”到市集,这个社区用一场旧时光之约串联代际深情
近日,洪塘街道宁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空地上人头攒动,一场充满怀旧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旧时光集市”热闹开市。作为“代际共治・五事闭环——宁沁童耆存折”项目的重要实践活动,这场集市以“老幼共学、双向赋能”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让社区居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代际共融的温暖,为项目“文化传承”“共建共享”模块写下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
在集市现场,10余个特色摊位串联起“旧时光”与“新活力”。在“7080零食铺”前,老人们捧着熟悉的麦芽糖、果丹皮,向围拢的孩子们讲述“一根冰棍分着吃”的童年故事,孩子们则好奇地举着零食,用稚嫩的声音追问“过去的夏天没有空调怎么办”,一来一往间,“童耆存折”里的“银龄故事库”在现实中鲜活上演;一旁的“数字小导师”体验角更是热闹,“奶奶您看,这样长按微信就能发语音啦!”“爷爷点这个图标就能一键呼叫叔叔。”手把手的教学让老人们逐渐放下对智能设备的陌生感,让“老幼共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场景;公益摄影社的镜头前,母女搭档正拍下“时光合影”,母亲温柔整理女儿的衣领,女儿则亲昵地挽着母亲的手臂,母女俩的笑容在胶片里定格,这些照片将成为“代际共融墙”的新素材,记录下项目推进中真实的温情瞬间。
活动现场
手工体验区里,热闹景象各有不同:“巧姐”志愿团队的摊位上,摆满了精心编织的包包、杯垫等手工艺品,她们一边展示义卖,一边向围观的居民讲解编织技巧;尤贝托育园的老师们则在漆扇体验区忙碌,手持画笔示范描花勾勒,孩子们围在桌前认真模仿,指尖的传统技艺在耐心指导中悄然传承。另一边,孩子们正脑洞大开地进行旧物改造,将卡通造型一个个粘贴到“沁创坊”手包上,兴奋地向长辈展示成果——这正是项目“时光再造工坊”的现场实践,让“老物件里的智慧”通过多元互动得以延续。儿童义卖摊位上,孩子们忙着吆喝自己的闲置玩具,所得款项将存入社区公益基金,而他们认真记账的模样,恰是“家庭成长树”中“绿色嫩叶”贴纸的生动写照。
小朋友在展示自己交换来的玩具
在免费观影区,经典老电影配上喷香的爆米花,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驻足观看。不少家庭还趁机参与“无屏幕日挑战”打卡,为家庭积分再添一笔。这种“全家共参与”的场景,正是项目“家庭共治模式”的缩影——通过集市活动,“听事”收集的“代际互动需求”转化为“办事”的具体成果,最终在“晒事”环节以欢声笑语的形式呈现价值反哺。
免费观影区
“此次旧时光集市是‘宁沁童耆存折’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既通过‘听事’收集了居民对文化活动的新需求,也以‘办事’的形式落实了代际互助的服务承诺。接下来,项目将继续依托‘童耆议事堂’‘安全小卫士’等载体,让更多家庭在参与中收获‘成长积分’,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治理目标在一次次温暖互动中落地生根。”江北区青柠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