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书记”余建海:扎根社区20余年,用“10分标准”书写为民答卷
“在社区工作,要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个角落,更要用真心走进居民的心里,有为才有位……”初到孔浦街道文竹社区的社工小周,在工作日志上记下了社区书记余建海的谆谆教诲。
这位身材瘦弱却充满能量的社区书记,被居民亲切地称为“阿海书记”。21年来,他深耕文竹社区,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硬骨头”。近日,文竹社区荣获“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正是余建海书记20余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倾情奉献的最好见证。
文竹社区获得“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称号
文竹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由里夏、双桥、文萃三个居委会合并而成。成立之初,辖区内的里夏村因土地征用遗留的安置问题,矛盾不断。2004年,余建海到任后,迅速理顺关系,他提出“身边人参和身边事,草根力量化解民间矛盾”的理念,成功调解多起纠纷。在他的推动下,里夏村成立全省首个城市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里夏经济股份合作社,短短5年实现扭亏为盈,居民通过分红获得实惠。
余建海(左二)拿着锦旗
此外,里夏小区地处江北、镇海交界处,长期未被列入计划通气小区,2013年起,居民用气呼声日益强烈。余建海历时两年,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解决建设资金、供气价格等关键问题,在2015年5月,让里夏小区260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余建海(左一)工作中
2016年,宁大商贸街整治提升工程启动,面对商户的抵触情绪,余建海第一个签下军令状:“20天内完不成任务,我主动辞职!”他带领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白天讲政策,晚上调矛盾,最终提前完成任务。 “阿海书记自掏腰包帮我们找临时摊位,这样的干部,我们服!”商户老陈回忆道。
20余年来,从成立经济合作社到路面设施提升,从绿化升级到居民饮用水改善……这位阿海书记总是冲锋在前。“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就是社工的成就感。”他对新来的社工们这样说。
台风天余建海(左三绿衣)和大家一起移走倒下的树
2015年底,余建海因食道癌在上海接受了大手术,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急着重返岗位。2018年,在“进民户、访民情、解民忧”行动中,他因身体虚弱晕倒,被送医抢救,醒来后,他对护士说:“麻烦盐水打快点,还有几个点没走完。”
建材厂宿舍43户居民共用一个水表,40多年的老水管腐蚀严重,水质堪忧,居民每月轮流抄表分摊水费,矛盾频发。余建海为此奔走10余次,甚至在病中仍坚持协调。2022年3月,他运用社区倡导方法,与工贸公司、自来水公司多次沟通,终于敲定改造方案。开工前,他挨家挨户通知储水,而那时,他刚结束术后复查从上海回来。
2023年,文竹社区荣获“未来社区”的称号。面对社区紧邻宁波大学、外籍师生与本地居民混居的治理难题,余建海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多元文化视角,于2024年创新推出“竹韵心桥·世界邻里”品牌,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整合高校、企业资源,打造“禄福咖啡·Mini联合国”议事平台,吸引17国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通过“九个一”工程(一老、一小、一特、一扶、一展、一托、一和、一治、一富),一年来社区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00+人次,新增志愿者143名,其中外籍志愿者超过20名,实现中外、老少、多元融合。
“邻里矛盾少了,社区活动多了,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余建海常常这样告诉社工。“社区工作没有9分,只有10分。”他始终这样坚信着,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这20余年的文竹社区,也正如居民所言:“只要阿海书记在,我们心里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