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居民自治中“较真”的管家多多益善
在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社区,总能看到季闽浦忙碌的身影。今年68岁的他,退休后给自己找了个新岗位——“民听”自治服务站副站长。“上岗”近两年来,他成了育才社区5800多名常住居民信赖的社区“老管家”。
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对于小区事务而言,政府部门大事小情一包到底,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如何安装电梯、车位怎么划合理、设施怎么修为宜……没有谁比生活在小区里的居民更有发言权。社区治理不是居委会一家的事,而是全体居民共同的事。
在小区自治模式下,居民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主体,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不仅可以让居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推进小区治理过程中,广泛发动居民力量,做到群策群力,共商共谋,就能让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2023年,老旧小区集群的育才社区创新建立了民听自治服务站,组建了一支42人的“民听观察员”队伍,汇聚网格员、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这个居民自治组织有个“较真”的“老管家”季闽浦,他赢得众多居民信任有三大“法宝”——“火眼金睛”“铁算盘”和“走遍社区的鞋”。
这三大“法宝”的背后是强大的责任心。由于责任心,他通过现场巡查,消除了施工隐患,筑牢了一道“防火墙”; 由于责任心,他与施工方据理力争,让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居民身上;由于责任心,他踏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丈量着居民的所需所盼。在他的带动下,这个民听自治服务站,已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妥善解决了40余起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居民自治中,需要像季闽浦的“管家”。“管家”代表着广大居民的利益,发出广大居民的声音,所以,他(她)必须热心小区事务,愿意为居民服务,有责任感。否则,只是徒有虚名,更难说办实事、办好事。当然,好的“管家”除责任感外,还要公正公平办事,从最广大居民的利益出发,决策和管理小区事务,这样,才能赢得居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