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透明政务>聚焦江北>专题专栏>让老年人省心暖心>江北区

贫血患者频发,小心掉进隐性营养不良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9来源:新江北浏览次数:

56岁的陈大姐乏力头晕,血红蛋白竟低到72g/L;患糖尿病的徐大爷补铁无效,走路不稳日益加重……近期,江北慈城镇中心卫生院接连收治多名贫血患者,医生陶颖禛追查发现,这些典型病例的背后,是当代人容易陷入的隐性营养不良陷阱。

56岁的陈大姐退休后,深信“现代人营养过剩,病都是吃出来”的观点,为了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她开始效仿素食主义者,循序渐进地改变饮食习惯,最终彻底告别了鱼、肉等动物性食物,餐桌上只剩下蔬菜和豆制品。

素食主义者的食物金字塔。

然而,健康并未如期而至。近段时间,她总感到莫名的乏力、倦怠,即使晚上睡眠充足,白天依然困顿不堪,还伴随着反复的头晕、眼花,记忆力也明显减退。几天前,陈大姐来到就近的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陶颖禛的诊室。血液化验结果揭示了她的病因:她的血红蛋白仅有72g/L,远低于女性的正常值110g/L,铁蛋白指标也远低于标准。

陶医生解释,陈大姐本想通过吃素“净化”身体,却因对关键营养素来源的认知偏差和极端执行,最终酿成了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70多岁的徐老伯则代表了另一类高危人群。患糖尿病多年需长期服用降糖药并严格控食的他,虽因发现贫血而坚持服用铁剂,症状却毫无改善,反而出现面色苍白、严重乏力、气促、心率加快等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腿脚麻木、走路不稳日益加重。转诊至宁波市第九医院后,谜底终于揭开,其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结果仅为120pg/mL,远低于正常值。医生确诊其为药物及年龄因素叠加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几乎不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陶医生强调说,对于像徐老伯这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更为复杂:年龄增长本身就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减弱,维生素B12吸收效率下降;长期服用的某些降糖药物以及为控制血糖而严格限制的饮食结构,又进一步干扰了维生素B12的吸收和摄入。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了他B12的严重缺乏。缺乏B12不仅影响造血功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更会损害神经系统,这正是其手脚麻木、走路不稳的根源。

陶颖禛医生门诊中

据介绍,贫血病因复杂,长期、不科学地严格素食,等同于切断了关键营养素的供给链,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自然衰退,尤其是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慢性病的影响以及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会显著降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常规饮食往往难以保证营养均衡。

针对日益凸显的隐性营养不良问题,陶医生建议:科学膳食是基石,素食者必须有意识地通过B12强化谷物、植物奶等强化食品,或可靠补充剂确保B12和铁的足量摄入。普通人群应坚持均衡饮食,荤素合理搭配。动物肝脏、瘦肉、血制品等是优质且易吸收的血红素铁的良好来源。

高危人群需强化监测,长期严格素食者、老年人、胃肠疾病患者等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铁蛋白及血清B12、叶酸等关键营养指标,防患于未然。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疲劳、面色苍白、头晕、气促、心悸,或伴有手脚麻木、感觉异常、走路不稳等神经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必要的血液学检查,明确贫血的具体类型和根本原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补或漏治。

陶医生提醒,追求健康绝非简单的“做减法”,在营养摄入上搞一刀切。在物质丰盛的时代,识别并精准填补这些悄然而至的隐性饥饿缺口,方能确保真正的健康。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