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人大视界 | 锻造“四能”队伍 江北区人大用辩论赛破题监督与代表结构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人大系统干部综合履职能力,着力锻造一支“思辨能战、开口能讲、临阵能谋、协作能胜”的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近日,江北区人大办公室组织举办“阳光人大•思辨同行”主题辩论赛活动。正反双方围绕辩题展开激烈辩论,现场观点碰撞、交锋热烈。
此次辩论赛紧扣人大制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精心设置了两个紧贴新时代人大工作核心命题的辩题:人大监督应更侧重于结果还是过程?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应更注重专业背景和能力还是基层一线和群体的代表性?来自全区人大系统的4支队伍、16位辩手准备充分,展开智慧的碰撞,展现了人大工作者对依法监督和代表履职的深度思考。 辩论现场 人大监督的焦点——过程还是结果? 首场辩论聚焦“人大监督应重过程还是结果”。正方主张结果导向,强调以监督法要求的实效为标尺,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成效检验工作、倒逼责任落实,避免形式主义。反方则力证过程监督不可替代,认为其保障程序正义、实现动态纠偏防范风险,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双方在攻辩、自由辩论等环节就监督实效性、公信力及程序与成效的平衡展开多轮深度交锋,凸显了监督工作的复杂性。 辩论现场 代表结构优化——专业能力还是基层代表? 第二场辩论围绕“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应更注重专业能力还是基层代表性”展开。正方力证专业能力是将民意转化为高质量政策建议的“金刚钻”,在专业化领域中不可或缺,并以专业代表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困境为例说明其提质增效作用。反方则强调,基层代表性是法定要求与制度根基,认为一线代表能直接传递最真实民声,是政策“接地气”的保障。辩论中,双方就“代表能力与代表性孰主孰次”“精英化风险”“如何确保专业代表不脱离群众”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共同指向提升代表整体履职效能的共同目标。 此次辩论赛,双方辩手立足法律、紧扣实践、心系民生,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述和精彩纷呈的交锋,深化了对“监督如何更有效”“代表如何更好代言”等重大命题的理解。人大干部们纷纷表示,这两场辩论赛不仅是对人大法定职责和制度优势的再学习、再认识,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探索。 思辨之声激荡,唯使命在肩。下一步,区人大将以此次辩论赛为契机,持续深化“以辩促学、以学促干、以干践行”的实践路径,不断优化干部履职能力培养机制,引导人大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在学思践悟中锤炼本领、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作为,以法治之智、为民之情、担当之勇,为谱写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坚实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