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日期: | 2025-03-31 09:52 |
以“数智”助农,“葡萄管家”来帮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与气象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般密不可分。随着近年来智能化气象站网的建成和完善,一下子为农事活动装上了一个气象科技的“加速引擎”。 3月21日,天气晴朗,位于慈城新华村的阿东水果合作社大棚里,翠绿的枝叶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在为刚结果的葡萄进行疏果,原本密密麻麻的小葡萄串在“手起刀落”间被麻利地处理得清清爽爽。不远处,合作社社长陈海栋在大棚内仔仔细细地巡查,观察每一株葡萄的变化。 工作人员正在为葡萄进行疏果 “现在正是要紧时候,接下来就要开始为夏天的葡萄季做准备了,这个气象小帮手可帮了我太多。”说起自己的这些宝贝葡萄,陈海栋指向大棚深处。一片绿荫之中,一块白色正方形格外醒目,走近看,上面印着“气象科技”等字样。 气象服务示范站 “这是一座气象服务示范站。”陈海栋介绍。“这可是收集信息的一把好手。”据了解,这个收集信息的“情报者”身上携带十多个数据监测传感器,能够将大棚中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辐射、二氧化碳等信息全部“收入囊中”,并显示在棚外的LED数字大屏幕上。不仅如此,在江北气象微信公众号上,区气象局也新增了农业气象界面,实时显示棚内各类气象监测要素,实现对葡萄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监控和管理。 棚外的LED数字大屏幕 “以前我们要定时定点到棚内观测,费时费力,现在可真是省力多了!”工作中,这套仪器变身“葡萄管家”,用精准的数字化管理让每亩地产值提升10%-15%。 “阳光玫瑰”葡萄正在茁壮生长 “这款‘俏姆紫’阳光玫瑰葡萄是我们这里的顶流,尤其需要注意生长和天气影响。”陈海栋摸着一株茁壮生长的葡萄藤蔓说道。为保障这款“明星”葡萄的健康生长,区气象局依托站点数据,先后开展高影响天气对葡萄的影响及葡萄品质提升方面的课题研究,逐步实现成果业务化应用。 刚开始结果的葡萄 在过去的2024年盛夏里,酷暑超长待机,陈海栋的葡萄大棚里却始终春意盎然,走进大棚,仿佛走进了另一个空间,满面扑来的绿色充满生机,一颗颗圆滚滚的葡萄挂在枝头,无不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据悉,2024年盛夏,区气象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病虫防害意见指导、直通式气象服务、葡萄采摘气象指数预报等专题服务,针对高温酷暑可能造成的叶片灼伤、果实落果和根系损伤等问题,打好“预防针”,提醒农户提前开棚、喷淋、送风等,让棚内快速恢复到适宜温度。 “我们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站网,实施‘数智化’支撑行动,目前已在半浦水稻田、慈城葡萄大棚内建成多个农气站和微智站。”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以科技为笔,助力农业收获更多甜蜜果实。”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