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0185377/2025-59987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局江北分局 成文日期: 2025-03-11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江北分局关于2025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03-11 15:05来源:生态环境局江北分局浏览次数:

2025年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美丽宁波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江北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以美丽浙江、美丽宁波建设为牵引,在“五个精”上下足绣花功夫,努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治理样板,奋力答好“精致城区、幸福江北”的高分答卷。

2025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是: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市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优良比率比例达到10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消除劣Ⅴ类水,三江一级支流优良率达到88.9%以上(24条)。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方面。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污染减排方面。在已提前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减排。

——环境安全方面。全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总体稳定,不发生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同步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辖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一、精准治污,在环境质量提质增效上争创一流。

(一)强化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的空气环境质量管控。充分利用细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成果,建立建筑工地扬尘管控、道路扬尘管控红黑榜制度,推进扬尘管控措施落实。持续推进活性炭全流程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涉气企业(特别是活性炭使用企业)名单全覆盖,努力破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问题。持续优化秸秆禁烧工作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和重点时段通报等制度,及时提醒各街镇强化火点管控和“1530”机制落实。

(二)强化以提高水质优良率为主线的水环境治理。优化河道水质监测方案,加大对市控以上断面(特别是慈城断面)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对庄西河、邵家河、青林河等依靠生态补水河道深化排口排查整治。加强对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的管网和排口巡查,实施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工作,加大监测和通报制度,加强与区治水办的协调互动,及时督促完成问题整改。

(三)强化以提升工业固废规范化水平的固废管理体系建设。拟在金山智造园和北坤智造园探索建立小微园区固废“五统一”管理模式,以园区物业管理单位为主体开展固废统一管理,实现园区内部固废统一收集、统一分类、统一贮存、统一转运、统一填报。加强固废规范化管理培训,邀请固废领域专家打造固废规范化管理指导精品课程,培育1-2家固废管理标杆企业,助力提升辖区企业工业固废规范管理水平。

二、精确执法,在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上争先进位。

(一)持续开展江北区生态环境执法疾风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疾风2025A”生态环境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严格对照《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细则》,认真落实分局行政处罚案件三级审查制度,压实办案、审案各级人员责任,对于案件评审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闭环整改,不断提升江北分局执法水平和案卷质量的规范性。

(二)全力做好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注重全面排查、标本兼治,对历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重点信访问题和《今日聚焦》、《第一聚焦》等媒体曝光重点问题进行“回头看”,防止反弹复发。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压茬推进问题整改闭环。

(三)加快数字化建设成果集成应用。对有预警功能、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进行集成统一管理,构建“一张屏+N应用”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集成应用,实现对生产企业全要素、全过程监管。梳理建立分局台账资料数据库,探索Deepceek等智能AI 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应用。加强无人机、用电监控、在线监控等先进器材设备应用和数据分析,提升非接触式执法能力。

三、精致管理,在固本强基改革赋能上争先示范。

(一)摸清底数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局队合一”工作机制和环保管家服务体系,深入一线到辖区涉水、涉气、涉危废企业进行走访帮扶,做细做实企业环境管理“七本账”,包括涉水治理设施企业、涉气治理设施企业、一般工业固废(10t/a)产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污泥产生单位、辐射源单位、环境风险源单位7张清单,全面提高辖区企业的环保合规性、管理规范性。

(二)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印发实施全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集成改革,着力打造更多生态环境标志性改革项目。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改革为抓手,紧扣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围绕6个生态维度努力推动生态环境一件事拓展为生态文明一类事。结合“十五五”期间市级碳排放交易平台建立的工作要求,试点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探索建立企业碳排放账户。

(三)持续深化助企纾困服务。继续巩固环评编制规范化工作和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全过程增值服务成效,提升“增值式”政务服务。靠前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深化“三线一单”动态更新落地应用,推动园区规划环评动态更新。持续构建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机制,复制打造“1+1企业结对传帮带”典型案例,助力提升辖区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精美提靓,在绿色护航美丽建设上争先创优。

(一)开展美丽江北提靓行动。全力推动区“1285”专项行动和“美丽江北提靓行动”建设落地见效出新出彩。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高效闭环的工作机制。围绕美丽河湖、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等工作,串点成线,打造示范点推动示范带蝶变,绘就全域美丽新样板。

(二)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多渠道推进美丽江北建设宣传教育,充分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多维度开展专题主题教育,展示美丽江北建设成效,开展生态环境宣传进社区活动10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持续擦亮“甬有生态”“自然笔记”品牌,开展互动活动10场,牵头做好公众设施开放活动。搭建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与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合作,做大做强江北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场。

(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牵头开展江北区蓝绿自然资产核算试点项目,调查与整合江北区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和生态产品实物量分析。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开发并上线GEP自动化核算平台,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体系研究成果,为江北区自然资产提升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五、精心锻造,在队伍建设凝心聚力上争当先锋。

(一)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擦亮“绿色先锋岗”党建品牌,推动“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健全“三步四查”问题发现机制,开展一月一次局务会议,利用周二夜学推动年轻干部上讲台展风采。

(二)坚持勤廉并重。建立“周提醒、月自查、季分析、年评估”的全链条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形成系统化教育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廉政隐患风险排查,落实好从业报备、岗位回避、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常态长效纠治“四风”,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廉洁文化建设,常态长效开展党性教育,纵深推进清廉生态环保单元建设,持续深化“律动江北无废友约”清廉文化品牌。

(三)完善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深入实施“青训计划”年轻干部培养方案,将10名90后干部纳入局内年轻干部培养体系(参公编7人、事业编3人),完善“传帮带”机制,实行“科室领导亲手带、分管领导指导帮、主要领导亲自传”,鼓励年轻干部挑大梁展风采,建设一支高质、 高知、高能的生态环境青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