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24/2024-60095
文 号: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区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9-13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2024年度工作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4-09-13 14:54来源:区教育局(区体育局)浏览次数:

 

序号

工作分类

主要工作项目

上一阶段工作情况概述

本阶段工作目标

工作主要举措与第一责任部门(人)

达成呈现成果预估

建议评估方法

1

目标与管理

党的领导与建设

/

(1)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活动质量,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共青团和少先队领导:增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凝聚力。

(3)廉政建设:加强廉洁教育,提升全校人员的廉洁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1)定期开展党支部大会,积极培养先进青年团员教师,提升党员及骨干教师的育人能力。(2)全年计划开展不少于3次廉政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等。

(3)推进“十佳团员、十佳队员、十佳事迹”等评选活动。

(4)师德师风教育三次以上。
责任人:邹雪峰

(1)党组织建设:党支部组织健全,;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2)共青团和少先队领导:提高所有团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责任感。
(3)廉政建设:无严重违纪问题发生。

(4)无教师违纪现象。

党团会议记录、活动材料等档案资料

教师访谈

2

办学方向

/

(1)创特色: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期望通过打造一流的科创环境,使学校在相关领域内具备更高的知名度。
(2)提品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务求教职员工达到更好的专业水准,提供优质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3)立品牌:这是中长期目标,将学校打造成江北区的优质品牌,同时,借力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提升学校品牌的影响力。

(1)进一步开发拓展性与实践性课程,尽快建设科创实验室。

(2)加强师资培训

(3)提升课堂品质

(4)加强课程研发,适应学生成长需要。

 

责任人:吴学录

(1)创特色:在各类科创比赛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2)提品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职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立品牌:学校口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通过参加比赛的成绩、科创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表现来评估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

通过校内外、社会等多方面评价学校的建设成效。

3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

(1)完善校园管理机制: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流程,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进行进行规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全面的执行。

(2)优化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其与学校的现行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

(3)强化年级主任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基层管理。

 

(1)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2)完善学校章程、年级主任负责机制、考勤制度、宣传制度、五项常规制度等。

 

责任人:吴学录

(1)设计校园管理机制:预期在本学年,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
(2)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修订,符合“思源致远 知行合一”的校训,年级主任负责机制、考勤制度、宣传制度、学校章程、五项常规制度均完成修订或制定。

(3)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

各项制度档案材料。

通过教职工、学生的访谈反馈,

查看工作的进展情况。

4

后勤保障

/

(1)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系统,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2)设施维护和更新,保证正常运行。

(3)绿化管理,创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4)餐饮服务的提升,增加师生满意度。
(5)服务保障工作应对更及时并周全。

(1)对校园所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新老旧设备。

(2)提升校园绿化的质量。

(3)改良食堂菜品,保证食物质量和口感。

(4)建立对校际及领导来访、大型活动等的后勤保障工作设置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应对机制。

 

责任人:陈旭东

(1)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2)师生对后勤保障、校园环境满意度提升。

档案资料、问卷调查

巡查校园等

5

校园文化建设

/

(1)环境文化: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学校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教职工活动:教职工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提高。
(3)凝聚力活动:校内团队精神和归属感得到提升,助力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统一的校园氛围。
(4)教职工个人素养提升:教职工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

 

(1)打造整洁、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将“赋能,让成长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和“思源致远、知行合一”的校训融入到校园环境中。
(2)组织多元化的教职工团建活动。

(3)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责任人:吴学录

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

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生态,增强教职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进行定期的环境文化检查、师生交流;

档案材料、问卷调查

6

信息化工作

/


(1)推动教学信息化: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激发。
(2)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学校全体成员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意识,能有效地防范各种信息安全风险。

 

(1)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拟更新部分电脑。
(3)积极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希沃白板等,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

 

责任人:许杰

教师和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或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校内网络连接、信息系统运行流畅,数据安全得到保障。
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激发。

学校多场景应用等。

7

课程与教学

课程建设

/

(1)课程研究: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学习兴趣。
(2)校本作业编制:探索编制符合学校特色的作业编制系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学生社团建设:推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社团中,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特长,提高个性化发展水平。

(1)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2)探索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作业.

(3)举办“科创节”。

(4)巩固当前学生社团,争取创建品牌社团1-2个。

 

责任人: 许杰

(1)有初步的课程规划。
(2)“科技节”举办:成功举办一次课程节,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并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

(3)品牌社团创建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反馈。

通过档案材料及取得成绩了解学生对科技节及品牌社团的反馈。

10

课堂教学与改革

/

(1)教师能够致力于有效教学,并明晰其理念及实施路径,据此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2)学生致力于有效学习,剔除学习无用功。
(3)因材施教,培优推进重高率,激发后20%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1)有效备课。

(2)有效练习

(3)有效授课

(4)有效作业

(5)有效提问

(6)有效反思

(7)优化学习小组

(8)优化分层措施及奖励机制

 

责任人:许杰


力求实现学生想学、学生好学、学生能学、学生乐学。

营造氛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幸福、快乐!

师生满意度调查,学业质量分析

9

课程评价

/



强化形成性评价,进一步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强化学生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从各种评价方式中积累方法,丰富技能,真正做到让成长更加美好。

1.强化反馈。 夯实课程基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观察在实际教学中的评价能力。

2.经常性地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信息,让学生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让学习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3.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单元小测、同伴评价、自我评价、项目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

负责人:许杰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以多方式课程评价促课程质量提升。

(1)调查问卷等方式

(2)提升课程评价能力:,以此来检验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是否达标。
(3)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下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以及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来评估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和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12-1

科创教育

/

(1)提高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科创实验室投入使用。
(3)激发全校科技热情,提高学校整体的科创氛围。

(1)通过引入更多实践性学习和案例研究,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举办首届“科创节”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负责人:许杰

(1)巩固提高学生中考的科学学科的平均分数。
(2)学生利用科创实验室完成的科创项目数量增加。
(3)科技节得到广泛参与,收到积极反馈。

相关档案材料

科创特色的认可度

科创项目人成果

12-2

美育教育

/


通过美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

结合红五月、艺术节等重要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负责人:周玛菲、陈茵芷


学生积极参与美育相关活动与竞赛。合唱团在全市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作品获奖、合唱比赛成绩

12-3

体育教育

/

(1)提升学生体训项目达标率

(2)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3)在运动中建立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4)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1)建立学校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实施方案

(2)适当增加趣味性较强并适合我校学生体质的锻炼方式,如集体舞等。

(3)强化足球、篮球、或者排球等团队体育活动

负责人:邢晓生

(1)突出运动会创新特色:新学年校运会的创新工作获得全校师生欢迎,得到区里认可
(2)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期末体质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3)在运动中建立团队精神和领导力:学生应通过参与团队体育活动证明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和实践健康生活习惯。

学生体训项目达标率不断上升

12-4

劳动及其他

/

(1)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促使学生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公益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辟校园小农场,让校园生活有点“田”。

(2)组织学生参与农耕类社会实践。

 

负责人:小学部/洪云绍,张丹微

校园里五育融合。

实地视察、档案资料

13

队伍与人才

教科研校本研修与改革项目

/

总体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们的创新精神,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推动教学创新
(3)产生教研成果

(1)通过定期的研修活动、分享会等,使教师们能够深化对教育改革、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鼓励并支持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动研究,实践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负责人:许杰

(1)教师专业发展:所有参与的教师都能显示出显著的专业发展,例如更深入的理解课程标准,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等。
(2)教学创新实践:通过行动研究和其他形式的实践,产生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案例。
(3)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


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获奖情况

14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

(1)增强教研团队协作。

(2)优化学科发展策略与路径。
(3)强化“五认真”的落实。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2)扎实推进“五认真”。

(3)校内先进教研组等评选。

(4)建立听评课制度

(5)实施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

 

负责人:许杰

(1)团队协作提升:教研团队在备课过程中的协作更加紧密,互助学习的氛围得到增强。
(2)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备课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优化反映在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创新性上。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

备课本、作业本等检查。

学生学业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15

青年教师培养

/

(1)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依托校本研修和备课组的资源,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

(1)建设“思源讲堂”,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2)推进“思源”青年教师训练营的建设。提供实践性强、针对性明确的专业发展机会。

(3)开展教师说题·评题活动

(4)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负责人:邹雪峰、许杰


(1)竞赛成果: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在区级、市级竞赛中获得佳绩。
(2)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明显提升。
(3)青年领导力发展: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所获荣誉等档案材料

16

骨干教师培养

/

(1)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和研讨会,提供平台让骨干教师分享他们的理念与行动。
(2)骨干教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理解教育的本质。
(3)促进骨干教师继续发展。

(1) 建设思源骨干教师讲堂。

(2)实施传帮带项目。

(3)对外引进,对内培养。

 

负责人:邹雪峰、许杰

(1)思源讲堂定期举办活动,成为教师自我提升和互相学习的重要场所。
(2)有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通过与骨干教师的一对一指导,能够提升他们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理解。
(3)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骨干教师在教学技能、领导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对骨干教师的数量变化、作用发挥进行年度评估

17

德育与学生

团队活动

/

(1)打造活力校园。进一步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学生自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的优秀学生。
(2)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提升共青团的活跃度,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
(3)加强对少先队员的德育指导,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实施校级学生会和年级学生会双轨运行制。

(2)定期进行专题团课,并通过团课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

(3)支持学生会、团委组织进行全校性学生活动。

 

负责人:邹雪峰、郑聪聪

展现学生团体的精神风采。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会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氛围。

18

五项管理

/

落实好相关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的规定和清晰的指导,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建立升旗仪式制度,并丰富升旗仪式形式与内容。

(2)修订学生五项常规管理制度(增设检查早早读的学习情况)

(3)强化学生纪律检查组的指导与建设

 

负责人:陈旭东

升旗仪式的形式到内容。
学生五项常规管理制度修订实施

档案材料

现场考察

19

家校共育

/

(1)加强家校沟通:设计更有利于家校共育的家长会形式,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方针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2)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育人活动,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

(1)实施“家长进课堂”活动

(2)开展“家长学校”

 

负责人:邹雪峰、郑聪聪

/

相关档案材料

20

办学特色

特色项目推进

/

特色工作一:科技创新实践特色培养。

特色工作二:小学部课程特色探索。

特色工作三:音体美特色课程。

 

(1)持续优化“科学工程、数学建模”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开设多元化、多层次开放性课程。

(2)音体美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阶梯。

(1)科技创新实践特色培养: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能力得到提升,对科技智能有更深入理解。提高在国家级及省级科技比赛中的获奖水平。
(2)音体美特色课程全面开展:。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创造潜能得到极大发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同时为升学提供更多选择。

学生参与度、活动竞赛水平,区域认可度等进行评估。

21

其他工作

/

(1)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2)满足学生提升社会地位的需求

在学生中逐步建立起对学业成功的文化认同。

(1)实施社交情绪能力提升项目。

(2)通过班队课、团辅活动、角色扮演等,教授学生解决冲突的技巧,为学生示范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负责人:邹雪峰

学生的校园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