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生健康局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区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结合辖区的特点,积极、扎实地开展了医疗卫生、医联体、慢性病、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业务情况
1.收入:1-12月共实现收入12066.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3%,其中:财政拨款收入为2406.86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上级补助收入为32.1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26%;医疗业务收入为8934.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1.57%,药品收入为6827.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2%;其中中药收入为388.7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78%;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收入为518.9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31%;利息收入43.2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1.14%;其他收入649.8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42%。
2. 2023年1-12月支出:总支出11744.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9%;人员经费支出为3546.96万元,比去年减少1.54%;药品费6750.81万元,比去年增加了8.98 %;专用材料费为284.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71 %;维修费为46.42万元,比去年减少40.59%;固定资产折旧104.43万元,比去年减少5.42%;无形资产摊销22.35万元,比去年增加20.49 %;其他医疗费用为936.10万元,比去年增加7.1%。
3.结余:1-12月共实现本期结余321.58万元。
(二)人才队伍情况
截止12月,职工138(外借5人、长病假1人),卫技119人,非卫技13人。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57;卫技人员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91人。
二、基本医疗工作
1.基础数据
1-12月:门诊人次42413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9834人次,增幅为34.95%,;门诊次均费用为186.44元/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7.15%;门诊均次药费为139.42元,/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22.24%。
1-12月:基本药物使用金额28637542.73元,使用药物总金额55260017.2元,基本药物使用率51.8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3.82%;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2份,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6份,完成率100%;医保电子凭证37.86%;互联网医疗(图文问诊+处方):2607人次。
2.中医药服务
中心能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及其他类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7.57%,中医处方数(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346105张,占总处方数比例51.55%,中药饮片处方数22177张,占处方总数2.39%。100%的服务站中医处方数(包括中医非药物治疗和中成药)占总处方数比例达到30%以上;100%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站中医药门诊服务量占比达10%以上、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处方之和占比达15%及以上;100%的服务站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且每项技术至少开展10个病例。积极利用中医药康复手段为脑卒中等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90%以上。
截止2023年12月底,中心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13386人,规范管理8474人,规范管理率63.30%,体质辨识10750人数,中医药健康管理率80.31%。0-3岁常住儿童中医保健指导覆盖人数2067人,覆盖率88%。
3.医共体、医联体工作
2023年执行医共体质控标准,对新老中心进行4次质控检查;抽取5%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将外配处方纳入点评范围;设立全-专科联合门诊,能开展3种以上一级手术(普通拔牙术、拔甲术、泪道冲洗术、角膜、结膜异物剔除术),可开展二级手术(喉咽部取异物术)。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服务量占比≥30%,实施医共体内唯一采购账户,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和支付。2023年接受集团护理部季度考核4次,半年度考核1次,参加集团护士长会议4次,江北区护理质控会议1次。
宁波市第一医院外滩院区8名专家、第九医院15名专家下沉坐诊,2023年1-12月共接诊病人2859人次,中心上转市级医院的门诊病人200人次、上转第九医院的门诊病人457人次,通过信息平台或电话开具上级医院大型仪器检查24人次。中心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院内讲课6次,受益人数余100余人次。
4.科教工作
今年派出1人外出到宁波市第九医院急诊科三个月进修学习,派出市级医院BLS培训等各类短期学习班近1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20人次。完成执业医师麻醉、精神药物培训及考核41人次,完成抗菌药物培训及考核41人次。举办各学科学术培训班10次,开展“溺水、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置、登革热应急演练”等各种应急演练4次,心肺复苏考核技能1次。全年进行护理理论培训24次,操作培训及考核各4次,应急理论考试4次。
5.基本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对门诊病历书写提出规范化的要求,甲级病历合格率有所上升。医务科每月抽查104份病历,对不合格病历(乙级以下病历)进行质控扣罚,目前甲级病历率从之前的76.92%上升至92.3%。中心严格执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按照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认真总结和提出改善。医务科每月抽查全中心门诊处方5%的处方进行点评,对无指征用药、违反联合用药原则的、超剂量用药、违反药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错误等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应扣罚。使得医生的职责意识、风险意识和规范意识都有明显提高,门诊医生更加规范的开具处方,目前处方合格率每月95%以上,使处方合格率有所提高。
2023年,中心发生了55起医疗纠纷(信访投诉),产生2起理赔事件。医务科及时地进行了协调解决,使医院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的限度。随后,医务科针对医院连续发生数起医疗纠纷的情况,认真进行了剖析,网络培训《医疗纠纷诉讼实务操作与技巧》,制定了《医疗服务投诉接待处置职责和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2023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反馈近期医疗纠纷(信访投诉)、医保工作、传染病工作以及廉政风险提醒。
三、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一)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截止2023年12月底签约居民14636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14612人,重点人群签约率51.51%,续签率74.08%,诊间预约5357人次,预约成功4329人次,预约成功率80.81 %,累计预约转诊657人次。共建立电子家庭健康档案110764份,建档率91.46%,规范档案104128份,规范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85.99%,档案动态使用率60.17%。
(二)慢病管理工作
截止2023年12月底,中心累计管理慢性病患者8318人,其中高血压管理6491人,规范管理4368人,规范管理率达67.29%;糖尿病管理1827人,规范管理1280人,规范管理率70.06%;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484人,规范管理470人,规范管理率达97.11%。各管理率均达到考核要求,列在全区的上等水平。同时我们将所有慢性病在健康信息系统中进行信息化随访管理。截止12月底共计随访62585人次,其中诊间随访19278人次,诊间随访率达30.80%。
(三)健康教育工作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健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义诊和医养结合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辖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截止1-12月底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60讲、健康义诊活动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26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公众号每月保证2篇高质量的健康科普文章。
(四)重性精神疾病管治工作
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484人,规范管理470人,规范管理率达97.11%。管理率均达到区疾控的年初要求,列在全区的中上水平。
(五)体检工作
2023年完成直肠癌筛查1500余人,心血管长期随访636人,健康素养调查167人,慢阻肺筛查716人,老年防跌倒及骨质疏松筛查1005人。2023年,体检总数 27100余人次,其中老年人8474人次,学生体检10242人次,退休职工医保体检 146人次,城乡居民医保体检2080人次,健康证 1621人次,及其他零星体检工作(驾驶证体检、街道涉毒人员体检)200余人。两癌筛查人数324人,未查出宫颈癌与乳腺癌。幼儿园入托体检1312人。
(六)传染病工作
今年1月-12月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768例(辖区属地管理),其中肝炎88 例,肺结核47例,梅毒41例,淋病10例,HIV 2 例,猩红热 0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581例。丙类传染病7052例,其中手足口病179例,流行性腮腺3例,感染性腹泻105例;流行性感冒6764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重点监测疾病(水痘:57例、新冠1581例)。甲类传染病零报告。以上传染病管理和随访率100%。
1-12月份本院报告法定传染病1502例,无漏报迟报病例,报告及时率100%,处理学校聚集性疫情6起(9.16惠贞高中食源性疫情1起、惠贞书院小学部3起发热聚集疫情、6.25天成幼儿园食源性诺如疫情、12.6养正书院1起);无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妇幼工作
1.妇保
23年家庭医生签约595人,本地户籍活产370人,早孕建册率100%,产后访视率97.8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57%,围产儿死亡率0,非户籍活产345人,早孕建册率96.77%,产后访视率98.8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2%,围产儿死亡率2.89‰。出生数较去年下降了44人。
2.儿保
7岁以下户籍儿童数5833人,保健管理人数5794人,管理率达到99.33%;非户籍人口数2329人,保健管理人数2294人,管理率达到98.5%。3岁以下户籍儿童数1672人,系管人数为1627人,系管率达97.31%;非户籍人口数736人,系统管理人数为704人,系管率95.65%。
当年户籍活产数340人;非户籍活产数345人。新生儿访视人数户籍340人,访视率100%;非户籍343人,访视率100%。高危新生儿户籍41人,非户籍50人,管理率100%。3岁以下体弱儿筛查户籍人数1672人,非户籍1476人,户籍管理386人;非户籍276人。
(八)疫苗接种
0-7岁儿童9390人,其中户籍(常住)儿童4277人,流动儿童5113人。2周岁内儿童2932人。
免疫规划类疫苗(含替代)接种37219针次,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含替代)接种23251针次。成人接种8488针次(其中免费流感4280针次)。常规基础免疫10种疫苗应种人次 26117次,实种25970人次。接种率为99.44%。水痘应急接种1234针次,民生流感项目接种4220针次,新冠疫苗接种678针次。
(九)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做好各类卫生知识的宣传,及时完成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换证工作,确保了各类公共卫生场所的卫生安全;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行动,完成公共场所巡查450次,巡查医疗机构75次,学校卫生巡查32次。
四、亮点工作
(一)中心急诊室达到宁波市三星级急诊室建设标准。
(二)“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创建成功。
(三)慢病一体化门诊创建成功。
(四)建设了全省首家社区结核预防与咨询门诊。
(五)做精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实现手机移动签约(累计签约400余人次)以及签约居民手机云诊疗咨询服务(累计服务1100余人次),探索弹性化签约周期服务,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定制向日葵0-3岁儿童、企业特需服务包、康乃馨健康个性化签约服务包,2023年3月代表江北区迎检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位列第二。
(六)建设家庭医疗护理团队和互联网护理队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服务。
(七)预防接种前置一站式支付的便利化措施应用。
(八)健康体检实现手机无纸化,移动体检随时随地进入村社居民家庭、学校。体现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方便可及和公平性。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营养性疾病有效干预率不理想及中医保健指导有待加强,措施:加强宣教,提高家长重视度,细化饮食及运动干预细节,结合及时转上级医院营养门诊专家指导干预。加强门诊一对一宣教,提高家长对中医保健知识及儿童免费项目的知晓率。
肺结核72小时内上门访视率达标存在问题,有个别病人拒绝上门访视,个别病人长期居住在辖区外导致无法访视到位。肺结核患者密筛比大于 1:3 存在一定困难,有部分患者独居无亲属。措施:推进建设基于基层社区医院的结核病随访及督导的信息化工作。
建档率稳步上升,但档案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信息化体系不通畅,不完整。措施:及时做好数据对接,系统定期升级。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争创宁波市针灸推拿特色专科。
(二)开展盆底康复训练项目。
(三)依托医联体及医共体平台,加强人员医疗技术培训交流,组织人员进修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
(四)组建中心伦理委员会,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五)拟计划对马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
(六)应嘉院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