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67/2024-58207
组配分类: 公共法律服务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3-28
关于2023年度宁波市江北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8日
浏览次数: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及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系列部署,强化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保障,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前三,推动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走在省市前列,“教科书式”行政执法实践获评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入选省2023年度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典型案例,推动法治建设护航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做法获中央依法治国办简报刊发。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对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全面加强。一是党政领导带头履职。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放在江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中统筹谋划,作为法治江北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等多次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会议,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统一思想多元聚力。制发《2023年江北区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方案》,常态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举办依法治区专题培训班,推动提升全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选聘100名法治监督员和53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建立法治监督员人才库。区法治建设促进中心实体化运作,开展系列法治沙龙、丛书编写、专题调研等活动,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方法路径。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知》,公职律师增加至73人。三是全面统筹系统实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各领域,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8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办事、依法执政,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结合区委巡察对区教育局、区科技局等6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进一步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

(二)聚焦惠企便民,政务服务供给效能有效提升。一是推进政务增值改革。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编制《江北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清单”汇编》。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向企业提供“基本+增值”的普惠基础上的市场化涉企法治服务,梳理涉企法治增值服务清单20项。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10个示范型便民服务站,下放参保登记、医疗费用报销、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等33个事项到社区(村),推进事项基层延伸。区审管办、洪塘街道获评全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二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出台《2023年江北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完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体系的9项措施,重点推进11个突破性抓手项目。聚焦新兴领域和重点行业,推进直播电商企业、水产品批发市场、自媒体行业等合规指引项目,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创建直播电商企业合规治理快速响应机制,建设实体化“江北区法治E企服务中心”和“北小法”共享法治直播间。在全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列前十。三是强化法律服务保障。建成水产市场“海萤湾”法治公园和民商法律服务港,集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民商事法律咨询,以及警务、税务、社保、金融等服务内容为一体,加快打造“枫桥式”专业市场样板,化解专业市场矛盾纠纷“六零”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全区执业律师536人,创收4.03亿,律师万人比达12.11。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组建“知识产权”“凤凰行动”“涉外法律”“港航物流”四支服务促进团队等工作,服务企业4566家,解决法律问题2321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编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合规指南项目说明》,建立品牌服务站、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等服务站点,快速响应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诉求。

(三)把牢决策关口,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落实审查管理制度。编制区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南,全区共计20个单位制定了30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开展3次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修改或废止16件规范性文件。区本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草案、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合同等126件,提出审查意见422条。二是推进基层合法性审查。全市率先设立并实体化运行区合法性审查中心,编发《街道(镇)行政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城区街道涉及五大类共63个事项,涉农街道(镇)涉及五大类共87个事项,统一提起、流转、审查、报批等程序,全区各街道(镇)完成审查1177件,同比增长近三成。慈城镇、文教街道获评全市第二批示范乡镇(街道)。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参与配合人大及上级立法工作,协调开展“村民说立法”活动8次,完成立法征求意见29件次,立法后评估3件次,反馈有效意见72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9件、政协委员提案152件,办理结果满意率分别为92.7%、98.7%。

(四)深化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一是纵深推进综合执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执法队伍下沉人员属地管理实施方案》《区级行政执法队伍下沉人员动态管理办法》《关于街镇下沉执法人员分类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将下沉人员统一纳入街镇岗位管理和考核。推行街镇“全员办案”,建立行政执法人才库和管理办法,通过“导师带徒”、以案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快提升持证人员办案能力,办案量同比增长58.5%。“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评价指标晾晒排名省市前列,“江北区全域实现‘两大应用’协同运行推动基层网格执法高效闭环”获市认可。二是优化完善执法方式。创新实施行政执法领域“预约式”指导服务,探索涉企高频处罚事项综合治理,加大涉企联合检查力度,提高“综合查一次”实施比例,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2023年,共确定“综合查一次”计划277个、“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57个、“监管一件事”年度计划62个,“综合查一次”占全部检查数量比达67%,问题检出率达到20%以上。全市率先出台《江北区关于建立涉企市场主体免加罚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对有特殊原因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罚款,但积极履行整改义务并承诺合规经营的行政相对人,减免其滞纳金,实施以来共受理11起申请免加罚处理案件,涉及金额32.4万元。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探索基层执法监督指导站,构建“监督微单元”,完善行政执法“3+N”多元共治体系建设,上线运行“行政执法监督扁平化指挥系统”数字监督应用,开展专项监督16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率、执法全过程记录覆盖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均达100%。开展“线上+线下”案卷集中评查,抽查33家单位278宗执法案卷。做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全区35家单位均按照“一单位一清单一网址”进行公示。

(五)促进依法治理,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更加牢固。一是贯彻实施“八五”普法。全区8个街道(镇)宪法和民法典两大法治文化阵地均实现100%覆盖,在企业、学校等多地布设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建设沿江法治文化景观带,法兴园入选第二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个,外漕村做法入选司法部案例库。二是健全多元调解体系。全省率先探索“我调解 我普法”调普相融法治创新实践,有力提升村社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会作交流发言,全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514件、涉案金额2.39亿元,化解10人以上重大群体性纠纷29件。深化外滩涉外调解工作室建设,调解涉外纠纷26起,调解协议履行率达95%。三是发挥复议化解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开展行政复议员任命和分级管理省级试点工作,任命首批9名行政复议员,全年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6件,复议诉讼比2.98,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强化行政与司法互动,坚持多层次府院联席会议,建立败诉案件预防预警和通报机制,引导当事人通过复议渠道化解纠纷,败诉率逐步下降,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4.48%,全市第3低。

回顾2023年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行为仍需规范,诉讼败诉情况仍然存在;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实效性和企业获得感还需提升;三是基层法治建设合力还需加强。常态化学习法律知识的制度还有待完善,基层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的人员配备离省市要求还有差距。

二、下步工作

2024年,江北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聚焦“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全力保障迭代实施“1588”专项行动,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县域示范样板。

(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域增速”。围绕行政争议发案量、行政诉讼败诉率等难点、堵点,整合法治督察、执法监督、复议监督、法审监督,深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推进“社会热点问题智能法治督察”项目。进一步完善法治创新项目库建设,分类制定实施项目推进细化方案,提炼培育项目、优化升级项目、抓实基础项目,形成创新项目梯队,打造一批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的法治创新“金名片”。深入开展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推动各街道(镇)设立专职法审员,积极争创法治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有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层基础。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持续推进“村民说立法”工作,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样板。

(二)优化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全维增值”。梳理企业涉法需求清单,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探索“定制化”服务模式,努力提供精准化、个性化、集成化、专业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持续探索行政执法领域“预约式”指导服务,帮扶企业辨识防范消除经营风险和安全隐患。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强化区产业合规中心预防指引作用,建立江北区重点产业合规中心,形成“产业合规中心+合规点”的矩形效应。强化“法治E企服务中心”快速解纷作用,设立政企会客厅,为电商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法治服务。聚焦推动市场主体商事纠纷高效化解,完善建立市场化商事调解组织和机制,加快打造“枫桥式”专业市场治理样板。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省级试点,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乡村基层末端延伸,就近就便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推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律师量的合理增长和行业质的有效提升。研究谋划加强全区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产品研发。

(三)加快实现政府法律事务“全程增控”。加强重大决策目录化法治化管理,完善政府决策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机制,推进决策科学民主。强化区合法性审查中心法治审核作用,推进浙政钉“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应用系统”开展审查、报备,抓好街道(镇)合法性审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一街道(镇)合法性审查事项的提起、流转、审查、报批等程序,规范审查机构的审查流程及文书范本。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合同审查跟进机制,保障规范性文件落实和行政合同履行。

(四)深化落实行政执法监管“全面增效”。构建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1+1+X”构架,完善基层执法“作战单元”。以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为方向,定期开展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和轮训,全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人员力量。谋划县乡“一张网”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研究制定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明确履职方式和监督责任。深化执法监督指导站建设,探索构建以“执法监督指导站”为纽带的基层监督体系,强化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行政执法监督扁平化指挥系统”,组织开展特邀执法监督员专项活动,切实监督整改一批执法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省监督系统线索推送,建立健全配套线索处置闭环机制。

(五)深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全量增质”。深化“我调解 我普法”调普相融品牌,推广“青亲调解团”“云青调解工作室”运行模式,形成梯队化的调解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成在法治实践中有效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典型标杆。进一步优化府院、府检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行政争议联动调解机制常态化运转,优化“3+1”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探索行政复议调解案件容错免责工作机制,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质效。推动执法监督指导站、基层司法所、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站、所、点”一体建设,实现监督、调解、复议功能全面衔接,形成行政争议协同处置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