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四十年四十人㉔ | 四十年风雨兼程,这个集团掌舵人与江北工业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4-11-22 08:38浏览次数:

如今,走进位于江北投创园区C区的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两侧的厂房矗然而立,车间机床轰鸣。每当起身眺望窗外,高楼林立,人流涌动的场景常使总经理吴杰感慨万千,四十余年漫漫工业长路仿佛只是一瞬。

1984年,大学毕业的吴杰被分配到宁波动力机厂设计科。当时的宁动厂隶属于机械工业部,县团级企业。厂区占地三百余亩,隔着西草马路,一边是机器轰鸣的工厂区,一边是配套完善的生活区,员工宿舍、职工大学、子女幼儿园、家属工厂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那时走出工厂大门,穿过狭窄的弄堂,看到的还是很破很窄的槐树路。当年,老人说,“庄桥人买一块布都要坐4路车到东门口去”,说的就是江北人那时候商业的匮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这“大厂小城”,也成为了吴杰职业生涯初期难以忘怀的记忆。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杰

时光荏苒,40年间江北已然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品质城区。江北区的文化地标——宁波大剧院在2004年竣工,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曾经的动力机厂变成了来福士广场。老外滩华丽蜕变,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江北大桥、湾头大桥更是串联起了江北区的城乡交通,日湖公园、槐树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乐园。曾经的江北小城,变成了现代化繁华之城。而现在的中策之于江北,只能说是“大城老厂”了。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六期商务楼

宁波动力机厂作为老国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一直到了1992年。这一年宁波动力机厂与港企“中策”携手成立了宁波中华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以中华动力为核心,以中策在宁波投资的机械企业为基础,组建了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策”)。1997年,吴杰担任集团副总兼柴油机公司总经理,2000年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当时,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与严酷竞争,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生产车间

而非洲是中策的第一站。当时的非洲工业滞后、电力匮乏、航运空白、欧美产品价格高服务难,这些因素成了中策拓展的契机。我们克服了语言障碍和传染病威胁,在1999年把第一台柴油发电机组销到了非洲大陆,慢慢站稳了脚跟并快速扩大规模。如今,中策在海外建有300余座主电站,也成为目前中国中速机行业海外电站业务的领跑者,并列入中国商务部“一带一路”示范案例。

吴杰和日本爱发科集团社长岩下节生共同为宁波爱发科江北新工厂揭牌

吴杰深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填补技术空白,吴杰带领中策一步一脚印,在培养企业科研团队的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紧盯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型大功率发动机,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中策集团作为“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并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这不仅奠定了中策的行业地位,更让中策的产业发展增添了科技引擎。在做精主业的同时,中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引入新兴产业投资,努力做大产业规模。先后引进宁波爱发科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富强鑫(宁波)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威孚天力增压器有限公司,并落户江北,目前也均已发展成为江北五十强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

中策集团船用共轨柴油机完成CCS认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策集团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也是江北区工业面貌日新月异的十年。那时江北正处于城市大开发的浪潮中,也把工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空间更为广阔的郊区。“当时江北区想让我们整体搬迁,并且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江北区工业版图的规划和构架。”吴杰回忆到,“作为扎根江北百余年的中策,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以骨干企业的身份参与到江北的工业发展当中。”然而当时的搬迁目的地还是大片的农田,吴杰也清楚地记得当时那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员工上下班也不方便,在吴杰察看搬迁现场的同时,企业员工还议论纷纷,不愿搬迁。但吴杰为首的中策领导班子看到了区委、区政府发展工业经济的决心,也看到了交通道路、水电供应、信息网络、环境保护这些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随着围绕“腾笼换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深入实施,江北区工业版图也将迎来进一步更新。原本困扰着员工们的“通勤难”顾虑被打消,中策也在2002年顺利搬迁到了江北投创园区B区,即中策一期工厂。

江北投创园区C区的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在这之后,江北的工业果真如所构想的那样,驶入了高速运转的快车道。在优越的区位条件下,中策集团的发展也乘势而上。这些年,江北区的工业版图更是不断扩大,中策也紧随江北区工业发展的脚步,在2016年再次投资中策的新工厂和中策世纪博园,落户到了现在的江北投创园区C区。回忆往昔,吴杰不禁感慨,“中策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就,依托的是江北的上风上水,离不开江北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弹指一挥间,吴杰从一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到如今成为见证江北新发展的企业家。回看这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江北的旧时厂房记忆已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而中策也历经百年风雨,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这离不开江北区始终如一的扶持与助力,离不开江北区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这个时代赋予了中策无限的可能与机遇,而江北这片热土更是养育了中策、见证了中策成长。未来,中策将继续秉承初心,与江北区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为江北区的繁荣发展贡献中策的力量。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