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透明政务 > 聚焦江北 > 江北资讯

榜上有名 | 省级优秀案例,江北上榜!

发布时间:2024-10-15 09:02浏览次数: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第三十一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经基层推荐、专家组遴选等程序,共选出36项案例。江北区教育局的案例《医教结合视域下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区域实践》上榜。

第八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中,宁波大学附属学校王沐易同学夺得U11女子组攀石赛金牌、全能赛金牌

“双减”政策的推进,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也对“五育”中的中小学体育产生了深远的正向的影响。研究表明,运动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增强愉悦感,减少抑郁风险。如何从体育入手,从源头预防学生心理问题,进一步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护航?江北区教育局自2021年起开启了尝试与探索。

庄桥中心小学的排球社团、费市小学的手球校园联赛、修人学校组织的花样跳绳……江北区结合各校传统优势、现有资源,打造体育特色学校,制定校园“一生一技”方案,努力让每位学生形成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爱好,提升心理弹性。

费市小学校手球队

在保障体育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各中小学校基本开设了2至6项以上体育拓展课程。同时,结合“全域体育”建设,积极引入辖内宁波奥体中心、中体sports城等社会体育资源力量,合力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开发,提升田径、游泳、足球等区域优势“传统10项”,发展击剑、高尔夫、皮划艇等“时尚10项”,率先探索教育局统一标准遴选建库、学校自主选择模式,引进17家优质体育培训企业进驻学校丰富课后服务。

江北区第3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为此,江北区建立“一人一处方”。通过每年定期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状况体检,开展个体摸底、辨清症结,梳理总结情绪、学习、人际交往、抑郁焦虑等9类核心问题,为学生逐人定制个性化“体育处方”项目清单。

“各校‘体育处方’指导跟踪团队,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性别、个体需求,分类定制包括体育课程、体育社团、特长项目等在内的个性化体育项目清单,规定每周三次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同时,优化学生运动成绩评价,改变跑得快、跳得远的‘绝对值’评价,重视学生过程表现、进步情况、课余锻炼习惯等身心健康发展‘相对值’,以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比如,针对有轻微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我们推荐篮球、排球、足球等团队体育项目介入,增强团队意识;针对有抑郁焦虑问题的学生,我们推荐跑步、跳绳、集体活动等项目介入,增强自信。”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市修人学校第七届校园吉尼斯跳绳比赛

此外,区教育局通过实施体育、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善校园心理“专业力量”。推进学校、社会资源互通共享,在全市首创建立“健康副校长”机制,聘请学校周边卫生服务中心分管院长担任健康副校长,指导做好心理异常学生排查、体育处方开具、教育矫治等工作。

目前,我区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14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8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14所,区级体育特色学校实现全覆盖。同时,青少年校内外各锻炼一小时得以落实,业余训练明显加强,教练员教学规范有序,校园内外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感受到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培养出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习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 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