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车辆电动化为契机,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
近日,国家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在全国15个城市启动了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宁波与北京、深圳、成都、郑州等一同入选试点。
汽车业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是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宁波集聚近5000家汽车产业关联企业,拥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上市企业36家。2022年,宁波811家规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省汽车产值46.7%。
在新能源汽车颠覆燃油车的时代,汽车产业正在从传统向新能源加速转变。这既为投资开辟更广阔空间,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劲拉动,又助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热点,夯实经济增长根基。在这种背景下,宁波试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有可为”的考场上,交出自己的答卷。近几年,宁波立足产业基础、抢抓机遇风口,加快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突破、增创优势,以“再造一个宁波汽车产业”的雄心壮志,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化撬动产业全面升级。继去年宁波提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后,今年5月,确立了“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至70万辆以上,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5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要求。
根据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预期目标,新能源汽车推广将聚焦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特定场景重型货车等领域,推广数量预计超过60万辆;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超过70万台充电桩和0.78万座换电站。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的引领下,一方面,通过公共部门的示范,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的理念,显著降低碳排放,在全社会营造绿色出行的深厚氛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潜力释放,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发展势头,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对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宁波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和利好。从生产端来看,这将给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带来新的需求。当需求侧被激活,也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宁波已拥有吉利、中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三电”及通用零部件等特色领域具备领先势,涌现了均胜、拓普、敏实、菲仕、杉杉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龙头。2022年,宁波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16万辆,同比增长408%,占全市汽车产量的18.6%。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新能源汽车产量12.1万辆,同比增长47.9%,约占全市汽车生产总量的24.2%,呈现了新能源汽车爆发式成长,为经济增长增添了强劲动力。
从消费端来看,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将给“一路疾驰”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再添一把火。事实上,这种示范效应正在产生。截至今年3月底,宁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万辆,达200698辆。今年前3个月新能源汽车上牌量首次反超燃油车。新能源车“20万+”,见证了宁波汽车消费市场的变化,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尽管宁波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有众多优势,有“巨头”加持,拥有强大的港口优势,汽车零部件优势在全国也独树一帜,但和一些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发城市相比,宁波整车产能还有不少差距。
宁波要以公共车辆电动化为契机,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抓好相关政策措施和项目的落地,完善企服工作机制,使企业与政府不断加深信任,促进品牌培育和技术研发设计,造就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