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2022年,宁波市江北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卫生健康指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力做好新冠肺炎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全面推进健康江北建设,现将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业务强检,切实加强日常管理。

中心积极打造“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打造鲜明的党建品牌,以“党旗红”带动事业兴。党建+组织建设。自觉把落实“一岗双责”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今年共开展各类谈话49人次。扎实开展“无红包医院”“清廉医院”创建提质行动。年度内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将班子成员全部纳入支部管理,带头做好模范作用,支部转正2人,发展1人,转入1人,;党建+业务建设。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的深度融合上狠下功夫,通过改善院内环境、新增“创面(疮殇)门诊”“中医推拿门诊”、新口腔科开展窝沟封闭项目等措施,积极推动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在文明城市、防汛抢险、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全员上阵,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党建+品牌建设。支部努力打造“医心一意”党建志愿品牌,带领党员干部深入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宣传活动,年度内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次。切实转变党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健康江北行动稳步推进

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整改指导与追踪管理,持续落实各项指标目标管理。所在辖区内常住人口30161人。截止12月底,我中心共建立电子家庭健康档案23935份,建档99.54%,档案动态使用率49.14%; 65岁及以上老年3452人,规范管理2219人,规范管理率64.28%,体质辨识2447人数,中医药管理率70.89%;高血压患者为3364人,规范管理1817人,规范管理率54.01%,血压控制率45.01%;糖尿病患者为1004人,规范管理603人,规范管理率60.06%,血糖控制率47.81%;实行免疫规范信息化管理,建证率100%,卡介苗接种19针次,白百破接种450针次,麻疹接种498针次。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20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871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20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6次。

(三)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自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心引导党员干部立足职能职责,主动担当作为,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以“组织力”优势,稳住基本面。激励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唱主角、作表率,通过班子靠前指挥、组建抗疫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强化整合党员先锋力量,明确职能职责,及时发现、稳住、控制疫情。以“战斗力”攻坚,克服危险点。受疫情影响中心两次封控,面对人员紧缺处境,按照党员先行原则,多次连夜紧急集结人员完成核酸采样任务,派遣人员入驻隔离酒店、组建“追阳”专队等……在保证中心正常运转基础上,积极完成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以“凝聚力”引领,唱响合奏曲。疫情防控不仅是“点”的工作,更是“面”的管控。支部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党建内联外通、相互协调的统筹作用,细化服务职责,聚焦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协同街道做好患者转诊、医疗物资储备等工作。

(四)坚持文化建设,加强优质人才队伍组建

中心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培养力度,为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多人分别获得浙江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先进个人奖;2021年度甬上社区“牛医生”拓荒牛称号;江北区首届健康知识传播技能赛风采奖;江北区精神卫生防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一等奖;宁波市第九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第三届廉政书法比赛二等奖;江北区护理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升项目二等奖;江北区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技能优胜奖;2022年宁波市江北区护理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2022年宁波市江北区护理技能大赛团队二等奖等多项个人荣誉,共收到锦旗7面。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本医疗能力不强。中心位于主城区,离宁大附属医院三甲医院距离近,主要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的诊疗,门诊病种不多,服务能力还需加强。二是家医签约及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不断努力,部分重点人群签约率需进一步提高,如重精、困难群体、残障群体等人群的签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中心各项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各科室工作缺少持续改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强化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自律。

(二)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二是持续改善中心基础设施条件,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多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进一步做实做细公共卫生医生签约服务。促进服务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四)不断促进特色专科特色发展。中心持续加强美容皮肤科、中医科等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工程。明年计划开展中医康复服务,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