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51424/2023-57675
文 号: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区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3-11-10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年度工作一览表

序号

工作分类

主要工作项目

上一阶段工作情况概述

本阶段工作目标

工作主要举措与第一责任部门(人)

达成呈现成果预估

建议评估方法

1

目标与管理

党的领导与建设

/

(1)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活动质量,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2)共青团和少先队领导:增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凝聚力。

(3)廉政建设:加强廉洁教育,提升全校人员的廉洁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1)定期开展党支部大会,积极培养先进青年团员教师,并朝向党员方向发展。

(2)全年计划开展不少于4次廉政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等。

(3)推进“十佳团员、十佳队员、十佳事迹”等评选活动。
责任人:邹雪峰

(1)党组织建设:党支部组织健全,;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2)共青团和少先队领导:提高所有团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责任感。
(3)廉政建设:无严重违纪问题发生。

党团会议记录、活动材料等档案资料

2

办学方向

/

(1)创特色: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期望通过打造一流的科创环境,使学校在相关领域内具备更高的知名度。
(2)提品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务求教职员工达到更好的专业水准,提供优质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3)立品牌:这是中长期目标,将学校打造成江北区的优质品牌,同时,借力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提升学校品牌的影响力。

(1)进一步开发拓展性与实践性课程,尽快建设科创实验室。

(2)加强师资培训和课程研发。

责任人:吴学录

(1)创特色:在各类科创比赛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2)提品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职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立品牌:学校口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通过参加比赛的成绩、科创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表现来评估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

通过校内外、社会等多方面评价学校的建设成效。

3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

(1)完善校园管理机制: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流程,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进行进行规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全面的执行。

(2)优化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其与学校的现行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

(1)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2)完善学校章程、年级主任负责机制、考勤制度、宣传制度、五项常规制度等。

责任人:吴学录

(1)设计校园管理机制:预期在本学年,运行管理机制流程都已经建立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
(2)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修订,符合“思源致远 知行合一”的校训,年级主任负责机制、考勤制度、宣传制度、学校章程、五项常规制度均完成修订或制定。

各项制度档案材料

4

后勤保障

/

(1)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系统,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2)设施维护和更新,保证正常运行。

(3)绿化管理,创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4)餐饮服务的提升,增加师生满意度。
(5)服务保障工作应对更及时并周全。

(1)对校园所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新老旧设备。

(2)提升校园绿化的质量。

(3)改良食堂菜品,保证食物质量和口感。

(4)建立对校际及领导来访、大型活动等的后勤保障工作设置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应对机制。

责任人:陈旭东

(1)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2)师生对校园环境满意度提升。

档案资料、问卷调查

5

校园文化建设

/

(1)环境文化: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学校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教职工活动:教职工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提高。
(3)凝聚力活动:校内团队精神和归属感得到提升,助力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统一的校园氛围。
(4)教职工个人素养提升:教职工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

(1)打造整洁、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将“赋能,让成长更加美好”的办学理念和“思源致远、知行合一”的校训融入到校园环境中。
(2)组织多元化的教职工团建活动。

(3)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责任人:吴学录

增强教职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他们的归属感、敬业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查、档案材料、问卷调查

6

信息化工作

/


(1)推动教学信息化: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激发。
(2)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学校全体成员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意识,能有效地防范各种信息安全风险。

(1)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拟更新部分电脑。
(3)积极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希沃白板等,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

责任人:许杰

/

/

7

课程与教学

课程建设

/

(1)课程研究: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学习兴趣。
(2)校本作业编制:探索编制符合学校特色的作业编制系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学生社团建设:推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社团中,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特长,提高个性化发展水平。

(1)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2)探索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作业.

(3)举办“科创节”。

(4)巩固当前学生社团,争取创建品牌社团1个。

责任人: 许杰

(1)有初步的课程规划。
(2)“科技节”举办:成功举办一次课程节,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并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

(3)品牌社团创建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反馈。

通过档案材料及取得成绩了解学生对科技节及品牌社团的反馈。

10

课堂教学与改革

/

(1)教师能够致力于有效教学,并明晰其理念及实施路径,据此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2)学生致力于有效学习,剔除学习无用功。
(3)因材施教,激发后20%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1)有效备课。

(2)有效练习

(3)有效授课

(4)有效作业

(5)有效提问

(6)有效反思

(7)优化学习小组

(8)优化分层措施及奖励机制

责任人:许杰


学生想学、学生好学、学生能学、学生乐学,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幸福、快乐!

师生满意度调查,学业质量分析

9

课程评价

/



强化形成性评价,进一步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强化学生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1.强化反馈。 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增设基于学情的单元小测,夯实基础,巩固所学知识。

2.经常性地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信息,让学生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让学习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负责人:许杰

/

/

12-1

科创教育

/

(1)提高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建设科创实验室。
(3)激发全校科技热情,提高学校整体的科创氛围。

(1)通过引入更多实践性学习和案例研究,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举办首届“科创节”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负责人:许杰

(1)巩固提高学生中考的科学学科的平均分数。
(2)学生利用科创实验室完成的科创项目数量增加。
(3)科技节得到广泛参与,收到积极反馈。

相关档案材料

12-2

美育教育

/


通过美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

结合红五月、艺术节等重要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负责人:周玛菲、陈茵芷


学生积极参与美育相关活动与竞赛。合唱团在全市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作品获奖、合唱比赛成绩

12-3

体育教育

/

(1)提升学生体训项目达标率

(2)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3)在运动中建立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4)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1)建立学校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实施方案

(2)适当增加趣味性较强并适合我校学生体质的锻炼方式,如集体舞等。

(3)强化足球、篮球、或者排球等团队体育活动

负责人:邢晓生

(1)突出运动会创新特色:新学年校运会的创新工作获得全校师生欢迎,得到区里认可
(2)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期末体质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3)在运动中建立团队精神和领导力:学生应通过参与团队体育活动证明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和实践健康生活习惯。

学生体训项目达标率不断上升

12-4

劳动及其他

/

(1)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促使学生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公益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辟校园农场,让校园生活有点“田”。

(2)组织学生参与农耕类社会实践。

负责人:张丹微

校园里迎丰收。

实地视察、档案资料

13

队伍与人才

教科研校本研修与改革项目

/

总体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们的创新精神,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推动教学创新

(1)通过定期的研修活动、分享会等,使教师们能够深化对教育改革、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鼓励并支持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动研究,实践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负责人:许杰

(1)教师专业发展:所有参与的教师都能显示出显著的专业发展,例如更深入的理解课程标准,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等。
(2)教学创新实践:通过行动研究和其他形式的实践,产生一系列的教学创新案例。
(3)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


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获奖情况

14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

(1)增强教研团队协作。

(2)优化备课内容和策略。
(3)强化“五认真”的落实。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2)扎实推进“五认真”。

(3)校内先进教研组评选。

(4)建立听评课制度

(5)实施课堂节活动。

负责人:许杰

(1)明显的团队协作提升:教研团队在备课过程中的协作更加紧密,互助学习的氛围得到增强。
(2)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备课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优化反映在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创新性上。
(3)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

备课本、作业本等检查。

15

青年教师培养

/

(1)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2)通过训练营,提供实践性强、针对性明确的专业发展机会,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争取青年教师在区级、市级竞赛中获得佳绩: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
(4)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依托校本研修和备课组的资源,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1)建设“思源讲堂”,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2)推进“思源”青年教师训练营的建设。

(3)开展教师说题·评题活动

(4)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负责人:邹雪峰、许杰


(1)竞赛成果: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在区级、市级竞赛中获得佳绩。
(2)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明显提升。
(3)青年领导力发展: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所获荣誉等档案材料

16

骨干教师培养

/

(1)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和研讨会,提供平台让骨干教师分享他们的理念与行动。
(2)骨干教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巧和理解教育的本质。
(3)促进骨干教师继续发展。

(1) 建设思源骨干教师讲堂。

(2)实施传帮带项目.

(3)对外引进,对内培养

负责人:许杰

(1)思源讲堂定期举办活动,成为教师自我提升和互相学习的重要场所。
(2)有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通过与骨干教师的一对一指导,能够提升他们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理解。
(3)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骨干教师在教学技能、领导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对骨干教师的数量变化、作用发挥进行年度评估

17

德育与学生

团队活动

/

(1)打造活力校园。进一步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学生自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的优秀学生。
(2)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提升共青团的活跃度,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
(3)加强对少先队员的德育指导,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实施校级学生会和年级学生会双轨运行制。

(2)定期进行专题团课,并通过团课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

(3)学生会、团委成功举办1次全校性的活动。

负责人:邹雪峰、郑聪聪

/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会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氛围。

18

五项管理

/


通过合理的规定和清晰的指导,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建立升旗仪式制度,并丰富升旗仪式形式与内容。

(2)修订学生五项常规管理制度(增设检查早早读的学习情况)

(3)强化学生纪律检查组的指导与建设

负责人:陈旭东

升旗仪式制度
学生五项常规管理制度修订版

档案材料

19

家校共育

/

(1)加强家校沟通:设计更有利于家校共育的家长会形式,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方针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2)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育人活动,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

(1)实施“家长进课堂”活动

(2)开展“家长学校”

负责人:邹雪峰、郑聪聪

/

相关档案材料

20

办学特色

特色项目推进

/

特色工作一:科技创新实践特色培养。

特色工作二:音体美特色课程全面开展。

(1)通过更加深度地和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合作,持续优化“科学工程、数学建模”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开设多元化、多层次开放性的音体美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阶梯。

(1)科技创新实践特色培养: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能力得到提升,对科技智能有更深入理解。提高在国家级及省级科技比赛中的获奖水平。
(2)音体美特色课程全面开展:。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创造潜能得到极大发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同时为升学提供更多选择。

学生参与度、活动竞赛水平,区域认可度等进行评估。

25

其他工作

/

(1)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2)满足学生提升社会地位的需求

在学生中逐步建立起对学业成功的文化认同。

(1)实施社交情绪能力提升项目。

(2)通过班队课、团辅活动、角色扮演等,教授学生解决冲突的技巧,为学生示范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负责人:邹雪峰

学生的校园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