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951424/2023-57553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区体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11-10 |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为主线,狠抓常规教学管理,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课程育人的校本化实践。秉承“五育并举 生命成长”办学理念,以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为行动纲领,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实施“人本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各项学校管理制度,为全体师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学习实践《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减负提质。
3.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注重全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加强我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凸显我校教育风采。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更新管理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5.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着重做好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防溺水教育等工作。创设安全、卫生校园环境,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达观教师
1.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场。加强政治学习,武装们每个成员,修炼党性修养,建设支部堡垒,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进一步提升党性政治修养,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标准意识,遵守组织纪律,锻造高素质的党员教师队伍。
3.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理想信念,以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引领,通过党建活动、清廉学校建设、区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工会活动等途径,提升教职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老师们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争创宁波市清廉学校。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上级文件,选树优秀教师代表,挖掘身边的优秀教师榜样,加强教师正面宣传。
(二)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课程育人
1.继续落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机制,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严格落实课后服务“5+2”及作业管理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睡眠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开展自学、小组讨论、学科组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学习活动。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进一步规范完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检测评估、学习辅导等教学“五认真”制度,要求开齐开足每一堂课,每一位老师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加强早读课、体育课等教学常规的检查和监督。
4.科研先导,浓厚研究氛围。继续做好双减课题、单元作业等课题,继续加强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拓学”的导助拓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与提升。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不拖课不占课。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的氛围,提升教科研成果的成绩。
5.根据校情、学情分析继续完善学校“乐创”课程体系,立足本校,因地制宜,加大力度系统性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逐步完善课程评价。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结合地域资源、社会资源、校本资源结合德育等加强项目化学习、跨学科综合学习、融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6.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引进高端优质、形式多样素质拓展课程,采用“双师”模式,开拓学生视野。
7.借助家校沟通、家长学校等平台,系统发布家长学习课程,有计划地对家长开展科学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同时适切地开展班主任培训,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力量传递家教方法和技能。
(三)开展德育实践 形成育人特色
1.重视行为规范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扎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即:礼仪、诚信、卫生、学习、健体、勤俭等习惯,落实在校一日行为规范要求。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利用演讲、读书、班队课、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认真在亚运会、教师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项学生校园活动。
2.规范班容班貌。从展示栏、黑板报、班级卫生等方面入手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级管理要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健全学生评价工作机制,实施有效德育。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逐步完善“量化考核”,借助“学加家”评价体系学生家长、老师及时评价,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4.做好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效。精心设计和组织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使我们的教育能入情入理,能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航标。同时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培训少先队干部,在少先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上下功夫,让少先队员能做学校管理的主人。
5.继续积极用好视频号、公众号等媒体积极向区两办准确、及时报送信息,发布校园活动亮点。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尽量发布高质量通讯报道。
(四)加强校园安全 创设平安健康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训练成绩,积极完善“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
2.学校卫生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等上级文件要求,加强对学生卫生防疫健康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师生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各类传染疾病进校园,营造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
3.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的日常教育。围绕浙江省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9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
4.同时持续关注“三特”学生(即特殊体质、特殊心理、特殊家庭的特征,特别需要学校进行特别关爱的学生群体)。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危机二、三类学生开展一对一跟踪观察咨询服务。四到六年级各班成立心理委员,心理室定期开展培训,以朋伴互助的形式做好学生心理将康教育工作,维护和保障校园学生心理安全的机制与文化。
5.定期开展地震、消防、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逃生演练,确保校园安全。
6.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对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和体育设施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