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99833108/2022-53990
体裁分类: 其他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 成文日期: 2022-08-31
基层反映:利益驱动职业举报人滥用举报权利现象屡禁不止

从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一”的规定,到2013年修订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最低五百元”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再到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最低一千元”的规定,法条关于赔偿性条款的不断完善,本意在于促使职业举报人利用自身对于商品的专业判断以及提高商家自我约束力,进而打造一个更加有序和良好的消费环境。但是基层调研发现,利益驱动的同时,高额赔偿及举报奖励使得职业举报群体爆发式增长恐增加基层负担亟需重视。

一是职业举报人精通法律法规,内容趋于专业。不同于以往职业举报人反映的问题较为单一,大多为线下超市售卖过期食品,当前电商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职业打假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宁波江北为例,自江北前洋经济开发区入驻以来,辖区所关于电商企业的线上投诉举报件呈爆发式增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广告和产品标签类别上,举报的内容也从简单的过期食品发展到虚假广告、绝对化用语再到食品、产品的各项标准规定。根据全国12315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江北关于标准的投诉举报达500多件,仅执行标准一项达100多件。以针对宁波创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售卖的挂钩疑似三无产品的内容为例,该事项举报件就有8起,且提供人各不相同。以江西宜春为例,“中国质量新闻网”2022年8月8日发布的《有关职业投诉举报 江西宜春出台全国首份行政规范性文件》中指出,近年来,职业投诉举报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式化的特征和趋势。据统计,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宜春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52564件,其中职业投诉举报20426件,占比38.9%;被提起行政复议211件,其中职业投诉举报提起195件,占比92.4%;被提起行政诉讼35件,其中职业投诉举报提起26件,占比74.3%。

二是高举维权旗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职业举报人的投诉举报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要求赔偿,求偿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联系商家,直截了当表示其某项行为涉嫌违法,要求赔偿,否则就向行政机关举报;有的直接向行政机关反映,要求协商赔偿,并表示可向企业公布个人信息协商,若成功拿到赔偿便撤诉;有的在商家拒绝协商后直接举报,在行政机关立案查处后要求举报奖,可谓五花八门。以宁波江北为例,据全国12315平台统计,江北近一年来,要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的投诉举报多达278件,除少数商家妥协满足了职业举报人的赔偿要求外,大多数商家都选择拒绝调解。如“中国质量新闻网”2022年7月20日发布的《“职业”投诉举报人不服投诉举报答复提起行政诉讼的审查概要》的案情中,原告周某2020年11月5日向被告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以其网购的雅马哈“UR44C声卡”,有耳机输出接口,具有音频功率放大功能,属于CCC认证目录产品“音频功率放大器(0802类)”,要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对商家销售无CCC证书产品的行为依法处罚,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并给予奖励。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一审行政判决驳回周某的诉讼请求,周某不服,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行政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是利益驱动形成分工,明确幕后团队。职业举报人已从个人作战发展到“团伙作案”,一个举报件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庞大的利益团队,这种团队特点包括,团队成员实时更新、布局网络遍布全国、流水作业分工明确。同样的商品一旦在某个地方举报成功获利,团队成员会在全国各地线上举报,甚至不同团队之间也会交换信息,随着职业打假人的趋向专业化,团队内必定有精通各项法条的,有专门在网络上按关键词搜索的,有专门投诉举报的。每年投诉举报量大的职业打假人名字各不相同,许多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过几次之后便销声匿迹。以宁波江北为例,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因宁波学厨商贸有限公司宣传“低糖”就有23件不同人提供的投诉举报件,且对广告行为及法律规定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广告宣传该商品“低糖”商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属于欺骗消费者应当按照《广告法》第五十五条,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请工商办案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及本人三方配合处理,本人信息无需对企业保密,请贵局在法定时间内回复。以福建宁德为例,长期从事电商的张女士表示对于“职业打假人”不堪其扰,这些专业的打假团伙会专门瞄准新店的“经验不足”,通过注册“马甲号”,在购买产品后以各种理由对商家进行恶意讹诈,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如置之不理,相关部门在处理该类事件中,往往会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时最终以赔偿妥协;但妥协之后,这些团伙又会觉得有机可趁,找各种空子和理由来继续敲诈。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积极引导商家合法经营,面对职业举报人的恐吓索赔不害怕不妥协,坚决不可协商赔偿助长对方气焰;二是行政机关要做到程序合理合法,不可有明显的偏向,对同一事项的处理要统一口径精准答复;三是联合扫黑除恶行动打造职业举报人黑名单库,对恶意举报求偿的行为形成明文法条予以严厉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