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正值初冬,毛岙村的橘子树挂满果子,一派丰收景象。虽是工作日,却有不少游客在村里散步拍照,不亦乐乎。 “来毛岙村的外地游客特别多,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这里的环境,这也是我选择来村里工作的原因。”绿树白墙中,村里的“勿舍书吧”早就名声在外,店员李城告诉记者,自己也是慕毛岙村的美“名”而来,工作了几个月后,更是被毛岙村的“颜值”折服。 或许李城不知道,20多年前的毛岙村并不是这般模样。 虽离市区不过20公里路程,但连接其间的仅仅是一条充满泥泞的羊肠小道。村民得挑着沉甸甸的箩筐,走上大半天,才能到镇上摆摊卖竹笋换上点钱。正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样:想致富先修路,在各级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条3.5公里长的骆慈线——毛岙通村公路,叩开了蝶变的大门。 但这并不足以彻底改变毛岙村一穷二白的情况,如何让毛岙村真正富起来,对于回乡担任村书记的方国君而言,任重道远。“我们村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居,当时的我就想是否能够在绿水青山中寻找致富密码。”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誉为“空气净化器”的红豆杉,走进了方国君的视线。而后,他鼓励村民大面积种植红豆杉。红豆杉种下了,“森林公约”也定下了:禁止乱砍滥伐,坚持利用有度。村里还成立护林小分队,由村两委班子带头,把保护红豆杉作为全村发展的底线。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毛岙村负氧离子含量逐年攀升。同时,村里也趁机发展起了多样化种养殖:发挥山林优势,推广种植杨梅、橘子、毛竹等作物,引进白茶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鼓励村民参与娃娃鱼养殖等。 诚然,优质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毛岙村赢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浙江省生态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更为毛岙村做好“美丽经济”这篇文章增添底气。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近年来,毛岙村多方筹集项目资金,投入了3000多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庄的整治力度,先后建成生态公园一期、二期,还建了环村登山步道、环湖自行车道等,对村舍外墙面进行了特色竹泥彩绘。这个昔日的“贫困村”逐渐露出新颜,村庄面貌日新月异,精品民宿也遍地开花。 不仅如此,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外地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做起了农家乐生意,并主动雇佣邻里、解决就业,推行家庭式服务,让游客们找回乡愁。目前毛岙村已开办有农家乐10余家,可同时接待700余人用餐,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每年超过20%。 “这两年我们陆续新建了露营基地、婚纱基地,还引进了中药馆等一系列能够带动村里共同富裕的产业。”迎着微微细雨,方国君不知疲倦地带着专业规划师在村子里奔走,对于毛岙村的未来,他仍然充满期待。 记者手记 一场大雨过后,走进毛岙村的绿水青山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无时不彰显着“生态之村”的魅力。 我的第一感觉是闲适,满目绿意和微甜的空气,让人不自觉地就放松了下来。和我一样,无论是村口交谈的村民,还是打卡拍照的游客,大家看上去非常悠闲,仿佛在这里,时间过得就慢一点。 其次就是常见常新。每次来毛岙,都能看到一些新项目落地,不管是精品民宿还是各种基地,都与这好山好水相得益彰。毛岙村就像一个宝库,引得资本不断挖掘,不断为之增彩。 最大的感受就是未来可期。跟着方书记的脚步走到村子的角角落落,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村庄,我相信坚持生态兴村,毛岙村势必能在青山绿水间寻得更多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