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信局局长施晓亮:
用心为项目加速 用力为创新铺路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吗?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昨天一早,区经信局局长施晓亮就来到位于高新园的宁波正力药品年产2.4亿支预灌封注射器项目建设现场,开门见山询问有没有需要服务保障的事项,并与正力药品、施工方现场对接、协调破难。
自正力药品该项目启动以来,这样的现场对接协调已经开展了十余次。目前,在区经信局等相关部门的全力保障服务下,仅一个多月时间,项目已完成85%的桩基打桩,进展十分迅速。
正力药品主营疫苗玻璃包装容器等医药包装产品,其中预灌封注射器全国只有三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正力药品是其中一家,已被纳入工信部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名单。随着疫情防控需要,正力药品要增产扩能,但受到原有厂房土地限制。得知消息后,江北区迅速成立了包括区经信局等部门在内的项目工作专班,全力为企业增产扩能保驾护航。
6月28日,正力药品摘得高新园73亩土地后,区经信局等相关部门按照企业工期要求,采取边设计边审批的预审模式,所有涉及部门单位将审批前置,全过程跟进一环套一环,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审批时间。“从6月28日摘地到7月13日,仅用了短短15天就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大大减少了时间,区经信局等部门十分支持、特别给力。”宁波正力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工程项目负责人徐卫国感慨地说。
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场地上,旁边桩基一声声的打桩声很响亮,但施晓亮说的话却听得十分清晰。“疫情防控需要政企携手努力,为项目建设减负加速更是我们政府部门的责任,我们一定全力保障好,有需要随时来找我!”
离开骄阳似火的正力药品建设工地,施晓亮马不停蹄来到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里正在孕育一个省级的膜材料制造创新中心。“8月份创新中心的注册工作有困难吗?10月份创新中心的省级申报工作需要协调吗?”施晓亮熟门熟路又直插主题。
据了解,在区经信局的牵头协调下,长阳科技、江北激智、惠之星等一批江北的明星膜企,正在培育建设以产业补链、强链为核心的膜材料制造创新中心。“简单来说,投入用户使用的膜终端产品,是由多张膜叠加在一起,就如长阳科技、江北激智、惠之星生产的不同种类的膜产品。”长阳科技负责材料研发的副总裁周玉波介绍,“但单家企业生产的单个膜的换代升级,不仅要跟着客户的需求走,还要跟着其他搭配使用的膜产品类型走,不能完全掌握市场的主导权。”膜材料制造创新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共性问题。
带着这个困扰膜产业发展的大问题,从今年年初开始,施晓亮就开始不断奔走。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支持、跟踪上级支撑政策、协商多家膜企的合作模式……大半年时间,施晓亮已经记不清楚来回跑了多少次,但辛苦奔忙终见成效。目前,膜材料制造创新中心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已确定,多家企业的创新合作模式、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分工布局等已基本明确。创新中心将在本月启动注册,将在摆脱原有传统研发模式的基础上,为江北膜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正力药品和制造创新中心的助企服务为代表,施晓亮与区经信局全体干部,持续深入开展企业精准服务。今年上半年,通过各个服务企业平台和多种途径,共联系企业1700多次,受理企业各类问题约1400件,办结率达100%。“企业是江北发展的生命线,为企服务是经信局责无旁贷的职责,在发展大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扛起肩上的职责,全力为企业保驾护航。”
采访结束后已临近中午12点,施晓亮顾不上吃午饭,又投入到紧张的企业困难问题协调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