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qxj45854444/2021-58749 | 主题分类: | 机关事务-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气象局 | 成文日期: | 2021-06-30 |
2021年上半年,江北区气象局围绕全区“创智之城 和美江北”总目标和“147”专项行动、数字化改革等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各项工作部署,切实履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职责,挖掘和发挥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江北打造“重要窗口”模范生“实践样板贡献气象力量。
一、天气概况
今年以来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降水日数偏多。
1月1日~6月16日,我区各站平均气温14.5~15.5℃,均常年偏高,其中本站(慈城站)14.8℃,较常年偏高0.5℃。降水分布不均,全区面雨量500.0mm,较常年偏少16%,其中本站472.8mm,较常年偏少19.8%,最大洪塘632.6mm。本站降水日数89天,较常年偏多13天。
二、筑牢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做好重大天气过程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针对去冬今春持续旱情和多次冷空气低温冰冻过程以及春季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强化决策气象服务支撑,特别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提高服务精准度,作抗旱专题汇报4次;强化春季低温冷空气预报服务,助力春茶稳产保收。
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强化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做好中东欧交流活动、万象城开业等重大项目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作为“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诗化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量身定制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对活动期间天气、气温、风向、风力和舒适度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报,针对开幕式、外滩巡展等活动进行精细化预报和温馨提示。贴心做好两会、中、高考,以及春节、元旦、清明、五一假期等重要活动及节假日气象服务。
截至2021年6月17日,区气象局累计发布气象信息内参62期,专题气象服务27期,重要天气报告5期,气候评价7期,预警信号37期;短信发布280条,共383000条次,服务受众14500余人。
(二)畅通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官方主流媒体全覆盖。建立与区委宣传部全媒中心工作协调机制,“江北气象”影视节目在江北电视频道和新江北app播出;联合“江北发布”共同推出了在线“查天气”功能,方便公众自主查询相关信息;“江北气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半年时间粉丝数已突破2万。
通过“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宣传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机关、进街道等现场活动6场次,在《新江北》刊发世界气象日专版。
(三)健全基层防灾减灾体系。4月23日,区政府召开全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协调会议,推动完善全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落实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制度,确保全区应对灾害性天气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调度及时、处置有效。组织全区32个村(社区)开展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创建工作。
(四)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江北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完成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普查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开展数据资料清查、整理和汇集工作。分析台风、干旱、暴雨、高温、低温、雪灾、风雹、雷电等8种气象灾害的致灾数据,制定课题调研计划,开展气象综合风险调研,配合做好全区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三、积极融入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一)加强横向部门走访合作。主动对接区应急、农业农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分局等部门, 强化预报服务针对性,深入开展多方位合作,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提醒,举办基层地质灾害巡查员培训,签订关于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备忘录。积极参加区级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
(二)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落实《浙江省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普查方案》,走访涉农部门、农业大户等,深入了解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两区”、特色强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主要粮油作物、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气象敏感因子;调研乡村旅游产业气象服务需求。3-5月,开展春耕春播专题服务,做好春茶采摘、水稻播种育秧、小麦抽穗扬花期和油菜收割等专题气象服务工作。制定“一县一品”的年度工作计划,落实1家主体作为服务示范基地。
(三)加强防雷安全监管。联合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对烟花爆竹仓库、加油站、气体工厂开展易燃易爆企业节前防雷安全检查。同时与应急部门加强沟通,积极推进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
四、大力推进业务筹建工作
1月1日起,区气象台开始试运行,气象基本业务开始规范运行。4月完成市气象局专业气象设备资产调入手续,原值共计139.78万元。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项目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区气象局通过一手抓业务项目建设,一手抓内控制度规范,全面推进区气象局运行步入正轨。
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区气象局通过结合“《习近平在浙江》访谈实录学习”“三民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实践活动”等,迅速形成以党组中心组为龙头,党员干部为重点,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补充,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潮,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发挥驻点“第一书记”作用,摸排结对“民生小事”,开展党史宣讲和气象科普宣传。局领导带队赴庄桥街道、慈城镇、以及达人谷等地调研,熟悉地情人情,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和指导,了解气象工作问题短板,找差距补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推进“把脉开方”。积极开展“温暖星期五”“点亮微心愿” 和每月“1”起来等志愿服务工作。
六、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当前正处于主汛期,做好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做好防汛减灾气象保障服务的紧迫感,狠抓预报服务提前量和准确率,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业务流程,提高预警时效,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统筹协调,推进业务筹建和年度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坚持系统理念整体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加强气象顶层设计在江北的精准落实;继续加强部门走访对接,因地制宜打造地方气象发展特色。二是抓牢节点,推进业务筹建和考核任务落实,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以及省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推动做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三)数字赋能,强化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贯彻“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融入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体系,加强防雷安全监管;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完成32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四)注重实效,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是把做好当前汛期气象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二是认真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落实各项工作;三是优化站网布局,新增全天空要素观测仪器2套,升级数据采集器6套;在前江街道和甬江街道新建自动气象站2个;加强农旅气象服务,在慈城山区增加农旅气象风险监测站1个。四是强化“旅游+气象”服务,利用“达人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内部原农民农房,引入气象知识介绍、气象科普多媒体体验展项,增加吸引游客载体,科普气象知识。
(五)挖掘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深入调研,挖掘江北特色预报服务产品,深化个性化特色气象业务。进一步谋划“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收集需求清单、能力清单和案例清单。丰富服务产品,加强优势农产品气象专题服务,拓展重点服务对象,逐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全覆盖。充分利用农田小气候站开展气象为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