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领头人”做好“指挥官”
——记浙江“最美公务员”、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光明

发布时间:2021-04-26 08:54浏览次数:

扎根基层30余载、年过5旬仍冲锋在基层一线,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光明作为乡镇街道的“班长”,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让百姓过得更好是我的初心,让甬江发展得更快是我的使命。”他是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今年又获得浙江“最美公务员”荣誉称号。

产业转型的“领头人”

沿着环城北路一路往东,驶入甬江街道的北郊片区,在这片距离市中心不过十余公里的城乡接合部,不仅仅有大片的农田,也有一片小有规模的老工业园区。但近些年间,这片区域的发展却面临着庄桥机场控规、辖区工业用地指标不增反降、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等难题。

“遇到困难就要有挑战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经过深思熟虑,许光明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准方向,发挥“总部经济”“特色服务业”新优势,积极构筑“一园双百亿”产业平台,推动经济换挡提速,打开发展新局面。宁波江北人力资源产业园、甬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汽车城等项目陆续被打造,不仅吸引了新的项目落户甬江,也为辖区的老工业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

2020年,江北人力资源产业园营收111.5亿元,税收2.95亿元,是全区5家“亿元楼”之一。甬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服务综合体,招引了华为、捷创技术、威讯软件等40多家行业翘楚。同时,许光明带领甬江团队成功引进了国科大宁波生命与健康研究院、信电工程等一批优质项目,加速推进众冠商业广场、华润万象城、招商蛇口、宁大富力等一批重点项目,为甬江产业转型的宏伟蓝图勾画了一个个闪亮坐标。

“这里的每个项目都像自己亲生的‘孩子’,没有比看着他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发挥作用,更让人开心的事情。”许光明说。在众冠商业广场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项目位置毗邻镇海新城,周边居民对项目产业定位和环境影响存在疑虑,导致项目进程滞缓。许光明主动当起项目推进的“全程保姆”,同项目负责人一同奔走于项目一线,跑遍了市规划、住建、城管等各部门,以实际行动打消疑虑,有效保障了项目推进。

乡村振兴的“指挥官”

梅竹路两侧遍野的油菜花海、跻身“网红打卡地”的达人村景区……春日里的北郊,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了难得的春趣。

但在几年前,北郊片区还是“脏乱差”区域。这里原是宁波市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多年累积的顽疾使得要转型发展并不容易。“要想将北郊发展起来,必须通过整片规划。”许光明带领甬江团队从整治农业设施用房入手,清理菜地供给清爽田园,腾出土地供给发展空间。

有了空间,接下来就要面对如何发展规划的难题“虽说没有山也没有水,但这里临近城区、交通便利,可以融合创意农业、休闲旅游、民俗演艺等元素,让游客可以拖家带口来这里体验乡村文化,放松身心。”事实证明,许光明的判断没有错。甬江街道因地制宜推进“农旅融合+区域整体开发”的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实现产业集群,走出了乡村振兴的甬江模式。

土地整片流转后引入的达人村项目在宁波打响了名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开园至今,累计吸引游客100多万,总营收超6000万元。

同时,以达人村为核心,梅竹路健康体育产业带、文创产业园、多彩田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相融相促的北郊“一核一带三园”乡村振兴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周边村民依靠土地房屋流转获得租金、村集体股份分红获得红金、景区就业获得薪金、大型活动帮工获得佣金,成为了新时代的“四金农民”。

从荒僻的郊区到繁华的景区,从原先“脏乱差”的低效种植产业到如今高大上的三产融合经济,许光明作为“指挥官”,交出了甬江北郊片区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

社会治理的“土专家”

“扎根基层,说到底还是与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过得好才是实打实的。”许光明说。

面对城乡接合部社会关联的复杂性和群众需求的多元性,许光明“一根扁担挑两头”,一头挑起甬江北郊片新农村建设重担,一头挑起甬江湾头片新社区建设重担。

在北郊片,许光明提出“统分工作法”,政府主导、村企合力,统领片区组织建设、产业振兴、环境提升、治理完善、民生保障,合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下沉式治理新格局。同时,不断完善“一约二章三会四单五事”“房东管房客”“环境挂钩股份”等农村治理品牌,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而对于社区来讲,我们鼓励甬江的每个社区都打造独特的社区治理品牌。”在许光明的心中有本账,北郊的发展是统分结合,而社区的发展要靠全面发展、多点开花。

在社区集中的湾头片,许光明以“抓治理、惠民生”为目标,鼓励各社区拓展并深化“八联工作法”,推动“一社一品”全域发展。湾头社区“安居九条”、万丰社区“丰巢之家”、朱家社区“红色业委会”等,成就了“城市品质”的样板。


信息来源: 江北政府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