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恒大年糕
宁波有句老话:“汤圆要吃缸鸭狗,年糕要吃冯恒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宁波人往往只记得前半句,因为在长达近50年的光阴中,冯恒大这个名字,一度“消失”。
冯恒大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的慈城,最初,主业是酱油,后来渐渐附带经营香干、酒、醋、年糕等。
那时,冯恒大是宁波城中最大的酱品和年糕生产作坊,建有自用的河埠码头,通过河运,将商品销往慈溪、余姚、宁波等地。
但社会的变迁,却让这个老字号元气大伤,新中国成立初,冯恒大只剩下两缸半酱油。
公私合营后,冯恒大改称“慈城冯恒大食品厂”,开始主要生产食品。
1953年厂名易名为“余姚德生油脂厂”。
1959年更名为“地方国营冯恒大食品厂”。
1975年成了“地方国营慈城釀造厂”。
1980年,这里又改名为“地方国营慈湖酒厂”。
之后的“冯恒大”,又先后划给宁波糖果饼干厂和宁波马牌食品公司。
……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冯恒大越走越远,渐渐淡出了宁波人的视线。
但慈城年糕的种子,却也在这一次次的转身中,得到了保存。
2001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纪平注意到了一条信息:宁波马牌食品公司倒闭宣布整体出让。
他立刻想到了马牌背后的“冯恒大”:如果冯恒大连同马牌一起出让,那这个老字号极有可能彻底消亡。
于是在2002年6月,纪平正式接手了冯恒大这块牌子,并新办了宁波江北慈城冯恒大食品有限公司。
那几年,慈城古县城正式启动开发,纪平看准了这一时机,投资了一百多万元,改造厂房设备,开始生产年糕。
时隔多年,冯恒大年糕再一次闯入了市场。但今时已不同往日。除了慈城本地,当时余姚、北仑等地也都有了不少有名的年糕品牌,被“遗忘”的冯恒大,该如何重新唤起老宁波人的记忆。
纪平使用了规模化生产和开发不同系列的花色年糕这两招,在公司刚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金字招牌算是保下来了。”
随后,他又开始动起了保鲜技术的心思:传统的魅力,就在于那口不变的老底子味道。
冯恒大通过国内专家介绍,与拥有先进食品保鲜技术经验的日本花甲协会取得了联系,并组织宁波高校科研力量联合研发。
终于,使用纯天然动植物涂料的保鲜技术出炉,省去了高温高压杀菌的环节。年糕的种类也不断变化,火锅年糕、速食年糕等都在各地销售,传统的食物,逐渐脱离季节的限制,成为了大众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