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膜幻动力小镇客厅。 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发出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的号令,全面开展美丽城镇各项建设。日前,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优秀样板创建乡镇行动方案名单已出炉,包括慈城在内的宁波8个乡镇上榜。 作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宁波市卫星城之一的慈城,通过历年的发展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古县城开发建设为核心、新城和高新园相辅相成,农村腹地振兴发展”的良好格局。根据美丽城镇行动方案,明确了将慈城作为都市型节点城镇来创建美丽城镇的蓝图,以“千年人文古镇、生态创智新城”为愿景定位,制定计划实施项目90个,投资金额超过64亿元。未来2-5年时间,慈城将在充分考虑历史人文、地理区位以及山水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人文旅游目的地、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地以及近郊农旅融合示范地。 古县文旅现人文 “以前的火车站进行了区域改造,童年的记忆回来了;年糕馆开张了,民权路上还多了不少文创店,好吃好玩的地方更多了;大东门瓮城原址重建了,历史风貌再现!”近日,高小芳带着家人从工作地点杭州市回了趟老家——慈城镇,这里的变化让才半年多没回来的她连连感慨“没想到”,并说打算推荐朋友和同事一定要来这走走看看。这些变化其实都得益于慈城镇正在推进的美丽城镇建设。 慈城历史源远流长,拥有7000年的文明史,2200年的建县史以及1200年的县城史,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至今保留了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双棋盘街巷格局,古建筑群落保存完整,传统建筑近60万平方米,并先后诞生了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近代以来,京剧大师周信芳、书法家梅调鼎、“领袖文胆”陈布雷、实业家应昌期、著名院士谈家桢等都是慈城人。而慈城始终坚持文化与保护并重原则,重展古城历史风貌。 目前,慈城已完成了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清道观等8个重点历史文化景点建设,基本建成太湖路、太阳殿路20万平方米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占地3万平方米的金家井巷国保区,累计修复完成各级文保单位(点)24处,完成古建修复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初步呈现出明清古县城风貌实景,且古建筑修缮工作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在此基础上,慈城坚持合理开发原则,有序导入文化产业,将古城旅游开发和美丽城镇建设有机结合,通过20余个建设项目的推进,确保使慈城古城具有较强的游客接待能力,今年争取成为宁波和周边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明年年底前则争取实现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古县城文化特色体验区的目标。去年以来,慈城镇“大刀阔斧”理顺了古县城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功能定位和时间节点,引入港中旅进行战略合作,按照“年内提升、次年见效、三年变样”的目标,整体形象明显提升、人气商气文气加速集聚,文旅要素保障继续完善,古县城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9%,并顺利通过省级4A景区复核,古县城保护开发迈入新时期。 记者了解到,今年除了年糕馆、大东门、民权路等项目外,慈城镇还将继续深挖文脉底蕴,顺利推进慈城历史文化展览馆、药商博物馆、冯定纪念馆等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民艺复兴,以迎春街、解放河历史街区为依托,打造集游览、休闲、度假及人文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高端制造兴产业 与其他古城不同,慈城的开发建设既保留了那份古色古香,也在产业发展方面有新的建树。目前,慈城已有膜幻动力小镇、联动基金U谷、小微企业园、智慧古城科技文化产业园、慈谷电商园等众创空间9万平方米。通过发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提档,迎来了制造产业又一春。 今年3月,中国最大的铜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金田铜业“智能化助力复工复产”受到《人民日报》的头版关注。报道指出,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面复工复产,充分利用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满负荷运转,加紧完成订单任务。 得益于在智能化方面的大力建设,金田铜业在“经营国际化、制造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大力引进国际顶尖装备,多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有力推进,加快生产线的智能化覆盖,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工厂,为实现打造集“规模化、平台化、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为一体的“五化”企业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在慈城,与金田集团一样通过智能制造焕发新生机的企业还有很多。与金田集团不远的膜幻动力小镇日前入选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特色小镇,是国内光学膜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在这里,惠之星建立起从vivo、OPPO到华为、三星等收集全系列的膜“帝国”,长阳科技、激智新材料、中科达新材料等膜材料企业共同构筑起“光学基膜+功能膜”产业链,生产的扩散膜、反射膜等产品打破国际垄断。 三星智能、奥克斯、威孚天力、惠尔顿、韵升等动力光电膜材料相关衍生产业的装备制造企业也纷至沓来,以联东U谷·宁波国际企业港项目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创业港湾顺势而生,龙头集圈的形成带动了小镇产业的腾飞。据了解,小镇内8家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做到国内第一,共拥有上市公司或控股子公司10家,成为上市公司的募投基地和企业上市挂牌的摇篮。 当前,以省级高新园-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主阵地,以金田集团、三星科技、激智科技等为代表,慈城的高新产业发展迅猛,布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高端铜合金材料为支柱,智能电网、膜材料等高新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高地、资本洼地、龙头集圏”三大优势逐渐显现,为慈城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双修”提品质 慈城的美,在山,在水,在城。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铸就了慈城无与伦比的生态之美。为了守护这方水土,慈城镇将生态治理进行到底,既加快新城区域“生态修补”,又紧抓旧城“城市修复”。让生活在慈城的市民和每一个来到慈城的游客都能与青山绿水为邻,与美丽生态相伴。 2016年,宁波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选址江北姚江-慈城片区作为首个试点片区。慈城牢牢地抓住了这一大好良机,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亿元,高标准完成官山河以西核心片区路网、管网、绿网、河道“三网一道”的改造提升,全面推进住宅小区、生态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等海绵化改造提升。目前,慈城新城海绵城市已经历了多次考验,为慈城人带来了全新的宜居体验。同时,作为宁波市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缩影和亮点,慈城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以“宁波样本”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央媒集中报道。 与此同时,新城也是慈城未来新增人口主要集聚区。随着万科、城投、荣安、新希望、港中旅等一流房产商的助力开发,一系列高品质生活社区在慈城新城涌现,大大推动了慈城新城建设速度,也使得慈城人的人居品质得到了飞跃。目前已有市委党校、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南师大幼教品牌等一批优质功能性项目落户新城,绿地新都会商业中心、宁波市妇儿医院北院区等生活配套相继诞生,不断提升辖区辐射能力,正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产业人才等服务与市中心共建共享。不仅如此,连接慈城和东钱湖的轨道交通4号线也预计于今年年底开通,届时将进一步完善慈城新城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结合智慧古城科技文化产业园,慈城在建设美丽城镇创新创业中心,希望借助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师生来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创业与文旅休闲、养老服务、工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围绕高标准创成美丽城镇,主动融入、自我加压,进一步完善旧城改造和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慈城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提质区域特色产业,真正做到‘美中更美、美美与共’”慈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实施完成护城河综合整治、保黎北路街景整治、解放路立面改造等20余个工作,启动并完成诸如南门游客服务中心、大东门瓮城重建等一批历史遗留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古县城搬迁34.7万平方米,景观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如今,走在慈城古县城,干净清爽是这里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全面加快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通过大东门重建、解放河恢复等30余个建设项目,使慈城古城具有较强的游客接待能力,成为宁波和周边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以2021年底为时间节点,实现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古县城文化特色体验区目标。”对于未来,慈城信心满满。 
|